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午餐”显爱心 幸福院里幸福多

发布日期:2018-07-27 15:30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在做好全市养老服务体系规划建设的同时,将目光聚焦于最基层的养老机构——农村幸福院,并大力推行“孝老午餐”。农村幸福院是由村民委员会主办和管理,立足于日间休息、休闲娱乐等活动的综合性日间照料服务公益性活动场所,主要目的是让农村非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目前全市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到76.8%,且大多运行良好,从物质保障和精神享受两个层面满足了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实现了广大老人居家养老、互帮互助度晚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涌现了一批先进典型,在全市掀起了实行“孝老午餐”的高潮。

金城镇城后王家村位于金城镇东北部,总户数510户,总人口1270人,该村集体经济繁荣、居民安居乐业,201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900万元,先后获得“省级卫生村”“烟台市文明村庄”“莱州市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近年来,该村将为老年人服务作为工作的重点,2013年5月规划建设幸福院,总投资200万元,同年11月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4月2日,王家村幸福院正式投入使用。现有床位52张,餐位260位,建有文艺室、健身室、棋牌室、健身广场等,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目前,城后王家村共有60岁以上老人370位,村里8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免费到院休闲、娱乐、就餐、休息,烟台电视台、莱州电视台等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专题报道。

一、科学规划定位,严格建设标准

遵循“适用就好”的原则,合理规划,贴近实际。要求建设项目的村需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村两委会成员积极性高,村班子成员素质高,能办事、会办事;二是村集体经济条件较好,能提供2-3名专职服务人员,且村里有能力解决服务人员的工资;三是有可以利用的场所和房屋,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床位数等符合建设要求;四是老年人口较多,照料需求大,居住相对集中。目前建成的幸福院占地面积不低于2亩,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房屋9间以上,有基本的文体娱乐设施和厨房炊事设备,有健身器材、电视机、棋牌及餐桌、座椅等基本的生活用具,床位不少于20张。个别村庄因地处山区,受自然条件限制,面积略小,但养老功能不“缩水”。

二、立足作用发挥,坚持四个原则

(一)村级主办。农村幸福院定位在农村,其建设和管理者为村委会,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是第一责任人。由于认识到农村幸福院在养老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各镇街本着“因村制宜、量力而行、先行启动、逐步完善”的思路,合理开发利用因教育资源优化撤并的学校房屋、村委会空闲办公室或租赁村内闲置的民房,加以修缮,既有效解决了互助幸福院的建设场所问题,又促进了闲置资源的开发利用。

(二)政府支持。要求相关镇村按规定选址,按标准建设,按政策兑现,严格落实省、市扶持政策,将补贴资金用到实处。在各种设施配备过程中,讲究种类齐全、使用安全、简约实用,适宜老人操作使用,确保质量过硬和使用安全。同时制定优惠政策,提供公共服务,组织开展培训,免费进行管理服务指导。

(三)公益性质。将农村幸福院定位于公益服务设施,在保证满足基本需要的就餐、休息住宿和文化娱乐等条件基础上,丰富服务内容,增加卫生康复等功能。优先保障留守、孤寡、失能等困难老人需求,逐步扩大服务范围,真正把农村幸福院建设成为老年人的宜居家园。

(四)自主互助。农村幸福院的建设和管理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管理方式符合村民自治和村务公开的要求。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互帮互助、共建共享”的理念,充分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采取自主参与、自愿搭伙,来去自由的管理模式,使政府的行政推动与民间的养老需求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工作健康发展。

三、鼓励多方参与,倡树文明新风

(一)多元化开拓筹资渠道。坚持村集体经济投入为主,积极争取各方面资金支持。将农村幸福院建设资金列入政府年度预算,形成财政、民政和乡镇等多部门、多层次投入机制。争取企事业单位的资金扶持,引导慈善基金和社会捐助,促进可持续运转。

(二)大力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弘扬人人皆可慈善的公益理念,鼓励有条件的人员回报乡亲,捐助生活用品、农副产品等款物;支持老人子女参与到幸福院的日常服务当中,用义务劳动的方式诠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引导爱心人士、慈善义工、志愿者提供助餐、助医、助洁、助训等活动,让农村幸福院成为汇聚爱心的纽带,传递亲情的桥梁。

(三)以养老带动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幸福院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老年人权益、开展文体活动、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敬老孝亲模范评选等活动,把敬老、养老、助老列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树立尊重、关心、帮助老年人的良好社会风尚,营造社会养老的浓厚氛围。

2017年4月20日,莱州市组织17处镇街的分管镇长(主任)、民政助理、部分村的支部书记,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民政局有关人员共70多人先后到驿道镇东卧牛埠村、沙县村、刘家洼村幸福院进行了现场观摩,并观看了莱州市农村幸福院建设宣传片,驿道镇、城港路街道、金城镇分别从硬件建设和管理服务方面作了交流发言,对全市农村幸福院建设工作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随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大量空巢老人留守农村,面临着精神、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农村幸福院作为一种新型养老模式,逐渐得到农村老人的支持。不但消除了老人身边无人照顾的隐忧,而且充分调动了老人的自治自助能力。既重视老人们的精神生活,提升老人的生活质量,又营造出团结、融洽、温馨的庭院氛围,彰显出社会的文明和谐。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