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1137000000450218XQ/2019-00344 组配分类: 建议提案
主办单位: 省民政厅 制发日期: 2019-12-23

对省政协第十二届二次会议第12020156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建议提案》)

发布日期:2019-12-23 18:34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娄雷委员:

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建议提案收悉。感谢您对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关心关注。现根据民政部门工作职责就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有关工作情况

近年来,省民政厅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整合资源,多方联动,在提高社区治理水平方面取得明显成效,增强了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实施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省财政从2015年起每年投入2000万元用于支持困难地区城市社区服务用房建设。2017年底,全省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引导各地进一步加强新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和移交管理,并通过新建、购买、改造、提升、置换等多种途径改善老旧社区综合服务设施。2018年,仅济南市社区服务用房面积就新增11.7万平方米。

(二)建强社区工作队伍。2018年,顺利完成新一届全省城市社区“两委”换届选举,选好配齐素质过硬、结构优化、组织力强的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同步出台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和薪酬体系指导意见,建立社区工作者总量管理制度和职级序列,有效激发了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会同省委组织部建立一批社区工作者示范教育基地,推动各级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者教育培训。同时,探索在省属高等院校开展社区治理学科(专业)体系建设,为社区治理和服务储备专业人才。

(三)改进社区服务方式。在全省普遍推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社区志愿服务“四社联动”,建立社区“两委”设计项目、社会组织承接项目、社工团队执行项目、志愿队伍辅助项目、面向社区实施项目的机制,提升社区服务精准化、精细化水平。2018年,在全省普遍开展“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试点工作,指导17个试点区(市)在社区设立“全科社区工作者”接待前台,实现进门“只找一个人,能办所有事”,其他社区工作者下沉网格第一线,变“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真正实现“信息多跑路,居民少跑腿”“琐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

(四)深化社区协商民主。将民主协商贯穿于“四议两公开”全过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引导居民积极参与社区事务。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协商示范点建设,全省建立示范点1800余个,涌现出济南市“汇民连心”、潍坊市“由民作主”、泰安市“六步七规”等社区协商创新典型。

(五)提高智能化治理水平。指导德州、临沂市积极开展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工作,以“前台一口受理、后台分工协同”为原则,开展“一窗式”全科服务、“一键式”应急服务、“一号式”热线服务,满足社区居民公共服务需求。结合社区服务信息惠民工程试点,在青岛、泰安等市扎实开展社区信息化相关实验工作,打造设施智能、服务便捷、管理精细、环境宜居的“智慧社区”。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省社区治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您提出的社区队伍培养等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社区协商还需加强等问题确实存在。下一步,我们将认真研究您的意见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完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功能。推动各地按照已建成城市社区不低于300平方米、新建城市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农村社区不低于500平方米,且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的标准,以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项目配套和整合共享等形式,到2020年年底前基本实现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全覆盖。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推动落实《山东省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关于完善社区工作者薪酬体系的指导意见(试行)》,指导各地建立完善社区工作者职级体系。三是深入开展社区协商。加快推进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拓展协商渠道、途径,形成多元参与、层次立体、形式灵活、制度健全的社区协商工作格局。指导各地制定城乡社区协商目录,支持和帮助居民群众树立协商意识,提高协商能力。四是推动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社区治理和服务体系的深度融合,促进社区服务系统与居民智能家庭系统协同运转,运用社区论坛、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引导社区居民密切日常交往、参与公共事务、开展协商活动、组织邻里互助,探索网络化、智能化社区治理和服务新模式。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相关工作的关心,恳请继续给予帮助和支持。









山东省民政厅

2019年7月8日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