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发挥文化优势助力养老事业发展
近年来,曲阜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发挥儒家文化独特优势,创新养老服务模式,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打造了“儒乡圣地·孝养曲阜”文化养老品牌。
一、以优秀儒家文化为引领,为养老事业注入“文化基因”
曲阜市紧紧围绕弘扬优秀儒家文化、建设“首善之区”目标定位,大力倡导“文化养老”理念,创新“文化养老”载体,着力建设孝德之城、首善之区。
一是制定孝德标准。制定出台《建设“彬彬有礼道德城市”的意见》,以“孝”为核心,在全市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开展活动,尊老孝老爱老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二是打造教育载体。在市、镇、村三级文明实践站,采取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讲孝善文明,弘扬孝善文化。整合孔子学堂、尼山书屋、“和为贵”调解室等现有场所,全覆盖建立“善行义举四德榜”。依托城市社区服务中心,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医护救助等活动,帮助老人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是策划主题活动。坚持百姓学儒学、用儒学理念,常态化开展“四德模范”“百佳孝星”“最美家庭”评选、敬老饺子宴等主题活动。息陬镇北元疃村创新走出晒被子评选“孝贤明星”的路子,村道德评议会每季度拉网式突击检查全村老人被褥,让靠嘴皮子孝老的村民变成真孝老。石门山镇西焦沟村建设农村“新时代幸福食堂”,老人乐和一家亲,村民同吃一锅饭,一间小食堂架起了支部村委与群众的连心桥。
二、以多元主体培育为依托,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曲阜市坚持盘活存量与发展增量并举、公建与民营并行、事业与产业并重,市、镇、村三级联动,构建形成了“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一是居家为基础,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老年人受益”的思路,建立全方位、全天候、标准化、亲情化的居家养老服务机制。成立医养结合居家式养老平台——天伦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12349”智慧养老信息化服务呼叫中心,利用一键求助呼叫终端、GPS定位、健康查体终端、居家安全终端等为居家老人进行系统化服务。成立家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打造居家养老一站式服务,推出“15分钟”生活服务圈,老人用餐、家政、维修、代购等需求15分钟内解决。
二是社区为依托,让老年人家门口乐享晚年。围绕农村养老难题,推进农村互助养老院建设,投资2300余万元,建成农村互助养老院86家,养老床位2350张。开展养老服务人才培训,累计培训860余人次。建成示范性社区养老服务中心5处,社区老年人食堂7处,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11处,通过增加服务项目、拓展服务功能,为周边居家老人特别是失能、空巢老人提供短期居住、日间照护、配餐助餐、文化娱乐等服务。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公共服务信息平台,逵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为社区1.22万名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三是机构为补充,为养老服务提供更多可能。加快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建设,全面实施镇街敬老院改厨改浴改厕工程,全市有社会福利院1处,国家三星级敬老院6处、二星级敬老院6处,养老床位1386张,每处机构供养能力规模均达100人以上,供养老人达1346人。引进建设民办养老机构9处,为机构内长者和社区老人提供多种养老服务,有效解决了离老人的家“一碗汤”距离和老人“就近养老”难题。
四是医养相结合,探索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市养老机构均与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在内部设立医疗服务区,现已服务老年人5200余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联姻医疗机构,针对不同对象,量身制定“家庭医生医养结合”签约服务包,现已签约老年人1248人。依托居家医养智慧化服务平台,利用便携式随访管理一体机、移动健康管理终端和可穿戴智能化医疗设备,及时上传服务对象监测数据,精准了解老年人服务需求情况,实现了对养老服务对象的动态管理。
三、以高位推动为保障,培育养老服务发展新动能
曲阜市始终把养老事业发展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民生事业大工程紧抓在手,坚持高位推动,做到“政策、资金、项目、措施”四个优先保障。
一是加强政策制定。先后出台《关于推进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曲阜市医养融合工作试点实施方案》等文件,编制《曲阜市养老服务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曲阜市医养健康产业规划(2018-2022年)》等,为养老事业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二是完善惠老制度。自2019年1月1日起,将低保老年人分类施保、高龄津贴、护理补贴、服务补贴等统筹合并,全年为5812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助资金507万元。以公共财政为导向,将养老服务事业经费足额列入财政预算,福彩公益金留存部分50%以上用于发展养老服务业,鼓励金融保险机构为养老产业提供相关服务。
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在曲阜电视台、《今日曲阜》报和党政网站开辟孝德文化专题专栏,在镇村全部设立孝德宣传栏和“善行义举四德榜”,创新编印《孝德格言集》《曲阜历史文化人物集》等教材。同时,将“居家医康养”等文化养老服务作为改革创新典型案例宣传推送,营造了文化养老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