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表扬在扶贫攻坚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投身脱贫攻坚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东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研究,决定授予20个单位“东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授予40名同志“东营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其中,东营市心馨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东营市橄榄树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被授予“东营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10月17日,在全国第四个扶贫日之际,我市在东营宾馆召开全市扶贫工作表扬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豪志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宇向东主持会议,市委常委、组织部长朱开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安忠,副市长韩利学,市政协副主席刘志坚出席会议。赵豪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扶贫开发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感谢,向奋战在一线的扶贫干部表示慰问,向受到表扬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祝贺。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倡导和组织下,我市各级慈善总会、广大社会组织、志愿者全力以赴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扶贫重点村摘帽和省定标准贫困户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营市心馨公益志愿者服务中心于2015年在市民政局注册登记。今年以来,该组织积极参与市慈善总会、团市委、市扶贫办发起的“青春扶贫•益暖东营”精准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对东营区牛庄镇、史口镇、胜园街道和河口区河口街道、六合街道的512户贫困户实施结对帮扶、精准扶贫。该组织在县区扶贫办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的基础上,组织志愿者入户摸底调查,采集贫困户服务需求,因户制宜制定扶贫措施,精准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按照量力而行的原则,每2名志愿者结对服务1个贫困户,每月定期上门服务2次,每次服务时长不少于2小时。在充分动员该组织内的志愿者积极投身扶贫的同时,招募已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其它志愿者组织和社工组织等其他社会力量作为重要补充,形成了社会组织、机关事业单位、爱心企业共同参与的扶贫联动机制。通过提供家政服务、亲情陪伴、医疗帮扶和心理疏导等服务,为贫困家庭的老人孩子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注重培育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意识,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信心。坚持抓助学,发挥青年志愿者人才优势,依托“萤火虫助学计划”“四点半课堂”等项目,帮助贫困家庭学龄子女改善教育状况,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提供坚实保障。
东营市橄榄树公益事业发展中心自2014年4月成立以来,1000余名志愿者积极将志愿服务融入全市扶贫开发工作大局,联合发起“N+1帮扶贫困家庭活动”,调查132户贫困家庭,全部建档立卡,首批35个贫困家庭得到精准救助;积极开展“青春扶贫•益暖东营”精准扶贫志愿服务行动,对64户市定贫困户量身制定不同的帮扶方式。对于有条件的,实施“造血式”产业帮扶,积极筹资量身打造产业项目,同时展开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赠扶贫、智力扶贫、金融扶贫、政策扶贫、电商扶贫等多措并举的模式。其中,节日走访、学龄儿童学习辅导、素质拓展、心理辅导、协调政策等,已成为常规帮扶方式。扶贫工作中,该组织始终秉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帮扶理念,变增加输血总量为增强造血功能,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新模式的探索实践。到贫困户家中深入考察调研,找准致贫原因,通过整合资源、嫁接项目,开展“造血式扶贫”。橄榄树志愿者捐款3万元,扶持胜坨镇新周村的贫困户张海军养羊项目,从项目的调查、确立,到羊圈的建设、种羊购买、养殖技术的指导等,全程关注。如今,8只种羊已育繁小羊20余只;筹款2万余元,帮扶垦利区黄河口镇四十三户村贫困家庭刘学昌搞笨鸡养殖项目。目前,刘学昌养殖一项已收入近2万元;筹资1万余元帮助广饶县大码头镇小码头村贫困户李国春家建设了生态养鸡项目,帮扶残疾青年孙聪聪开办上善学堂,帮扶残疾人刘浩利开办健康养生项目,均获成功。以助学助脱贫,对留守儿童、贫困学生实施“10+1”助学工程。即,10个志愿者帮助1个贫困学生,目前已有20多位贫困学生得到帮扶。自2016年开始,“橄榄树”志愿者每周到市现代渔业示范区的红光小学为学生讲授公益课,2次为新疆喀什地区50名贫困家庭孩子捐款捐物15000余元,承办齐鲁晚报“利群阳光”资助寒门大学学子行动,为东营市争取到10个资助名额,每人5000元的资助。
在2016东营“扶贫日”座谈会上,“橄榄树”作为唯一的社会组织代表做了经验介绍,此次获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