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镇位于青岛即墨市东部,东濒黄海。山岭环绕,绵亘错落。温泉镇地理位置优越,东与省级田横岛旅游假区相邻;南屏崂山,与青岛崂山仰口国家旅游度假区相邻,是青岛东部沿海旅游线的中继站。距青岛市区50公里,距青岛港40公里,离青岛流亭国际机场30公里,交通十分便利。随着跨海大桥通车、青龙高速完工以及轻轨线路延伸到即墨,温泉镇将成为北连烟台、南接青岛的重要交通节点。
温泉镇历史悠久,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镇。温泉镇的皋虞村,原是一座古城。西汉初,胶东康王的儿子刘建被封为皋虞侯,修筑都城,后来改为皋虞县,隋朝时,并入即墨县,今古城已不存,遗址尚可辨。这里是西汉谏官王吉、王崇父子的出生和归宿地,其家族墓群位于皋虞西北,自北向南顺势低缓,三面环山,南朝大海。王吉,字子阳,是汉宣帝时的博士谏大夫,以敢于忠言进谏,陈述不同意见而负盛名。成语“王阳在位,贡公弹冠”中“王阳”即指王吉。王吉墓群按前七后八、左五右六定位伯仲,棋布于庙崮山之阳。王吉自汉宣帝黄龙元年(前49年)葬此之后,其子丞相王俊、孙子司空王崇等数世后人均葬于此,其后裔至东汉时迁居临沂。整个墓群墓葬26座,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今只有一座墓冢保存尚完整,其余均被开掘过。从暴露的墓葬形制看,为砖石结构,墓室用特制大砖砌成,砖的侧面压铸花边,中刻“大吉”字样,字两边饰五铢钱纹,墓底用方砖铺就,下铺木炭以防潮湿。石壁上刻精致的凤鸟图案。墓室有正房、厢房、天井等建筑,规模宏阔,结构完整,墓室为券顶长方体砖石结构,东西长5米,南北宽3米,深2米;西南立有雕刻龙珠凤凰图案的石门,方砖铺地,底下垫有木炭。这里曾出土过铜钱、铜勺、铜盆、铜钟、铁盂和陶罐等。墓前旧有王公庙一座,1946年拆除。
温泉镇的海水温泉资源丰富,温泉地热水是国内唯一的海水温泉,是疗养和保健的理想之水。温泉镇地处夏庄――灵山卫断裂带上,此地多温泉,地热资源十分丰富,水温最高可达93度,蒸腾如汤。温泉原名汤泉,俗称汤上,汉代时已相当著名,曾被封为温水侯国。东汉科学家张衡、明代名医李时珍均有治病记载。据科学化验,温泉水中富含30多种微量元素。由于温硫含量低,水质清澈,氯化钠含量接近于自然海水,用温泉沐浴,对皮肤病、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肥大性关节炎、椎间盘突出、腰肌劳损、肩周炎、妇科病及各种皮肤病有着显著疗效,被誉为医疗矿泉,健康人沐浴,则能收到滋润皮肤,舒筋活络、祛风防病的保健作用。“只今惟有温泉水,呜咽声中感慨多”。工作之余,感受原汤沐浴之乐趣,洗尽人世烦嚣,给心灵放个假,接受自然抚慰,不失为一种智慧。另外地热水沉淀形成的黑泥,含有多种矿物质,迥异于国内其它多数温泉,进行泥疗具有极佳的治疗效果。她的神奇疗效早在汉时即为世人所知,有“有疾疠兮,温泉泊兮”之说。
温泉镇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所辖区域内有大小山头48座,其中四舍山海拔326米,是即墨境内最高山峰,有“即墨东岳”之称。钱崮山以其丰茂的生态林木、独特的风景、诱人的历史神话传说而闻名遐迩,享有“生态森林公园”美誉。辖区海岸线长18公里,蜿蜒回环,形成3处港湾,东南端海滩绵延10余里,舒阔平坦,沙质细腻,适合海水洗浴,被称为“黄金海岸”,依托“山、林、泉、海、滩”的自然资源优势,凸现“海水温泉”特色品牌,成为青岛旅游的一朵奇葩。
温泉仿佛是上苍赐予了其灵性与灵气,可以洗涤人间污垢,亦可净化人心积淀的岁月尘埃。这里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地下矿热水丰富,有8处国家、省市疗养院及休闲中心、度假村,为青岛著名的疗养度假胜地,形成了规模宏大、环境优雅、设备和功能齐全的旅游度假娱乐区,是青岛市八大旅游度假区之一。麒麟山庄的洗浴中心是目前国内最大的室内海水温泉洗浴中心;天泰滑雪场是我国北方最南端的滑雪场,已成为青岛地区冬季旅游的最大亮点;温泉公园、海水浴场成为温泉休闲旅游的新亮点。
温承天地,泉蕴百川;圣水温泉,肥沃净土。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足以让即墨人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人沉醉。温泉镇将借助“蓝色之风”,实现“蓝色崛起”,打造个性鲜明、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集海洋经济、生态和人文居住于一体的高端综合服务区,成为推动青岛市蓝色硅谷核心区建设的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