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 孙洪师 周杰
“冲开正觉寺,淹了陈家荒”,这是一句在当地流传很广的谚语,说的是1937年黄河在麻湾正觉寺决口的事情,在这次决口中,陈家荒村损失惨重。
乔庄镇陈家荒村位于黄河南展大堤南,一个水湾的东北面。市档案馆馆藏资料也显示,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14年)因黄河泛滥,北刘家、王家、苑家3村,部分居民迁黄河大堤南面的陈家荒场,另立新村,故名陈家荒,至2014年立村正好二百年。1958年更名三合村,1983年复名陈家荒,原属蒲台县。1956年3月划归博兴县。1958年至1961年10月曾划为广饶县。之后复属于博兴至今。据说,1937年8月31日麻湾正觉寺黄河(顶坝)决口,很快洪流冲到了老黄河大堤根下,因为顶坝修筑以后,老黄河堤不再被人们重视,多年失修,很快就把老黄河大堤冲决了二三处口子,洪水挟带着泥沙扑向当时的蒲台、广饶、利津、博兴、寿光五县的数百村庄,有28个村庄遭受灭顶之灾,其中陈家荒口子最大,成为洪水溢决的主流,陈家荒湾就是那年黄河决口冲击形成的,很深很深,几十年来无论天多旱也未曾干涸过。
作为地上悬河,黄河水在这一堤段挣脱束缚后,挟带着大量泥沙奔涌而下,不到半个时辰,就在陈荒村西北地段冲出一个深10米,成长方形,足有15亩地大,总面积达1万多平方米的大坑,整个大坑就是陈家荒湾。另据一位老人讲,传说当初黄河决口时,人们在陈家荒附近地面忽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一条巨大水柱从地下喷发而出,冲向天空,高达6丈多,水柱瞬间落下,地面也忽然塌陷,便形成了今天的“不干湾”。洪水过后,这里积水较深,常年不干,俗称“大水潭”,并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不干湾”。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有了机器、抽水机。有一年春天,人们借某工程施工休息时间,按装七台水泵抽了三天三夜也没有抽干,眼看到湾底中间有几股很粗的泉突突的往上冒水,突然大雨狂作,人们只好作罢。为此,百姓俗称其为“不干湾”。还有人说,今天的“不干湾”之所以不干,是因为“不干湾”底下有暗道与渤海相通。
勤劳勇敢的陈家荒人民并没有被灾难所吓倒,他们克服困难,在老村边上又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他们治理风沙、旱、涝、碱,开挖沟渠修桥涵,积极发展农业生产。如今,不堪回首的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一座环境优美、百鸟鸣唱、野趣浓郁、北国水乡的森林公园正在这里崛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