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动态

2020

03/10

14:33:36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中国地名大会》打开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的全新切口

 

《中国地名大会》打开文化自信和爱国主义的全新切口

为进一步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以及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作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近期将组织一批优秀电视节目、纪录片、动画片、广播剧,向全国各级广播电视台捐赠播出版权,以丰富全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其中,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中国地名大会》、《故事里的中国》、《一堂好课》、《经典咏流传(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等着我(第五季)》、《开学第一课》7档电视节目入选,于2020年2月至8月底播出。

  这些作品无一不是怀揣高度的文化自信,从各个角度阐发“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自觉承担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民政部联合摄制的首档大型地名文化节目——《中国地名大会》,正是其中的出色代表。

这场集结全国各地70位地名高手共同参与的地名知识竞赛,以地名为载体,生动展现中华大地的辽阔幅员、多样地理、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聚焦地名背后蕴含的寻根文化、孝亲理念、安宁向往、奋斗精神,激发了大众对脚下这片土地的集体共鸣,引导大众在“知来路”中“明去路”,激发全民的爱国情怀,引起社会热烈反响。

主持人:鲁健

    

点评嘉宾: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

     

点评嘉宾: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

通过推广地名文化,丰富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围绕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时代命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曾先后在诗词、家风、文博、音乐、时尚等各个领域展开多元创新,《中国地名大会》则首创以地名文化为切口的表达路径。

  围绕“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这一命题,节目既呈现天南海北的多样风貌,也展示社会生活的日新月异,更强调地名文化的时代价值。它希望让观众看到,每一个地名背后,都有中国的传统、历史、文化,有乡风、乡音、乡情,凝聚着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文基因。

     《中国地名大会》用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的内容和形态,引导观众领略大好河山,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丰富了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中国地名大会》播出之后,多位业界人士点赞节目立意高远、方向明确,有着强烈的使命意识和开阔的创意思路,代表了总台文艺在文化创新上的又一次引领性尝试。

  民政部区划地名司负责同志表示,“目前,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共收集地名1200多万条,可以说,每一条都承载着历史的见证、文化的记忆、情感的寄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民政部联合制作的《中国地名大会》,是一档文化内涵丰富、高质量、高水平的节目,是弘扬地名文化的创新之举,对于宣传我国地名文化、激发人民群众爱国情感具有重要意义。”


      

 特别出题人:“寻根之友”发起者、美国第四代华人郑国和

内容专业严谨、旁征博引,形式通俗易懂、趣味横生

      要将博大精深的学术要点化解为喜闻乐见的文化盛宴,并不容易。节目播出之后,在民政系统引起热烈反响。大家一致认为,节目以社会参与、多方互动的方式传播地名知识,传承中华优秀地名文化,是地名管理与大众传媒密切合作的一次重要创新。节目内容精彩,知识丰富,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学习地名知识、了解地名工作的兴趣。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牛汝辰是一位参加过第一次地名普查的老地名工作者,他曾激动表示: “这可以说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场地名文化的饕餮盛宴,既有选择题、版图题,还有视频题、线索题和阵列题等诸多形式,而且角度新颖,设问巧妙。让我格外震撼的是,节目居然可以如此有趣、有味、有情、有泪、有美、有画!”

 

特别出题人: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所长、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 王暾

     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工作室工作人员王建富表示,“从节目的品质和品位可以看出,《中国地名大会》的题库组汇聚了一大批博学的专家,节目既咬文嚼字、严谨把关,也化繁为简、通俗易懂。丰富多彩、难易适度的地名题库和地名故事,产生了多学科、各领域的不断碰撞,荟聚了覆盖全国各地的地名文化,可谓完美精彩,不负众望,不同凡响。”


故事选手:西安火车站售票员李聪

     《中国地名大会》不但获得了行业人士的高度认可,更激发了广大观众的浓烈兴趣。伴随节目,许多观众第一次感受到,地名里有东南西北,有江河湖海,有迁徙的乡愁,有美好的向往。

在福州市民陈斌看来,“众多地名像一张张名片,反映的是历史的回忆,也是文化的沉淀。节目特别强调地名文化的时空横纵关联,在兼容包并、交相辉映中,向人们述说历史的深刻烙印,让我们的内心自然升腾起了对民族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 

特别出题人:90后女木匠 诸静韵 

描摹奋进时代的动人篇章,

以人为锚点,

传递地名文化的温度,

点亮继往开来的路标

     《中国地名大会》以地名为载体丈量时代足迹,折射中国大地的发展历程,更用一个个生动而具象的人物以及他们的故事,激发人们传承地名、保护地名的一腔深情。

  现身节目的地名高手,来自天南海北,涵盖老少中青,涉及各行各业。值得一提的是,节目特别将镜头对准了一大批在基层工作的奋斗者,以此致敬普通群体中的“平民英雄”。街道办公务员、铁路窗口售票员、博物馆讲解员等诸多在工作中与地名结缘的基层工作者亮相《中国地名大会》,描摹出奋进时代的动人篇章。

  此外,节目还邀请了一批特殊的出题人,例如讲述29年“寻根之旅”的美籍华人郑国和、浙江省博物馆的六岁讲解员张云舒等,他们将地名情怀巧妙“入题”,更能让人感受文化的温度和情感的厚重。

特别出题人:浙江省博物馆志愿讲解员张云舒

李聪手绘全国铁路客运运价里程接算站示意图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六朝博物馆馆长胡阿祥深深觉得:“与其说他们是挑战选手,不如说他们都是地名文化的传承者和建设者。当我们重新擦亮了地名文化,自然对大好河山、灿烂文明、悠久历史多了一重细腻而真切的感知,被激发出传承和建设的强烈使命意识,我想,这就是节目最为深层的意义吧。”

      人民日报发文“《中国地名大会》引发共鸣——展现文化自信 涵养家国情怀”点赞节目:“《中国地名大会》带领大家重新认识地名文化,领略地名背后的历史、生活、情感和信仰,展示了一个回望历史、赓续传统、思索当下、展望未来的中国,对于新时代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和家国情怀、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荧屏时空”也映照进现实。“90后”售票员李聪60分钟内能默画出全国铁路线路图,用行动擦亮美丽的中国地标;军人杜江南将8年青春奉献给“雪山孤岛”喜马拉雅山詹娘舍边防哨所,用生命诠释何为“孤岛不孤,祖国有我”;“地名高手”胸怀千山万壑,他们所代表的青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热情不减……这,便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力守护、接力创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表达的“美美与共”,开拓着传统文化的“荧屏时空”。

文化与乡愁,需要在生动讲叙中播种进观众心田。讲叙方式愈生动,表达内容愈丰富,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便会愈强。期待未来涌现更多、更有感染力的创新传播方式,让文化之美绽放荧屏”。

来源:光明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