首页
>地名文化

2020

03/27

08:40:1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聊城古国考


聊城,北邻京津、南通中原、西望三晋、东接齐鲁。大运河如同一条美丽的哈达将其围绕。自古以来河川秀美、美不胜收,聊城的人文历史与中华历史源形一道源远流长。

 笔者翻阅《古本竹书纪年》《左传》《史记》等古籍记载,在今天的聊城境内,散布着诸多古国,例如:用国、郭国、聂国、邢国等。

用国,西周初年姬姓封国。其爵位和始封国君已不可考,其国位于高唐县境内。根据西周初年的形势,应该是周成王和周公叔侄二人册封的周王室的族亲,如同卫国、邢国、曹国的作用一样,为周王室的藩属国。春秋时期用国为齐国国境,用国被齐国灭亡的几率大。

郭国,系黄帝众多子嗣封国之一,任姓,后裔郭公郭哀,为夏禹之御。郭哀后裔郭支,为夏王孔甲时郭国国君。郭支后裔在商代有郭崇。公元前670年被齐国所灭,其后人多流亡河北境内的中山国,以国名为姓;这是中山郭氏的来源,郭姓的郡望之一就是中山郡。

聂国,西周初年,齐丁公封其支庶子孙于聂城,其国境在今茌平县贾寨镇,作为齐国附庸。聂国国境毗邻古黄河,起作用是两个,一个是在其西边境设立同姓国,起到抵御狄人(周代北方少数民族之一)的进攻,防护边境的作用;二是,齐国建立之初,正在举全国之力,征讨莱夷,一旦征讨失败,临淄(齐国都城)失陷,可迁都于此,留存国脉,奉祀先君。西周末年被邢国吞并。

邢国,西周初年分封的邢国,是周公第四子姬苴(邢靖渊)的封国,为商代邢国旧地,地在今河北邢台市。封国作用是北御狄人,与同宗的卫国、晋国、曹国、燕国一同拱卫周王室。公元前661年,狄人西出太行山后向南进攻邢国,邢国国都被攻破,邢侯被迫率残余国人东迁至齐国的夷仪(今聊城市东昌府区西南),齐桓公责令国内能工巧匠为邢国重建一座新都城,宗庙、社稷、朝堂、馆舍一应俱全,又赠送牺牲玉帛,复国后的邢国上下无不感念齐桓公恩惠。公元前635年,齐国和邢国会盟谋伐卫国,不料事泄,卫国籍此为借口攻灭邢国,国土和人口归入卫国。

自此公元前635年以后,聊城境内不再有诸侯国独一存在,其境内东昌府区、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进入战国时期后东昌府区、阳谷、东阿、茌平、高唐属齐国,临清、冠县属赵国,莘县属魏国。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全国后聊城境内设立郡(州)县,一直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聊城自远古时期起,属于中华历史文明的一部分,无论是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河川土质等,都是宜居且利于农耕,然则,笔者翻阅《中国历史地图册》(1982年10月1日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史记》《左传》等书籍,经过对比,聊城在这个时期封建的诸侯国,相对其它地市是非常少的,笔者分析,应是古黄河在聊城境内穿越的缘故。根据《中国历史地图册》来看,夏商周三朝古黄河贯穿境内,古黄河从冠县斜店乡流入聊城境内,向东北方流经万善乡,经临清市唐园镇折向东偏北,流经大辛庄镇和康庄镇,流过高唐县姜店镇后流向德州市禹城县境内。从古黄河河道附近进行考古工作,没有发现夏商周三朝遗址。另外,在历史上黄河曾经改道二十六次,其中有四次在聊城境内,这也会对古遗址带来灭顶之灾。

注:笔者翻阅史料时,夏商周时期史料及其匮乏,文中涉及的古国和古地名,亟待考古工作者进行考古论证。

来源:聊城市民政局 

作者:李宏迎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