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8

07/27

09:41:06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何坊乡

  何坊乡地处惠民县东北部,东、北与阳信县接壤,西与孙武街道办为邻,南与麻店镇、皂户李镇隔沙河相望。境内的沙河、幸福河灌溉着两岸的农田;开发区、新城区铺展着宏伟的蓝图;大济路、乐胡路、永莘路汇聚着八方的财富。

  何坊不仅具备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禀赋,更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诞生了东方朔、展子虔等杰出人物,走过了战火硝烟的峥嵘岁月,创造了苇子灯笼、风味野兔等充满劳动人民智慧的文化遗产,形成了娘娘坟、苏家古槐等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下面就让我们沿着历史的长河顺流而下,去领略何坊这片热土不同寻常的足迹。

  在何坊乡牛茁村西500米处有一处著名的古文化遗址——大商遗址。大商遗址面积近3万平方米,文化层厚约一米。该遗址于1973年进行了保护性挖掘,出土了大量黑陶和彩陶。这表明,在六千多年前的新时器时代这里就有先民刀耕火种、繁衍生息。近几年又采集到一件陶质鸟嘴形鼎足,为龙山文化时期的代表器物,为研究古人类活动和黄河下游的历史发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齐地置厌次县(今惠民县),何坊为厌次县所辖。这是关于何坊最早的文字记载。

  《史记•滑稽列传》记载,汉武帝继位后,征集天下英才。一天,两名武士抬进来一“封”自荐信,据说写满了3000块竹简,武帝用了两个月才读完。写信的这个人就是著名文学家东方朔。

  东方朔(前161年—前93年),字曼倩,平原厌次县人。少失父母,十二岁学书,十五岁学剑,十九岁学孙吴兵法。被汉武帝召为待诏公车,继待诏金马门,又被召为常侍郎,后升任太中大夫。他性格诙谐,言词敏捷,滑稽多智,常在武帝前谈笑取乐,他曾言政治得失,陈农战强国之计,但当时的皇帝始终把他当俳优看待,不以重用。东方朔的著述颇丰,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责和氏璧》《皇太子谋》《屏风》等。班固在《汉书》中评价道:“东方赡辞,诙谐倡优,讥苑扞偃,正谏举邮,怀肉污殿,弛张沉浮。”

  隋唐时期的展子虔(何坊乡展家村)精于山水画,善绘大型壁画,是一位上继六朝传统,下开唐代画风的杰出画家。他擅画佛道、人物、鞍马、车舆、宫苑、楼阁、翎毛、历史故事,尤长于山水。人物描法细致,以色景染面部;画马入神,立马有足势,卧马则腹有腾骧起跃之势。写山水远近,有咫尺千里之势,被称为“唐画之祖”。唐代李嗣真评价他“天生纵任,亡所祖述”。《宣和画谱》称赞他:“写江山远近之势尤工,故咫尺有千里趣”。传世作品《游春图》是中国山水画中独具风格的画体,亦是中国存世最古老的山水画。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他的传世作品,他为灿烂的民族文化增添了光辉的篇章。
在何坊川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还有一段红旗漫卷、战火硝烟的光辉岁月。那是1946年5月,中共渤海区委、渤海行署的主要领导机关迁驻何坊,以应付国民党反动派的内战阴谋。在这里,渤海区机关领导全区军民进行了政权建设、土地改革、剿匪平暴、反蒋治黄、恢复生产,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进攻,支援了全国解放战争。陈毅、粟裕、邓子恢、李鹏、毛岸英等著名人物都曾在此留下足迹。

  在何坊的版图上,村村落落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民间智慧。比较有名的有张大官的苇子灯笼、前娘娘坟的传说、苏家村的古槐和大李特色熏野兔。

  春节、元宵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赏花灯、打灯笼、吃元宵是每年都要上演的传统剧目。春节前后,在当地的集市上就能看到数百只灯笼皮穿在麻绳里拴在一个长长的棍子上,形成一个灯笼环,由手艺人扛着叫卖。透明的玻璃纸透出了苇子蔑规整的菱形图案,纸上用广告色画上花鸟的图案或者写个红红的“喜”字,再加上几笔抽象画作点缀,透出了欢乐和喜庆。两头再用桃红色的彩纸一包,和花草文字一映衬,好似一串串跳跃的火苗。

  正月十五,按照传统的说法,不到15岁的孩子要打着灯笼围着树绕三圈,而且要把灯笼皮烧掉。据说孩子可以长命,日子才能红火。

  在何坊镇张大官村家家户户会扎苇子灯笼。据村里的老人们讲,过去有“传男不传女”“宁舍十吊钱,不把手艺传”的祖训。后来过年的时候外甥来走亲戚就把这门手艺学去了,其它村也慢慢开始编灯笼了。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