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牟平的驴友群中广泛流传着一句话“问道昆嵛山,戏水九龙池。”这九龙池深隐在玉林店镇境内的昆嵛山脉,池水源于山涧泉水,清洌甘甜,终年长流不息,瀑布之长、之大在山东省罕见,被称为“齐鲁第一瀑”。
玉林店镇位于牟平区东南部,昆嵛山西麓,距牟平城区14公里。北与文化街道、大窑街道相邻,东与昆嵛镇和文登市接壤,南与水道镇及乳山市交界,西与高陵镇毗邻。境内交通方便,牟(平)白(沙滩)、楚(岘)泊(而)线公路纵贯南北,文(登)三(山岛)线公路横穿东西。
玉林店镇最早居民聚落是玉林店和占昌口两村。据传,宋时俞、林二姓人由江苏泰州迁此,合伙开一客店,得名“俞林店”,后逐渐演变为玉林店。1984年设玉林店乡,1992年撤乡设镇。
在镇驻地东苍山西麓,有长约一百多米的悬崖峭壁,石壁自上而下,梯列着九个天然的圆形深池,这就是牟平十景之一——九龙池。九龙池直径约四至七米,深一至两米,九座石池尾摆东北,腰姿九曲,昂首面壁,呈巨龙扶摇直上之势,自然天成。据民国《牟平县志》记载:“九坎天成,其巨者渊深莫测,土人以为有龙居焉,因呼为九龙池”。关于九龙池的来历充满神话色彩,据说上古时期大禹疏三江、导四海,制服水患。但东海龙王九子不以为然,时常推波助澜,搅动洪水,使庄田淹没,百姓流离。无奈,大禹便奏明玉帝,将九龙贬到昆嵛山百米悬崖思过。但九龙遭贬后,数月不雨,江河干枯,山焦石裂,民不聊生。玉帝就派南极仙翁宣旨,赦免九龙,命其戴罪立功。南极仙翁宣旨完毕,将拐杖上的宝葫芦摘下,向石壁扔去,一声巨响,九条巨龙破壁而出,在百米石壁上留下九个深坎,坎内股股清泉喷泻而出,如撒珠喷雪,飞流直下,象一条七彩斑斓、扶摇直上的巨龙,顿时祥云满天,甘霖普降,万物复苏。还有一种说法与张三丰有关。传说有一天张三丰游至九龙池,一口气在小摊上吃了九碗凉粉,因为没钱付就把竹篓里的鳝鱼(张三丰捉的孽龙)拿了九条给摊主,让摊主用小铁锅盖住,不能见到光,等第二天在锅上敲个小孔,孔里就会冒水。谁知道,张三丰刚离开小摊,摊主一不小心就把放鳝鱼的盆给踢翻了,九条鳝鱼遇光化龙,顿时间天上乌云密布。幸好张三丰还在,化了一座山镇压住了九条龙。九条龙被压在山下吐水,便汇成了一个池子。压住九条龙的山叫做奇黎山。另一种神话大意是,从前天上有九条孽龙挣脱了羁绊,闹得河海暴决,洪水泛滥,天帝大怒,将其驱锁于苍山。可是,孽龙狂性难驯,吼奔不已,鳞张爪厉,扒石成七窍;惹怒了的河神也在此怒蹠双阙,与其鏖战。这七窍双阙,后来即传为九龙池的来历。
九龙池水,清澈甘冽,四季不断:春则细流潺潺,清冽见底;夏日飞瀑奔泻,撒珠喷雪;秋天碧波荡漾,粼光闪闪;冬天冰笋倒挂,含银吐玉。九龙池四周,山幽谷静,松青柞翠。九龙池水溢满后向下逐级飞流,终年不息。后人谓之“九龙飞瀑”,为牟平十景之一,今为昆嵛山国家森林公园著名景点。凡到过“九龙池”的人,都把能攀到第几池,作为检验自己登攀能力的标尺。一至四池在岩坡上,五至九池在崩崖对峙的石缝中,一般游人只能攀登到第六池。年轻力壮并有一定攀登技巧者也能达到第九池。第四池是直径最大的石池,池边平而光滑,石硼上有一行清晰可见的驴蹄印。相传张果老曾倒骑毛驴路过此地。
旧时文人墨客多到此题诗留墨,抒发情怀。早年池旁峭壁曾刻有金代李太守题九龙池诗等,现已漫灭失考。清代诗人赵子辕曾写道“狂性难驯吼且奔,玉匣擘破飞流泻。一鳞张爪厉相搏战,怒流沸涌如鱿穴。”明清以降,以“龙池喷雪”列牟平十景之一。九龙池北山下建有九龙庙、戏楼各一座,始建于明朝,重修于清朝光绪六年(1880年),为旧时天旱祈雨、祭祀还愿所设。与九龙池遥相对应,十分壮观。九龙池是胶东半岛著名的风景名胜,前来旅游观光的中外游客络绎不绝。现为烟台市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林店镇小屯圈村至今保存着一项奇异的“活李死吴”习俗。全村160户人家,李姓150户,他们在世时姓李,去世后都改姓吴。在离村不远的山脚下,是李姓墓地,墓碑上无一例外地写着吴姓,而立碑的子孙则都是李姓。这一家俗已持续了几百年。据村内李姓老人讲,他们是吴三桂的后代。明朝末年,山海关总兵吴三桂降清后,联合清军反明有功,被封为平西王。三藩之乱平息后,因吴三桂反清复明,犯有满门抄斩之罪,子孙便隐姓埋名四处流亡,其中一支逃到牟平。据当地老人讲,逃到牟平的这一支,姥姥家姓李,遂改为李姓。至于他们怎样躲过劫难,已无人能说得清楚。
如今的玉林店镇,锣鼓喧天,秧歌火辣,歌儿豪迈,竹板欢快。乡土艺术家乐器技法娴熟,不输专业人员;竹板舞形式活泼,简单易学,备受群众喜爱;健身舞表演队规模大、曲目多,连跳一个小时不重样,形成一片“山水欢歌”的欢乐海洋。新文化扮靓了新农村,农民文化节正在此激情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