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名
避雪店
时间:2018-07-17 09:51

  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赵虎镇南部有一个古老的村庄——避雪店。它坐落在崇德七大道与八大道的起点和北外环与滨德高速东出口的交汇处,有着明显的交通优势,附近村庄稠密,公里内就有居民五千之众。现代化的大街两侧矗立着整齐的二层楼房,超市、商场、批发站、肉食店、家具卖场等出售的各类商品琳琅满目,多家饭庄、酒店、百姓医院点缀的大街风光而美丽,平整的柏油路面,人来人往非常方便。这里还有传统的五、十大集,每逢赶大集的日子,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甚至有河北省临近村庄的人,络绎不绝,市场上的农副产品、活禽肉食、服装鞋帽、电动车、手机、农用工具、化妆品等应有尽有,为百姓互通有无提供了方便。
   
由于交通优势和经贸繁华,这里自然成为了赵虎镇南部的政治、文化中心。
    
为纪念赵匡胤避雪御寒命名
   
“避雪店”这个村名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公元958年冬天,宋朝赵匡胤领兵途经此处,天降大雪无法行军,于是便驻在了刘家店,当雪止天晴,赵匡胤又率大军踏上了征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北宋建国后,人们为了纪念他在此避雪御寒,遂将刘家店改名为避雪店。
   
避雪店这个村名的故事一传十、十传百,由此名声大震。避雪店的精英们借势发展,并且依托老黄河码头的优势,村庄规模不断扩大。据老人们回忆,避雪店往西是一条通向老黄河的卸货湾,宽百米,两旁全是平台,类似货场,在元、明朝代这里已经是货物集散地和物贸中心。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期开挖避雪店沟渠时,这个港湾遗迹不保,现在只能见到它的零星残迹。
便利的交通引来商贾聚集
  
早时这里旱路交通也十分方便,人来车往熙熙攘攘,通往东西南北四条大道,一条通往乐陵、无棣到海防,另一条通往惠民、北镇,尤其南京到北京的大道经过村里,更是一派繁忙景象。这里是交通枢纽,是德州和吴桥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民间还流传着“先有避雪店,后有吴桥县”的说法。在市区明月湖牌坊东侧的板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出德州东门一条主要大道直达吴桥避雪店。
  
由于交通发达便利,带来了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各地客商纷至沓来,江浙绸缎、衡水白干、山西染坊、临清酱菜等商家都在此投资创业,镇店人口逐渐增多,四条“丰”字大街排列整齐,街面两旁店铺鳞次栉比,日用百货、布匹、绸缎、服装鞋帽、药铺堂医、当铺钱庄等一应俱全,一派繁荣景象。商贸的繁荣也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酒店饭庄、旅馆和马车店有十多建,纪晓岚亲笔题写“敦伦家,人来车往热闹非凡。与 堂”和“五孝忠廉”匾额,此同时,在村庄四周建起了 并赐有木雕镶玉屏风十副新的庙宇殿堂,南有娘娘 (均由张氏后人保存)。在家庙,北有真武庙,东有玉皇庙大门内左右两侧栽种着泰庙、岳王庙和白衣庙,西有天 山大松柏两株,都一搂多粗齐庙。西街高台上还有个大庙 (据说此松是泰山仅有的三群,内有佛爷庙、祖师庙、关 株大松树中的两株),两侧帝庙、观音庙和华佗庙。是休息室和护院工住房。
  
此外,避雪店还有东西 殿前厦朱红大漆明柱两根,南三座土地庙和二座家庙。 庙内供奉着已逝先人牌位。张家庙坐落在村西南角,建在南街还有刘家家庙,该庙于清朝乾隆年间,由朝廷六 为刘氏名流——章丘知县而部出资为八府巡按张高亭而 建(已无可考究)。
   
玉皇庙给后人留下深刻记忆
  
在这些庙宇中规模最大的要数玉皇庙了。玉皇庙是一个恢宏的古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五六亩,站在飞檐斗拱、气派雄伟的山门前,仰望门楣上方,镶嵌着“玉皇庙”三个大字赫然在目。
  
