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7

01/03

11:31:38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里辛镇

  里辛镇位于莱芜市钢城区中东部。韩莱公路东西横贯该镇,与803省道相接。

  在里辛镇东南部、钢城区政府驻地东北,有著名的棋山森林公园。它南北走向,面积12平方公里,主峰海拔585米。山上松柏林立,山下流水潺潺。景区内有棋山柯烂、雪蓑洞、一线天、双猴山、望海石、老鹰石等自然景观;又有文化底蕴深厚的人文景观,如宋代时修建的佛洞子,明代的雪蓑碑、后宫,民国时期的抗匪英雄碑,抗战时期徐向前题名的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棋山饮食文化颇具吸引力,“棋山炒鸡”“八大庄水库鲤鱼”等为地方风味小吃,形成了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饮食文化三位一体的独特旅游资源。

  棋山之名起源于金元之际,当时道教名人丘处机弟子杨道源云游至莱芜东部棋山下,见“峰峦环抱,涧谷萦廻,观其地穹者、窪者、峻者、方者、蔚者、隈者,左右前后,纵横布列,有似棋局”,故命名曰“棋岩”。此处有“蓬莱良苑之胜”,于是定居此地,使“穹者室焉,窪者湮焉,峻者平焉,方者耕焉,蔚者豁焉,隈者敞焉”,不数年而“力本功成”。于是将“收获之积”建道场一所,名为“棋岩洞宫”。有正殿三楹,另建有文室、云堂、庖湢、仓庾,共11楹。孟志芳、冯志蕴、王道润、夏道亨相继在此主持修道。元至元年间(1260-1294年),道门提点卢志诠自任总角师,在同邑皇甫清的协助下,主持重修,并扩大规模,新建13楹,共24楹。元延祐七年(1320年)以法旨授卢志诠为“寂然洞照大师”。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记载,东晋建元年间有个叫王质的樵夫上山砍柴,看到两童子在溪边大石上正在下围棋,于是把砍柴用的斧子放在溪边地上,驻足观看。棋局终了,童子说“你该回家了”,王质起身去拿斧子时,一看斧柄(柯)已经腐朽了,磨得锋利的斧头也锈的凹凸不平了。王质非常奇怪。回到家里后,发现家乡已经大变样。无人认得他,提起的事,有几位老者,都说是几百年前的事了。原来王质在打柴时误入仙境,遇到了神仙,仙界一日,人间百年。明嘉靖年间,莱芜知县陈甘雨依据“棋岩洞宫”,引用这一神话传说将棋山列为莱芜八景之一,名为“棋山柯烂”,并赋诗道:“流水行人世代殊,石棋山上有樵夫,至今传说樵柯烂,不识当年柯烂无。”

  位于棋山后宫南山腰有一石洞,洞内可容纳二三十人。洞口外石壁上,有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任莱阳、郓城教谕、候选中书的张严题刻行书“雪蓑洞”三字。相传寓莱文人雪蓑曾在里边居住。洞口西侧,原来在竖立的巨石上面有两个据传为雪蓑留下的脚印,如今巨石已毁。雪蓑,姓苏名洲,河南杞县人,喜欢在大雪中披蓑而行,故自号雪蓑子。一生形骸放浪,往来于青山碧水间,过着悠悠神仙般的日子,善弹琴、吟诗、书画。古人评价其书法:“其笔阵雄健,理趣深长,初若放狂涉怪,细目之则敛锷藏峰,微妙难名,变化莫测,乃神之所为,非力之可与也,故曰神。”明嘉靖二十年至三十七年间(1541-1558年)他曾在莱芜一带旅居,留下了不少墨宝,其代表作“玄之又玄”是书法一绝。

  “玄之又玄”碑位于棋山北麓,里辛镇棋山观村。碑圆额,龟座,碑身高3.13米、宽1.18米、厚0.42米。碑阳面阴刻 “之玄又玄”4个行草大字。“之”字在上,一点呈龙头状,似蛟龙腾空,一捺垂延至下端,长2.62米,如神龙掉尾,“玄又玄”三字在“之”字之左,布局奇特,气势豪放,别具一格。此地原建有棋山观,内有三清殿,该碑为棋山观的题记碑,本义为“玄之又玄”,书者别出心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故意写成“之玄又玄”。

  在棋山西南的山阴斜坡上,有一后宫。主要奉祀碧霞元君,始建于明正德八年(1513年),先后重修四次,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占地南北长50米,宽22米。旧有3座建筑,元君殿居中,老母殿在南,阎君庙在北。现有元君殿3楹,东西长10.86米,宽6.75米,高7.55米。北门匾题为“慈航普渡”行书大字,门上联是“门口通天仰观碧落星辰近”,下联为“路承绝顶俯瞰翠微峦嶼低”。院内有修庙古碑四块。

  位于里辛镇焦家庄村南岭、棋山之西,有一佛洞子。占地东西长约100米,宽约50米,分南、北两组石窟,是石窟形式的佛教场所。南石窟群分东西两处,西边有两个神龛,东边有一个石龛。北石窟群有东西两个石龛。内供白石佛像,北石窟壁上刻有“大观三年(公元1109年)八月”等字样。石匠为郑经,另有潘巡、许奇署名,可能是施造人。此处系宋代佛教之地。

  抗日战争时期,棋山一带是莱芜重要的抗日根据地。有许多仁人志士就牺牲在这里。1941年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一旅为纪念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165名干部,在棋山观村建立了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碑呈二层檐亭状,总高3.35米。碑身为正四棱柱形,边宽0.76米,高1.97米。碑帽为石刻的重檐亭形,高1.27米,檐角飞翘,角梁端部有龙头,面饰瓦纹,顶部浮雕着四个左右相接且两相对的五角星。碑台为长方体,横距3米,纵距3.5米,高0.8米。碑文为楷书,阴刻。碑阳面中间竖刻“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9个大字,右边竖刻“陆军第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第一旅”,左边刻着“徐向前题”,下有徐向前的篆刻印章。碑阴面是山东纵队第一旅司令部的撰文。碑两面刻着该旅抗日阵亡烈士名录,并刻有纵队政委黎玉的题词。

  抗匪烈士碑,与棋山抗日阵亡烈士纪念碑相邻,为纪念鸿福山惨案而建。碑身高1.56米,宽0.65米,厚0.25米。鸿福山,位于里辛镇后朱山村东,海拔450米,山顶有山寨,寨南北长约200米,宽约100米,现残存寨墙和寨内多处房石墙基。1927年4月22日,棋山周围20余村人在山寨避难,凭险据守,土匪刘黑七部连攻数日不下,27日拂晓,一守寨炮手不慎将点炮香火掉进火药罐,炸药被引爆,炸坍了山寨西南角楼,匪徒蜂拥而入,惨杀398人,伤153人,掳走70人。为纪念这一惨案,后将山名改为红山。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