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市救助管理站:战疫,温情救助的坚守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密切接触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的窗口单位,泰安市救助管理站严格贯彻落实上级部署要求,迅速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全站动员,科学安排,齐抓共管,积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24小时全天候为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提供服务。据统计,截至2月10日,疫情防控期间共救助39人,有4人留站照料,7人在定点医院治疗。
提前预判、行动迅速,健全工作机制
新冠肺炎疫情讯息播报以后,泰安市救助管理站敏锐认识到疫情的严重性,于1月21日即组织采购非接触式红外体温计、医用口罩、手套等防护工具;1月22日下午专门召开紧急会议,研究部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范布控工作。成立了站内疫情防控工作应急小组,制定《预防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预案》,全站11名同志划分为3个梯队,合理安排春节期间值班和领导带班,设置发热隔离区,建立健全应对突发疫情防控体系,有效提升了处置突发疫情的能力,为最大限度阻断传播渠道、防止疫情扩散,保障救助服务有序开展提供坚实保障。
严把入口、完善预案、筑牢疫情防线
救助工作面对的是流浪乞讨人员等临时陷入生活无着困境的特定人群,救助对象构成复杂,风险点传导叠加特点明显,加之这类服务对象流动性大、患病率高、自身卫生条件较差,增加了疫情防控的风险。针对实际救助工作中遇到的防控风险隐患,1月30日晚上,救助站组织在站上参与应对的工作人员连夜开会,全过程推演,修订完善防控疫情应急方案。在有限空间内重新划分入站观察区和应急隔离室,受助人员入站时先在入站观察区休息,自行配戴提前摆放好的口罩,测体温,详细询问求助原因,对有疫区方向的求助人员给予重点评估,做好记录,同时为受助人员发放疫情防控知识明白纸,半小时后用水银体温计二次测量,确定无发热情况再完成入站登记、进入站内受助;救助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受助人员时,工作人员必须穿防护服、配戴口罩、手套、护目镜,做好防护工作。发热求助者由防疫定点医院派车接到发热门诊检查,救助站安排专人带车跟进,排除新冠肺炎情况,由救助站接回站上继续隔离观察,如是疑似患者,由医院进行隔离观察治疗。
科学防控、规范管理、提供精细服务
强化站内生活照料服务,将提供救助服务和疫情防控工作紧密结合,努力做到具体、扎实、快速、到位。如,将新进站人员与原在站人员相对隔离、分开居住,一日三餐送至应急隔离区后由受助人员自行领取;要求站内护工、保安、工作人员每天上岗前测量体温,工作全程配戴口罩、手套;对站内求助人员加强体温监测和观察,确保体温异常或有干咳等症状者能及时被发现处置;加强救助生活区的清洁消毒,保持受助人员居室卫生、通风;采购一批洗手液、免冲洗消毒液,供工作人员及受助人员使用,督促受助人员餐前洗手,积极做好个人卫生;请公共卫生专家帮助完善救助流程和应急预案,组织工作人员、护工、保安等对出现发热受助人员情况进行实操演练,做到熟练掌握应急预案流程,加强各小组之间的默契配合,提高了发现与处置发热受助人员的能力,最大限度地避免疫情在站内传播。
合理轮值、密切沟通、保障工作安全
在疫情防控期间,认真做好值守应急工作,细化任务分工,责任落实到人,做实做细各项救助服务。鉴于目前疫情形势严峻,为避免人员聚集,救助站制定疫情期间值班表,每天白天6人在岗,晚上3人留守值班,确保救助工作正常开展。申请车辆通行证,对因封路等原因滞站身体健康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后护送返家,缓解防控压力;同时加强与市疫情防控指挥部、卫健部门、疾控部门等方面的沟通联系和信息报送,了解疫情进展情况,把握救助防疫重点,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全力防止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