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8

05/21

12:04:21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纪台镇

  纪台镇地处弥河东岸,寿光市最南部,是寿光南大门。纪国故城坐落于纪台镇政府驻地纪台村。1977年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故城系古纪国的故都。自齐灭纪国后至东汉,历代都曾在这里筑城、置县。纪国,姜姓,侯爵,始封于何年何月,无可考稽。但依据实物和文献史料考证,其分封甚早,不会晚于周懿王时。《史记·齐世家》云:“哀公时,纪侯谮之周,周烹哀公而立其弟静,是为胡公”。

  纪国,从西周到春秋初期是相当重要的诸侯国之一,它与周始终关系密切,同邻邦交往频繁。平王东迁后,公元前722年,纪曾征讨夷国,可见其国力之强盛。学者根据《春秋》《汉书》《方舆纪要》《昌乐县志》等典籍的记载推断,春秋时期,纪国的疆域西部大体距离齐国的临淄一二十里,东至安丘,南至临朐东南,总体上疆域范围还是比较大的。纪国因为毗邻强大的齐国,为了生存,纪国采取了与周王室、鲁国通婚联姻的方式,联合周王室、鲁国还有莒国等国对抗齐国。公元前721年,纪侯于鲁桓公会,冬天又去朝鲁,以谋抵御齐国。公元前699年,因宋、郑两国的矛盾,纪、鲁、郑三国和齐、宋、燕发生了一次战争。公元前695年,鲁桓公会齐桓公和纪侯,盟于黄,试图调停齐、纪矛盾,实际归于失败。“烹齐哀公于鼎”,是纪侯弹劾之故,从此,齐纪结世仇。公元前693年,齐襄公吞并纪国郱(今山东临朐东北一带)、鄑(今山东昌邑北部一带)、郚(今山东安丘一带)三地。周庄王七年(前690年),齐襄公出兵伐纪,纪侯见大势已去,无可挽回,弃国而去,纪国灭亡。纪国从封到灭,长达300年左右。

  纪台,最早的故城遗迹。“纪台”高20余米,顶部直径10余米。城垣遗迹绵延如堤,系土筑,夯迹依稀可辨。故城内及附近出土文物有铜制纪侯钟、纪侯簋、纪侯壶、纪侯鬲、镂空铜熏炉、铜鼎、三足盘、“宜子孙”玉壁以及陶豆、罐,“树木双兽”半瓦当,“长乐未央”、“千秋万岁”圆瓦当和饰青龙、白虎空心砖等。这些文物分别收藏于上海、寿光、青州等地博物馆。

  纪侯簋为西周中期纪国器物,现藏上海博物馆。通高19.4厘米,口径17.7厘米,重4.15公斤。敛口翻唇,圆肩深腹,圈足低矮,且外侈,肩两侧有一对兽首衔环耳,盖上有圈状捉手。盖沿及器肩饰回顾式垂冠夔龙纹,腹饰瓦纹。盖、器同铭,各14字(其中重文1):纪侯作姜萦簋,子子孙孙其永宝用。

  纪侯壶为西周晚期纪国青铜盛水器,现藏于烟台市博物馆。高34.5厘米,口径6.6厘米,圈足径11厘米。小直口,长溜肩。平底,绞索状圈足。口沿下、近底部各设两耳,4耳均作兽头形。全身纹饰六层,从上到下第一层三角纹内填龙纹,第二、四、六层波曲纹,第三、五层兽体卷曲纹。圈足则饰綯纹。器底外铸铭文三行十三字:“已侯作铸壶,使小臣以汲,永宝用。”

  纪侯鬲为春秋时期纪国青铜食器。高10.8厘米,口径14.1厘米,腹深6.5厘米,口沿斜向外侈,腹微鼓,裆部较平,三足下端平齐,与足对应的腹部各有一个小扉棱。口沿铸有铭文:纪侯作羞鬲,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纪台历史上文化繁盛,本地出身及与当地关系密切的即有西汉宰相公孙弘、西汉谋士东方朔、明末清初才子安致远等。纪台现存文化古迹亦相当繁盛,有东方朔祠、安致远才子碑、古纪国点将台、纪国古城墙等。

  公孙弘,西汉淄川国(郡治在今寿光市纪台镇)薛人。出身贫寒,家世不显,史书称他曾“牧豕海上”,“少时为狱吏”,年四十岁时才开始研读《春秋公羊传》。公孙弘大器晚成,几经曲折,终于得到汉武帝赏识,终于在元朔中他七十六岁时,一跃而为宰相,至八十卒于丞相位。

  东方朔,字曼倩,生于汉文帝后元三年(前161年),大约卒于汉武帝征和初年(前93年)左右,是寿光市古代八大文化名人之一,其出生地虽不在寿光,但《寿光县志·冢墓志》多有所记,历代享有盛誉,其庙祀冢墓在纪台镇东方村西北隅。

  安致远,明末清初著名学者,文学家,字静子,一名“如磐”,别号“拙石老人”,山东省寿光市纪台镇安家庄人,谥“文介”。安致远是寿光市古代八大文化名人最晚的一个。“自山以东,大江南北,无不知有静子者”,其流风遗韵,辉耀千古。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主持编纂《寿光县志》。

  无可挽回,纪侯见事已绝望),主持编纂《寿光县志》,公于鼎”,是纪侯弹劾之故,从此,齐、安致远在生前为自己撰写了碑文,去世后所立墓碑称为“寿圹碑”,亦被人称为才子碑,现立于安家村东一高岭上。才子碑高2.5米,宽过1米,厚23厘米。虽然墓已不在,但碑矗然独存。正面碑眉刻有“纪国遗农”4字,阴面刻有安致远自撰的《生圹铭》,字迹甚小,因历经300年风雨,模糊不清。正面碑辞,除碑眉、题目、说明及落款外,正文每句4字,共有250句,全文恰有1000字,可见作者精心策划,匠心独运。此碑已列为省级保护文物。安致远生前自撰的“寿圹碑”被誉为不可多得的“才子碑”,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都达到了完美境界。凡来纪国故城游览者,均以先睹“才子碑”为快。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