信步入内,门房两旁站立着二门神,威风凛凛,迎送着善男信女,又见庙宇巍峨,雄伟壮观。院内苍松翠柏枝繁叶茂,遒劲挺拔,蔚然成荫,增添了庙宇的庄重。山门内有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大庙前厦两根朱红大漆圆柱上绘着金色盘龙,中间朱漆大门两侧是顶天立地朱红木质花棂。庙内正上方悬挂着金光灿灿的“玉皇大帝”匾额,中央两米多高的玉帝涂金彩像栩栩如生,端坐在一米多高的黄色座台上,两厢站立着神态各异的天兵天将,全身木雕彩塑形象逼真。庙内香火旺盛,官员、商人、平民百姓纷纷到此朝拜,祈福许愿,祷告神灵护佑人寿年丰、全家安说的是在玉皇庙前后有泰。 两座古墓,后面百米处是裴
  
随着历史的演变,新中 丞相墓,1958年大跃进时,国成立初期玉皇庙结束了它曾借深翻土地找过该墓无果的历史使命,被拆除的砖瓦 而终,上世纪六十年代集体木料,用在乡政府的建设 浇灌耕地时,在玉皇庙前百上,曾经的神灵一炬升天。 米处的张中堂墓穴竟被冲了据86岁的张大叔介绍,他和 出来,而后被社员找到两块其他几个人奉命砸毁了三口 墓志铭。据记载该墓主人是上千公斤重的铁钟。

说到玉皇庙还盛传着一御使张公。【弘治乙丑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传说玉 (1505年)十二月廿四都察皇大帝“一腚坐死裴丞 , 院右副都御使吴桥张公以疾相一眼看见张中堂”。卒于家,享年六十有五。】
   
历史大店刘家店名噪一时
  
昔日赵匡胤下榻的刘家店,以它自身的价值而显现着它的魅力,又以众多庙宇派生出庙会,每年五月、十月两次庙会已有千年历史,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五月庙会在西街佛爷庙赶,九月会(十月赶)在南街娘娘庙赶,两次庙会都吸引了来自四面八方的乡亲和五湖四海的客商,吴桥、景县、陵县、故城、平原与德州等地的商家提前赶来,抢占有利地盘。各类商品繁多,餐饮业更是五花八门,如包子、果子、烧饼、麻花、豆腐脑、大锅菜、烧酒等应有尽有,特别是避雪店名吃——汆丸子,那真是色、香、味俱佳,蓬松连口,名扬周边三五十公里,各种美食吸引着众多食客前来大饱口福。庙会上的文娱节目也精彩不断,玩戏法、拉泽片、耍猴、摔跤、耍盘子、蹬缸、马戏、秧歌、高跷等,五彩缤纷。唱大戏的主要是河北梆子、评剧,其次是京剧、豫剧等也都各显身手。前来赶会的男女老幼兴高采烈、谈笑风生,其乐融融。
  
遗憾的是这个著名的历史大店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暂时困难时期。大店位于十字街东北角,坐北朝南,店高五六米,蓝砖布瓦、木板套门,店堂深约十米,二梁四柱,柱围有一搂半粗,共三间店面,院深二十多米,两侧配房十余间与大堂相连,很是气派,生意也很兴隆。
   
如今避雪店人幸福感十足
  
在漫漫历史长河里,避雪店的功德是显著的,她养育了成千上万朴实勤劳的平民百姓和无数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先辈,也曾出现了不同时期的高层政要,近代史上第一任村支部书记孙洪文和农会主任吴越,为革命事业两个家庭献出了七条生命,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新中国成立以后,避雪店村处在两省三县(区)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曾经是乡政府、高级农业社、连村大队驻地,现在依然是乡镇管区所在地。在避雪店周边三五公里之内的村庄,人们外出办事、经商或打工,当被问到“哪里人”时,都会异口同声地回答“避雪店的”。
  
近年来,避雪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避雪店人靠着勤劳的双手,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家家户户钱袋子逐渐鼓起来了,人们住的是前出厦宽敞明亮的大瓦房,七八成家庭有了自己的轿车,人们有了富足感。村庄面貌也焕然一新,村里建起了文化站,农民有了自己的医院,农村医保和社保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由梦想变为现实。人们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教育文化水平也有了极大改观。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