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8

05/21

12:27:3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朱子村

  蜿蜒流长、风光旖旎的潍河孕育了灿烂的潍水文化。落在潍河中部西岸、黄公山和盖公山之间的朱子村,自然条件优越,地理环境独特,是安丘市著名的历史文化名村。浓厚的传奇色彩,使该村自古以来被贤士文人所向往,且孕育了不少文人武士,被誉为潍水中部的一颗璀璨明珠。

  据史书记载,战国时兵家黄石公,在下邳把《太公兵法》传授给张良后,便北上漫游,觅理想之地栖身,来到该村后即隐居此处,殁后葬在村后山上,以后该村故名“黄公山”。后又在此山建“黄公祠”。历代名人学士,多到此凭吊,有的在祠内题词留念。清代著名教育家、上书房总师傅、官至一品的窦光鼎,曾亲临此山拜祭黄公,并在黄公祠内壁上题写了乾隆帝作的《劝世歌》:“看士农工商,终日忙忙,人生碌碌,竞短争长,阿房宫冷,铜雀台荒,都做了邯郸梦一场。”

  战国后期大贤,黄老之道的集大成者胶西盖公,晚年也隐居此处。并在村南山上“作茅舍授徒”,热心传授黄老之道。齐、楚、燕、韩、赵、魏等国不少有识之士,都奔赴南山,聆听盖公的教诲,学习黄老之道,南山一时成为各国研学黄老之道的中心。不少士人,学以致用。如齐相国曹参,他遵照其师盖公“贵清静而民自定”等教诲沿齐,齐果大治。盖公谢世后,其弟子将其葬在该山之巅,以后该山改名为盖公山。北宋大文学家苏轼任密州知州时,曾专程来游览盖公山,拜谒盖公冢,并在盖公冢前建盖公堂。

  汉代,由于该村长期奉行孝文化,加之出现了一位明扬全国的孝子毋丘长,因而都尊称该村为“孝行村”。该村之所以叫朱子,是与朱熹有关。宋代庆元年间朱熹遭因奸臣迫害被削职追查辗转逃至该村躲藏避难,虽已近七十高龄,但仍不辍传业、授道,在该村法林院继续讲学,受到村民的保护和尊敬。之后,为怀念朱熹,特将村名由孝行乡改为朱藏庄。朱熹因被尊称为朱子,清代初期,该村在法林院内朱熹讲学的地方,特建造了“朱子祠”,并把朱藏庄改为“朱子村”,以示对先贤的缅怀和崇敬。

  朱子村后,有明镐冢。该冢与黄公冢、盖公冢,方位成品字形,史称“三冢鼎立”。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