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7

01/03

11:27:4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苗山镇

  苗山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东与钢城区辛庄镇、淄博市博山区南博山镇为邻,北与和庄镇、茶业口镇交界,西与口镇毗邻,南与凤城街道办事处、张家洼街道办事处相接。

  苗山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古色古香的景点,也有日新月异的繁荣景象。

  长勺古战场——西勺山

  在镇政府西北12公里处,有一村名叫西勺山,这里曾是公元前684年齐鲁长勺之战的发生地。《齐鲁文化大辞典》载:“长勺,古地名,春秋鲁地,因商遗民长勺氏居此得名,故址在今莱芜东北”。长勺氏为商朝遗民,精通青铜器铸造技术,以铸造青铜酒器青铜长勺为业,而居长久之地,称为长勺。《中国地名大辞典》《辞海》《续修莱芜县志》等书记载与此意相同,长勺就是今天的苗山镇勺山村,距村300米,是长勺之战时的擂鼓台,台面分上下两层,南北总长100米,东西宽70米,从台地断面考察,文化层可达2米,在山顶及山北也发现了同时代的文化遗迹,出土了石器、陶器、青铜兵器:石器(石斧一件,通体磨光);陶器(有鬲足、鬲沿、豆盘、柄、足、罐底,陶质有夹砂和泥质两种,以夹砂陶为主,陶色有红色、褐色、灰色三种,褐陶较多,其次为应陶,纹饰为素面,有的饰有绳纹);青铜兵器(有铜戈、铜剑、铜箭)。器物呈商周文化特征,遗址时间正与长勺氏居住时期相吻合,因此是商周遗址。近些年,山东大学考古系的专家对长勺氏遗址中新发现的陶片进行了鉴定与断代,确认发现的黑陶袋足的时代为龙山文化时期,夹砂褐陶片的时代为岳石文化时期。这个成果将该遗址的年代提早了一千余年。

  《左传·庄公十年》(《曹刿论战》)详细记载了长勺之战的过程,弱小的鲁国“取信于民”,依靠百姓的力量,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一鼓作气”战胜了强大的齐国,谱写了一曲以弱胜强的斗争凯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对长勺之战以少胜多有精彩的评价:“春秋时候,鲁与齐战,鲁庄公起初不待齐军疲惫就要出战,后来被曹刿阻止了,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了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的战例。”而这篇文章入选中学课本,使得长勺之战更加名显于世,广为人知。长勺古遗迹的发现为我们研究古代战争史和探讨鲁地晚商、西周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变化及生活习俗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一鼓作气精神感召了数代勤劳善良的莱芜人民,从而也哺育出了以军事智慧和战争文化为主要内容的长勺文化。

  赢国古都——响水湾

  距镇政府驻地东10公里处,有一村名叫响水湾,这里有东周时期的赢国古都遗址。在响水湾西桥油篓坟的发现,足以证明这里人类居住之早,数座油篓式古墓群,皆四五人合葬,身体比现在人长半倍,腿骨特别长,并有简易陶器陪葬,据考证东周时期这里生产力发达,是赢国最早建立的地方,是赢国古都。赢国北临齐,南与牟、鲁国接壤。赢都数经战乱,城墙皆有重修,至今保持着当年的雄姿,险要的地势,独有的造型,古城遗址依旧显露着古代王朝至高无上的威严。城东有一条由北向南的沿河大道,相传秦始皇、刘秀东巡均经此路。赢国古都遗址城高10米,周长500余米,金水桥和城门保存完好,城外流水哗哗,落差6米,形成一个小瀑布,景色壮观诱人。相传春秋时候,鲁国的孔子曾经和齐相晏子在此谈判,结果晏子输了,只好把侵占鲁国的四个县的土地退还了鲁国。

  2700年前,东周列国,大国争霸,小小赢国靠山险城固以及强国之间的矛盾,不偏不倚,礼尚往来,灵活外交,努力发展外交,自给自足,成为了远近文明的世外桃源。古代曾以寺庙衡量文明程度,赢国处处是寺庙,都城东北摩云山下有玉皇堂,西北角有建有人生归宿处的角斗树陵、地狱和阎王大殿,凰始崖下建有尼姑庵,东南山上建有河山寺,在赢国都城国府后宫处建起了三元宫,宫外南面瀑布之上建有观音庙。三元宫建筑群集佛教释迦穆尼、道教老子、儒教孔子等人的形象雕塑而成,是当时东方较早的三位一体的新式庙宇。

  世事变迁——新苗山

  苗山镇地处莱芜市东北旅游区,有多处省市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最著名的为“长勺之战遗址”,1999年被莱芜市确定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次是位于铜山村的“古冶铜遗址”,为我国现在最古老的冶炼青铜的场地之一,为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这些遗址出土的重要器物保存下来的有9块钱范,其中有半两、三株、五铢钱范,均为母范,石质,为全面系统地研究汉武帝时的币制改革提供了重要资料。另外还有响水湾村的“三元宫”和“基督教堂”,为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笔架山、孟游亭、望夫山、药王庙、文字县、五色崖节孝牌坊、和燕子山徂击战战场遗址是该镇极具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望鲁山风景区为该镇新增旅游景点,是远近闻名的休闲度假胜地。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