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动态

2017

08/18

12:02:17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滨州市以“三个一”加强地名普查成果转化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近年来,在省厅的坚强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滨州市以打造“地方名片”为己任,以当好“地名管家”为定位,以实施“地名普查”为契机,扎实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大力提升地名公共服务水平,积极促进地名文化繁荣,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果。主要做法是:

    一、自主普查练精兵,掌握一套地名业务核心技术

    响应省厅“提倡以我为主,注重锻炼队伍”的号召,滨州市从组织实施、信息采集、现场踏勘、数据录入、标绘修图等各环节步骤,完全独立自主落实普查,未将一项业务外包。全市1000多名专兼职普查员,320多个成员单位,3年多时间,一条条采集信息,一次次修正内容,一点点标注修图,在获得可靠普查成果的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经验教训,锻炼培养了全市的普查人员,各县区都有多人可熟练操作地名数据库,并可独立完成普查登记、采集、录入、修图全流程。博兴县深入钻研表格转换工具、照片文字转换软件等,研究总结出大量高效、实用、易用的操作技巧。阳信县争取到农业系统高清航拍地图,辅助标注修图,绘图准确性可与外包公司媲美。全市共完成地名属性信息、多媒体信息3万套,全部录入数据库并完成关联标注,整理汇总4类13项组织实施类材料,3类8项成果类材料。惠民、邹平两县在全省率先实现数据库成果包电脑预检查满分。相比普查技术外包来说,自主普查首先节约了大量财政资金,再次流程高度可控,内容权威可靠,更重要的是锻炼出一支过硬的普查队伍,普查后不会出现知识断层和技术真空,为将来各项地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积累成果促质变,促进一次服务水平质的提升

    (一)普查服务地名管理,标准化正名。依据普查数据,对有地无名、新生地名的命名,严把审批关,杜绝“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的产生,近期正在研究推进的有高新区道路命名更名计划,博兴县道路、文化园系统命名更名计划。对于普查出的不规范地名,一是提前介入,事前纠错。德大铁路“滨州站”在建成投用前,为避免与原滨港铁路“滨州站”的重名,事前将原“滨州站”更名为“滨州东站”。二是坚决纠错,整改到位。针对违反地名管理条例不规范地名,对“华盛顿大桥”等27座不规范桥梁名称,及时、坚决予以纠正。三是科学论证,审慎更名。结合地名普查,对一地多名、地名用字不规范等问题进行摸底调查,多方论证。完成打渔张新河更名为“蒲河”,正实施“付家瞿阝(quān)”、“龙王崖( yái)”、“国(guī)家村”等地名的审音定字工作。

    (二)普查服务志书编纂,为大地记名。根据普查最新数据,沾化、无棣对《地名志》原稿进行更新完善,经过多次修订,目前基本具备出版条件,其他县区也启动了图录典志的编纂工作。按照省厅安排部署,积极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地名词典》滨州部分262条地名释文编写工作,目前正在进行信息核准、文字修订工作。用最新普查数据,支持滨州学院成益方教授开展滨州地名研究,形成了《滨州地名文化研究》科研成果。

    (三)普查服务文化建设,续历史文脉。在地名普查过程中,将文化属性挖掘放在重要位置。分别实施“滨州地名故事”、“古村记忆”两个项目,完成对150个市级重要地名的文化属性挖掘、宣传。阳信县“村名故事”项目,对全县村名的来历、含义、历史沿革、文化属性进行挖掘整理,目前已经完成140个村庄,覆盖了全县30%的村庄。博兴县在全省率先拍摄《古县神韵》纪录片,实施“博兴地名故事”项目,完成丈八佛、麻大湖等30多个重要地名专题记录片。邹平县对青阳村等疑难地名进行实地考察、录制专题片。

    (四)普查用于提升服务,为地名设标。借助普查契机,在提升地名服务水平上借势发力,化解难题。抓住农村环境三年集中整治收尾的契机,与市农村环境综合治理指挥部共同实施“村碑规范化”项目,系统改善全市村庄规范设标问题。借助创建文明城市和召开全国古村镇大会的机遇,与工商、卫计委等部门形成合力,彻底解决了路名牌不雅广告问题,新设置偏僻路段的路名牌220处。与市公安局共同实施“新建小区路段地名管理规范化”项目,共同对全市新建小区路段地名进行现场调查、信息采集、标志设置。

    三、用好用活老地名,打好一场地名文化遗产保护战

   (一)保持定力,传承保护地名遗产。按照规范标准,编制地名文化遗产名录,根据普查进展,不断补充完善。在做好摸底的同时,同时做好地名遗产的传承保护。惠民县“傌(mà)家村”中的“傌(mà)”字未被字典收录,其来历多有贬义,我们坚定保护地名遗产的信念,积极争取,2007年“傌(mà)家村”被收录进滨州市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沾化、无棣沿海村镇中通名多用“瞿阝”字为非规范字,因为未被电脑字库、现代字典收录,使用不便行文用“圈”字或“o”符号代替,经调查研究“瞿阝(quān)”为沿海晒盐设施,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使用比较广泛。为方便使用部分地区将“瞿阝(quān)”替换为“圆圈的圈”,我们在坚定保护“瞿阝(quān)”字地名遗产的同时,积极做好地名定字申报工作,争取列入现代字典、电脑字库。在新地名命名更名中优先使用“老地名”、“旧地名”,2016年无棣县城区道路东西向道路统一更名“海丰”加“序数”的形式,海丰为无棣县民国前曾用名。博兴县对城区道路的系统命名、更名,围绕“乐安”、“千乘”、“蒲姑国”等文化IP做文章。2017年高新区道路命名方案中结合了文化遗迹“宴贺台”、“蒲台县驻地”元素。因拆迁消失的村庄,地失名不失,如邹平县乔木村拆迁后新建小区命名为“乔木小区”,滨城区亚药刘村拆迁后新建小区命名为“亚药小区”,做到了地名脉络不断。

   (二)注入活力,复兴重现历史地名。以地名为线索,重建滨州八景:秦台晓雾、榆林晚照、渤海观潮、清河横带、莲池夜月、古井琉璃、兔岭浮波、砂亭雨霁。其中莲池夜月重建后,又在其南部建设了“莲花书院”,成为滨州文化建设亮点。历史地名重现现代滨州,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6年借助“第二届中国古村镇大会”契机,全市对“西纸坊”、“狮子刘”、“香坊王”、“魏集”等文化内涵深厚、区位资源优越的古村落,进行重点开发建设,地名遗产重现生机,熠熠生辉。统筹考虑地名文化遗产群的保护与开发,无棣县按照“山海古邑,儒风无棣”定位,恢复重建无棣古城,大觉寺、吴家大院、荷花湾、冯安邦旧宅、明清县衙等历史地名重现青春。同时,掀起对魏王豹墓、碣石山等地名保护、开发高潮。

   (三)激发合力,繁荣振兴地方文化。以地名为线索依托,出版发行《黄河岸边的古城》、《车王古镇》、《魏集古镇》等文化书籍。围绕吴家大院线索深入挖掘,由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刘兰芳播讲的《红顶清风》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由著名编剧史航主笔的剧本《家风》也在撰写中。惠民挖掘魏氏庄园文化内涵,由长篇历史小说《魏氏庄园》改编的60集电视连续剧申请备案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公示。

    简要汇报以上几点,不当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