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名
“八里台”的传说
时间:2018-07-17 10:08

早先,在利津老城西南八里处,曾有一高约四五尺、底部三十多平方米的大土堆,据说是古代烽火台,当地人称“八里台”(以下简称土台)。 土台长年被茂密的荆棘覆盖着,下部朝阳处有数个深洞,洞口水桶大小。传说洞里住着狐仙,附近百姓从不敢接近。

 清光绪年间,土台附近的朱家村,有一年近三十岁,名叫杨海的光棍汉,中等个头、头脑灵活、能说会道,靠在集市上当经纪人赚钱混吃喝,渐渐成了出名的馋嘴,挣了花,存不住钱,不会过日子,因此没寻上媳妇。一旦老天变脸集市赶不成时,杨海只好靠打猎所获果腹。 某年秋末,坡里的庄稼收获完毕,正是野兔最肥的时节。连续阴雨刚刚转晴,按耐不住的杨海扛起土枪,在土台附近的地里搜寻猎物,可转悠了大半天也没见野兔的影子。泄气之下,正想回家,忽见不远处的草丛里伏着一只翘着尾巴、毛茸茸的东西。杨海不假思索地放了一枪,跑过去一看,打中的不是野兔,而是一只小狐狸。尾部受伤的小狐狸看了看杨海,歪歪扭扭地钻进了土台下的洞穴内。 春节临近,杨海赶完集有了钱,便在饭馆犒劳起自己来,直到天黑,才摇摇晃晃、稀里糊涂地往家走。当他来到土台附近路段时,夜已漆黑,由于头皮发麻,竟不由自主地哼起小调给自己壮胆。霎时,一白发银须、手持拐杖的老者领着一伙挑着灯笼、拿着棍棒的年轻后生拦住了他的去路。老者气愤地问道:“你这不规暴徒,我的孙子没惹你,你为何伤害于他?”“老前辈,你我素不相识,又无冤无仇,我何时伤害过您的孙子?”杨海诧异地说道。老者大怒:“你这健忘之徒还敢狡辩,给我痛打!”那伙后生冲上前去摁倒杨海,“噼里啪啦”乱打起来。杨海奋力挣脱,不顾疼痛拼命往自己村里奔跑,回到家中赶紧关上屋门,一下瘫倒在了炕上。迷惑中的他猛然醒悟:祸根是不是误伤的那只小狐狸?这下可惹了大麻烦!自此开始,杨海再不敢从土台附近路过,但其家内却频遭骚扰,有时刚打的好酒拿到家却成了臊尿,有时刚和好的面团散发着呛鼻的怪味,有时深夜砖头瓦块“劈里啪啦”地飞进院里,有时刚摆弄好的饭食不是变了味就是没了踪影。搞得杨海吃睡不宁、非常挠心。人们猜说:“是不是杨海惹着狐仙了?许愿补过如能消灾就是万幸!”杨海连遭骚扰被逼无奈,只好四处讨借,雇人在土台上修了一座小庙,取名“狐仙庙”。杨海唯恐骚扰不消,豁上命,在庙内烧香磕头持续了三天。自此,杨海家内再无出现骚扰。但由于他欠下不少外债,只好靠省吃俭用予以偿还。没用几年,还清了外债,还有了一定积蓄,经人撮合,终于娶了位贤惠媳妇。

由于早先黄河尾闾时常泛滥、决口,黄河口一带沟壑纵横、凹地繁多、植被茂盛,是野生动物和飞禽鸟类优越的栖息地。长期以来,黄河口一带的百姓出于“狐狸(俗名猈子)、刺猬、蛇(俗名长虫)、黄鼠狼(俗名黄鼬)有灵性”之传说,不去伤害它们,一旦有人无意伤其,不是烧香磕头就是许愿补过,以求平安。所以,早年黄河口地区以上几种动物较多,却受到了较好保护。此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