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8

11/29

09:41:37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孙武镇

  说起孙武镇,必定要先说孙武。孙武字长卿,春秋时期齐国乐安(即今惠民)人,著名军事家、政治家,曾率领吴国军队大破楚国军队,占领了楚的国都郢城,几灭亡楚国;其著《孙子兵法》十三篇,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誉为“兵学圣典”,置于《武经七书》之首,被译为英文、法文、德文、日文,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孙武而被后人尊称为孙子、孙武子、兵圣、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孙武镇因孙武桑梓而得名,是山东省首个以历史名人命名的乡镇。据考证,孙武应为今孙武镇孙武村人。孙武镇内孙氏后裔颇多,孙氏祠堂、孙子庙亦建有多处。该镇在境内先后建成了孙子故园、孙子博物馆、中国孙子兵法城、武圣园、孙武广场等。1955年称城关镇,1984年改称惠民镇,2006年更名孙武镇。

  2200多年前,今天的惠民一带就进入了秦始皇的视野,他“以东南有天子气,乃东巡于此,次舍厌之”。秦始皇在此设置了厌次县,要把这股“天子气”压住。孙武镇是惠民县城驻地。自秦置厌次县至清置惠民县的近两千年间,境内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尤其是在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工部尚书牛保奉诏筑城以后,历为州、府、县衙驻地,古称武定府,是山东北部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地北接京津,南偎齐鲁,有燕齐门户、神京锁钥之称。

  从“乐安州”到“武定州”秦朝设县之后,厌次县城几经迁徙,北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归属棣州乐安郡所辖,棣州治所八方寺即为今孙武镇所在地。北宋时期,棣州是山东北部与辽国邻近的边疆重镇,战略位置险要,建设棣州城墙战略意义重大,工程之浩瀚,防守之坚固,史料多有记载:“周十二里,崇三仞有三尺,上阔丈余,基倍之。”这样的工程“九年克绩”,牛保为此殚精竭虑,竟致积劳成疾,病故于此。当地群众为牛保在城西20里择址建冢,以示纪念。后人有诗赞牛保曰:“边防战乱出东京,戍马筑城抗辽兵;烽火翻滚身夭亡,军屯立冢流芳名。

  古城墙呈矩形,东西南北四门各设瓮城和城门楼,宋时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城墙高10米,顶宽13米,底宽26米,周长12里。城外护城河绕城一周,河宽30米,全长17里,形成天然屏障。古城还包括吊桥、角楼、垛口等军事设施,现已荡然无存。历代统治者曾先后13次对其加固维修,到明代,城墙始用青砖包砌,筑城期间,由于就近取土约35万方,城内形成了大小不等的坑塘,俗称海子。现存有西边和北部的两段土城墙遗迹,还有城南的魁星阁。其中北边的一段保存较为完整,较宽,西城墙最长。城墙上明代的青城砖在时间的长河中消失殆尽,城墙也一度成为民兵的训练打靶场,与同伴在城墙上挖弹壳是许多孩童的最爱。从侧面看,城墙成梯形,但有的地方陡如峭壁,形如三角,最窄的部分已经没有办法让人爬过,但巨大的根基让人依然可以想到当年城墙的宏伟气象。城墙上野草和酸枣遍布,来游玩的人在城墙上踩出了条条小径,不消几分钟就可以爬到城墙顶端。虽然历经几百年的风雨,城墙高度基本没有变化,仍然在十米左右,由于早年建筑等取土的需要,有些地方被挖出了巨大的缺口和断裂,成段的部分幻化出种种形状,引得人们无限遐想。站在城墙上远眺,可以看到村落和片片良田,护城河在脚下波光粼粼。西城墙上北望,旅游景点孙子兵法城一览无余。现在以城墙为依托而建成的古城公园,成为了游人的好去处。

  随着国家对文物保护力度的逐步加大和旅游业的日渐升温,一度曾被世人遗弃的这处省内仅存、全国罕见的珍贵遗存,迅速受到国际、国内文物界、旅游界专家学者的空前重视。棣州古城于2003年被命名为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宋代古城墙遗址也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地势险要,构筑固若金汤,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千余年来在此发生的大小战事不下30次。明洪武元年(1368年)朝廷废除了厌次县,其地并入济南府所辖的棣州,而到了明永乐六年(1408年),棣州又改为了乐安州。但“乐安”的美好愿望并没有让这方土地变成平安的乐土。明嘉靖《武定州志》记载:“宣德中,汉庶人凭其地谋不轨,圣驾亲平之。”这段记载就是历史上很有名的明朝宣德皇帝“圣驾亲征”乐安州平定内乱的那场战争。当年,受封在此的汉王朱高煦(明成祖朱棣之子、明宣宗朱瞻基的叔叔)因对宣德皇帝不满,便在乐安州纠集其他七个王子,欲以乐安州为基地,招兵买马,密谋发动政变,夺取皇位。当时,乐安籍官员李浚正探父病居住在家乡,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秘密回京上告朝廷。宣德皇帝朱瞻基闻报勃然大怒,于宣德元年(1426年)亲率10万大军兵临乐安城下,并在城北4000米处筑起高台(即今之筑跸台遗址)坐镇指挥。宣德皇帝命令军士发射类似大炮的神机铳,猛烈攻城,一时间,声震如雷,杀声冲天。在武力的高压之下,朱高煦众叛亲离,被迫投降。这场“叔侄大战”以宣德帝生擒汉王、胜利回京宣告结束,为纪念这次武力平定乐安州,遂改州名为武定州。“武定”之地名在山东延续时间长达近500年之久,可以说是山东历史上影响非常大的地名之一。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孙武镇,自古就有“鲁北首邑、渤海雄封”之美誉。昔日惠民城,城高池阔,四门巍峨;府衙森严,街巷交错;店铺林立,商贾云集。古有官马大道,往来交通方便;曾有学官、考棚、文武科场等,举子精英荟萃;有兵圣、阁老、御史等诸多历史名人,闻名遐迩。历世以来,向为重地,成为当时鲁北地区重要的大都会。武定府城古迹之多,规模之大,加之周围的古城墙、护城河,令世人惊叹不已。可惜的是,因历经战火,加之年久失修,大部分已毁,现仅存古城墙残垣和魁星阁、护城河,以及英国教会建于清末的基督教堂建筑群。但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历史遗迹,仍使惠民县城具有与众不同的文化内涵。

  城北10公里有泰山行宫,又称泰山庙,位于省屯街西北隅。泰山行宫是明代建筑,原有前后两殿,现存前殿。此殿坐北朝南,东西长11.5米,南北深8米,总建筑面积92平方米,为传统建筑风格。此殿为硬山式砖木结构,青砖砌墙,黄绿琉璃瓦覆盖,五脊六兽齐全;东西两山墙外部上端用方瓷砖砌成,上有戏曲、人物、神话、山水等浮雕图案,画面布局严谨,人物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行宫的四扇门庄重威严。两厢格窗,雕刻细腻,古朴大方;室内雕梁画栋,颇为壮观。该建筑为鲁北地区仅存的明代建筑珍品。

  孙武镇有“武定府酱菜”驰名全国。这里生产的酱菜色泽鲜艳、咸中带甜、甜中微咸、酱香味浓、清香可口,是山东地方传统名产之一。武定府酱菜的生产,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早在明代,这里的酱菜作坊就很兴盛。至清朝。“仙泉居”“福元居”“元香斋”“大同”“天顺栈”等酱园成为远近驰名的店堂商号。马蹄烧饼也是非常有名的地方小吃。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