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基层信息
一切为了久别重逢时的喜悦与安好
——山东省莱西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工作侧记
发布日期: 2019- 06- 25 17: 35

6月19日,第七个全国救助管理机构“开放日”,山东省莱西市救助管理站也迎来了不少市民参观,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普通群众……大家现场了解了救助管理站的功能布局、工作内容和服务流程,对DNA比对、人脸识别等智能寻亲手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听着一个个寻亲故事,感受着一段段人间大爱,参观者纷纷表示要积极参与到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中来,帮助他们寻亲、返乡。

亲人团聚是最深的祝福

翻开救助档案,一个个吉祥的名字跃入眼帘,福鑫、福中、福莉、福林、福党忠、福党建、福党心……这些都是入站3个月还没有找到亲人的流浪乞讨人员,他们说不出自己的姓名、住址和亲人,救助管理站只有给他们起好名字、落上户口,方便进一步地寻亲和救助。

“当我们带新进站的受助人员到公安部门进行DNA比对和人脸识别时,总会抱着侥幸的心理带上这几位长年找不到家的人员一起,反反复复地比对、识别,万一哪一次成功了呢。”话语间,干了3年救助管理工作的张伟祝眼里满是企盼,可以看出那是源自心底的祈祷。

帮助精神异常、说不出有效信息的流浪乞讨人员寻亲更是难上加难。工作人员会经常跟他们聊天、关心他们,慢慢地消除戒备心理,偶尔喃喃自语中说出的地名或人名,工作人员都会像发现救命稻草一样第一时间去查询、核实。用工作人员王敬敬的话说“我们都是信息捕捉专家”,而信息捕捉的背后是让亲人团聚的不懈努力与满满的祝福。

不愿离开是最大的信任

塑料袋缠身、头发打结、身上脏臭、吃饭用手抓是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刚入站时的形象。洗澡、剪发、换衣……所有的生活习惯都得从基础教起。“慢慢纠正过来就好了,过段时间基本就习惯了用勺子吃饭、杯子喝水、使用餐盘。”干了20多年护理工作的护士长黄丽萍说起来很是轻松,而这背后付出的爱心与辛劳可想而知。常人见了流浪乞讨人员都要躲“二里地”,而从事救助管理的工作人员却要亲手为他们清洗收拾、教会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

虽然受助人员大多表情漠然、目光呆滞,但是护理人员总是能用爱、用关心、用微笑去接纳他们、走近他们。黄丽萍说:“你真心对他们好,他们还是能感觉出来的,虽然有时还低着头、斜着眼看,但是他整个人是放松的,眼神里少了一丝淡漠,多了一份信任。”64岁的马某强经过多方努力,终于找到了烟台市栖霞市的亲人,当得知家人这几天就要来接他时,不善言语的老马表现得十分不情愿,带他去体检,他都不出门,以为要送他离开,或许在他心里这里比家更温暖。这份温暖与信任,正是工作人员在点点滴滴的饮食起居、心理疏导中用爱赢来的。

平常对待是最好的尊重

在莱西市救助管理站里停着一辆江淮瑞风面包车,如果不是车身“公务”二字的提醒,你或许根本想不到它是专门用来接送流浪乞讨人员的,轮毂锃亮,座套整洁。说起这整洁还有一段小插曲,一位女士因公乘车,当她知道这车是用来拉流浪乞讨人员时,默默地从包里掏出一张纸垫在了座椅上,虽然座椅挺干净的,但这让驾驶员宫青基很“受伤”。于是宫青基三天两头就擦车、洗座套,“歧视这辆车就等于看不起流浪乞讨人员,我偏要纠正大家对流浪乞讨工作的偏见。”老宫倔强地说,于是这辆瑞风也格外“争气”的干净。

不仅宫青基这样,救助管理站里的每一位工作人员都把流浪乞讨人员当“普通人”看,虽然他们刚进站时有的脏、有的病,但是他们处处受到尊重和关爱。福莉(化名)进站查体时被查出患有梅毒,除了医学上必要的隔离外,护理人员没有歧视她,主动跟她聊天,关心她,最大程度地消除她的自卑感。几个月下来,又黑又瘦的福莉胖了十几斤,整个人白白净净的。

有个20多岁的小伙子,父母去世、身心健康,但是天天卷着铺盖卷住桥洞,动员他去救助管理站住,被拒绝,放下必要的食物,工作人员离开;过几天又有好心路人打救助电话,工作人员再去探望,还是不愿接受救助,这样反反复复好几次。“首先我们得尊重他的意愿,他愿意接受救助才行,不能强迫。”有多年工作经验的莱西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刘海东非常明白这个规定。

                                                                            (来源:中国社会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