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李沧区开创为老助餐服务新局面

发布日期:2018-10-18 19:19 来源:民政厅办公室
字号:

近年来,青岛市李沧区积极应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形势,着力解决社区老年人特别是生活不能自理、孤寡、独居、空巢等老年群体就餐服务需求,自2013年起,李沧区连续6年将社区助老大食堂建设列入区政府实事项目。目前已累计投资两千余万元,建成社区助老大食堂48处,覆盖11个街道3.5万名老人,直接服务5000余名老人,社会效益明显。

加强顶层设计,以制度固化保障项目持续布点建设

(一)制定政策,统筹推进助老大食堂规划建设。李沧区为老助餐服务项目2013年率先在虎山路街道百通馨苑、兴城路街道四流北路两个社区成功试点,在此基础上出台了《李沧区推进社区助老大食堂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计划利用3年时间,构建覆盖全区、较为完善的为老助餐服务网络的目标任务。为此,李沧区将社区助老大食堂建设纳入全区考核体系,进一步理清各街道、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了工作协调、监督检查、责任追究机制,确保社区助老大食堂建设的扎实有力推进。

(二)精准定位,合理设置助老大食堂配建标准。社区助老大食堂作为政府扶持的社区非营利性公益服务项目,由街道作为建设监管主体,紧扣老年人用餐实际需求,负责选址和规划建设。主要依托现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用房调剂配建或按照就近方便原则,选取老年人口相对密集且靠近日间照料中心的用房,以改扩建、租赁、借用等方式解决场所问题。用房建筑面积为70-150平方米,落实外观、名称、标识“三统一”。配备必要的膳食加工、就餐送餐、水电气暖等设施设备。

(三)结合实际,逐年加大助老大食堂建设力度。李沧区社区助老大食堂布点建设,紧紧围绕定期开展的社区为老服务需求调研摸底情况和具备场所情况确定,每年平均安排建设任务6-8处,平均每处建设工程总预算不超过40万元。针对部分社区有普遍助餐服务需求,但不具备建设用房条件的社区,李沧区结合新增社区综合服务用房政府实事项目,重点打造社区养老服务设施,持续推动既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改造升级,为持续开展为老助餐项目等服务拓展了空间。

坚持兜底保障,让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处处彰显实惠

(一)全力扶持助老大食堂建设。对纯城市社区助老大食堂装修改造费用,区财政分别按照平房800元/m²、楼房600元/m²的标准给予保障;对于380V电源、餐饮燃气改造等费用,由财政资金据实全额承担。对助老大食堂所必需的做餐设施设备由所在街道办事处通过区采购办按规定流程购置,区财政据实拨付购置资金。项目建设过程中,区级审计部门及时对财政投入资金进行审计,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和规范使用。

(二)始终做到社区零成本运营。李沧区社区助老大食堂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由财政资金全部负担日常运营所需成本费用支出。一方面,在人工、水、电、燃气方面,按照8万元/处/年的标准给予运营补助。另一方面,使用社区综合用房建成助老大食堂,按照用房面积70-90平方米、91-110平方米、111-150平方米,分别按标准给予1万元/年、2万元/年、3万元/年的场地补助。此外,对于租赁房屋(租赁合同期间3年以上)按照最高260元/平方米/年的标准给予租赁补贴(不负担场地补助),使社区运营方全身心投入到老年人助餐服务中,无需考虑成本问题。

(三)充分发挥项目民生保障作用。社区助老大食堂除国家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外,均对居民开放,服务对象为社区内所有老年人,每日提供适合老年人食用的菜品、汤、粥以及各类面食,做到荤素搭配、营养卫生。老人每次就餐收费8元钱,生活困难老年人用餐(低保、特困)每餐收费2元,其余6元由财政补贴。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改居”社区助老大食堂,在政府补助的基础上,加大对自己社区老年人就餐的优惠力度,让老人更加受益。比如,上流佳苑社区便民食堂每天为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烹制10余个菜品,供老年人套餐选择,每份套餐的成本价为10元,老人打卡仅交3元,其余7元由社区补贴。此外,对于身体不能自理、残疾等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均由社区安排志愿者提供上门送餐服务,每次送餐给予志愿者送餐补贴2元。

丰富载体平台,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赋予新内涵

(一)推动助老大食堂服务运营成为社区邻里守望相助新平台。社区助老大食堂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一项重要功能,也是非用餐时间内,老人们棋牌活动、聊天谈心、拉拉家常、参与社区活动的重要场所,老人可每天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内聚集在一起开展活动。如有独居等特殊老人未按时到场活动或就餐,其他老人、社区志愿者会主动进行电话联系或登门探访,避免了独居等特殊老人在家发生意外无人知晓的问题,在较好地解决老人就餐难题的同时,形成了新的社区互助照料体系。

(二)依托助老大食堂项目开办为部分社区居民实现了再就业。按照李沧区助老大食堂运营补助标准和运营情况,每个纯城市社区助老大食堂一般由1名厨师,2名餐饮服务人员即可保障食堂的日常运营;经济条件相对较好的“村改居”社区助老大食堂一般由2名厨师,3-5名餐饮人员保障食堂运营。在投入运营前,优先选聘社区内“45、55”失业人员或重点大企业去产能分流人员中从事过餐饮管理服务的人员从事为老助餐服务工作。平均每月下来,厨师约有3000元以上的收入,餐饮服务人员约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极大缓解了失业人员家庭经济压力。

(三)通过增强助老大食堂服务辐射力提升社区居家养老品质。李沧区积极探索新时代为老助餐项目运营管理模式,结合全区近几年打造的多个社区居家嵌入式养老服务项目实际需求,先后在沧口街道紫荆苑、永河,兴华路街道邢台路、湘潭路街道枣园等社区规划配建社区助老大食堂,并交由专业社会组织与负责的社区居家养老项目一并融合运营,将服务频次由每日中午一餐增加至每日三餐。同时,赋予了全区居家养老服务员为居家半自理、不能自理等老人打饭送餐的服务职能,为社区为老志愿者腾出时间向更多老人提供送餐服务,提高了社区为老助餐服务效率,让更多社区集中养老与居家分散养老的老人能及时吃到热乎乎的饭菜。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