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积极推行中心敬老院服务模式持续提升特困人员供养水平
近年来,高青县坚持把发展养老服务业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紧密结合本县特困人员供养工作实际,积极推行中心敬老院集群式服务模式,为特困人员提供人性化、个性化服务保障,较好地维护了特困人员的基本生存权益,特困人员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采取购买服务方式提供专业化养老服务。投资3000余万元,新建一处王字屋中心敬老院,占地15亩,建筑面积10500余平方米,设计床位230余张,基本满足高城、花沟、唐坊、青城、木李、黑里寨等6个镇234名老人的养老需求。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进一步明确了承接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按照民政部规定的自理、半自理、不能自理特困人员1:10、1:6、1:3的标准,配备护理服务人员。护理人员全部实行持证上岗,为特困人员提供高质量专业化的护理服务。在搞好特困人员日常生活保障、护理服务、安全管理的同时,还承担敬老院各种服务设施的管护与维修、院区卫生清理与日常保洁等工作,以专业的团队、专业的人才、专业的服务,不断提高特困人员护理服务水平。
二、采取公建民营方式实现政府与企业双赢。近年来,高青县持续加大敬老院社会化改革力度,自2018年10月起,在前期政府购买服务的基础上,与一家专门提供老年服务的公司签订协议,将经营管理权交由服务公司,政府只承担监督和管理责任。完成向民营转变之后,公司充分发挥经营自主权,在保证优先招收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同时,对中心敬老院区域功能重新划分,北区和南区部分房间,主要收住自理和夫妻共同居住老人,南区4楼为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居住区、康复区和医疗区,西区为老年人活动室、餐厅等功能用房。通过公建民营,进一步发挥了专业公司的经营理念和人才优势,大大提高了特困人员的服务保障水平。
三、采取签订协议方式切实解决特困人员就医问题。多年来,看病难、就医难一直是困扰敬老院建设发展的难题。高青县在中心敬老院建设之初,就十分注重养老服务功能的人性化规划设计。新建成的王字屋、文昌阁2处中心敬老院,均规划设计了自理区、半自理区、完全不能自理以及活动室、医务室等功能区域,并配备了医疗专用床、急救设备等,较好地满足了特困人员的医疗需求。王字屋中心敬老院建成投入使用后,及时与驻地所在镇卫生院签订医疗合作协议,由镇卫生院选派1名医生和2名护士,每周定期到敬老院巡诊,开展健康咨询、查体、疾病诊治等医疗服务,并开通24小时接诊电话,确保患者第一时间能够得到救治。同时,卫生院还专门为敬老院开辟绿色通道,对急诊患者采取先诊疗后付费方式提供快捷、及时的诊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