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7

01/13

10:19:4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源泉镇

  山东博山到处流传着一句民谚:金郭庄、银源泉。其寓意显然是指淄河岸边的郭庄、源泉一带水茂土肥,物阜粮丰,这是大自然对源泉人的恩赐。其实,大自然为源泉造就的独特的地质景观,更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无价财富。

  源泉,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悠久深沉的人物历史,成为当今一处不可多得的旅游胜地。

  从山城博山东行三十五华里,便进入了源泉自然风景区。

  高耸入云,绵延起伏的岳阳山,以其坦荡宽阔的胸怀,热情迎接远来的游客。

  岳阳山,沉淀历史。

  2300年前,为防御鲁、楚而建的齐长城,蜿蜒横卧其上。500年前唐赛儿起义的旧址俨然而在。

  岳阳山,钟灵毓秀。

  沿博源公路东行不远,即可见突兀葱郁的二郎山主峰。

  临河而立,傲然凌空的二郎山,精妙绝伦的建筑格局,红墙灰瓦的和谐色彩,显得此山有几分灵气,又有几分仙气。

  尤其是位于山峰东侧绝壁之上的马师傅庙,有关“马师傅”为民疗疾,多行善事的传说,令后人感叹不已,敬佩之至。贤达文人遂留下“鹤去云留”“洗心退藏”等摩崖石刻赞誉之辞。

  登二郎山顶,环视四面峰岳,确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名震中外、海拔618米的马鞍山,曾演出过一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英勇抗击日寇侵略,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剧。

  形似群鹿奔驰、万头攒动的鹿角山,山峰林立,犬牙嵯峨,这等独特山形,可称为山势奇观。

  位于源泉风景区东南隅被称为淄博第一高峰的鲁山,似碧屏般壁立于此。这里林木繁茂,百鸟鸣啭,山石怪异,飞瀑流泉。湿度、温度与江西庐山相似。风景、环境可谓达到极致。

  与鲁山斜面遥遥相对,源泉镇政府驻地正西方向,似屏障般巍峨连绵的群山,即名之为长寿、福禄二山了。源泉人实在好福气,世世代代生活于“长寿”“福禄”的怀抱之中,怎不子孙繁荣,各业兴旺呢!

  当夕阳回照,金光万道之时,你登临二郎山顶,朝夕望去,好大的一座卧佛!惟妙惟肖,祥和安然,形神具备。这“夕照佛影”的景观,确乃大自然为源泉景区造就的风光绝笔!

  游罢二郎山,直奔泉河头。

  步行可,乘索道更有一番情趣。凌空而飞,似腾云驾雾,飘飘欲仙,阅尽金银山公园的奇花异草,飞禽走兽,遍览天然游泳池鹰飞鱼跃,“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千姿百态,这时你的感觉,定会惬意无比,余味无穷!

  眨眼之间,泉河头已在眼前。

  好美的一个去处!

  全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游览过泉河景点之后,曾万分感慨:泉河山高、谷深、滩浅、林茂、石怪、泉清、洞古,它集绍兴东湖与沈园之胜景于一身,是千里鲁中的一颗明珠!

  泉河,这个地处淄博市博山区源泉风景区的小山村,在中国悠长的历史和广阔的大地上是名不见经传的,但它的确是一度辉煌过。淹没是历史的视觉错位,兴盛亦是历史的必然。泉河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厚实的人文景观,为它被列为源泉风景区的主要景点奠定了基础。泉河,泉河,以泉命名,以水闻名。

  上、下龙湾泉,则是泉河村命名的根源了。

  且不讲龙湾泉那一串串动人的神话故事,单看那一汪碧绿澄清,常年不竭的水,那种静态的美,纯洁的美,也足以令人迷醉。

  况且,不管冬夏春秋,龙湾泉的水温保持在十四至十六摄氏度,这种水温极易适合虹鳟鱼的生长。近年来,泉河村人利用地利之便,大面积开发虹鳟鱼养殖,泉河虹鳟鱼大酒店则对这“鱼中之尊”的烹调制作有独到的功夫,一桌虹鳟鱼宴的色香味形,不知倾倒过多少中外游客。

  因此,到泉河景区赏景品鱼,正成为一种时尚和享受。

  源泉的山,是峻、是峭、是险、是灵。

  岳阳山、马鞍山、鹿角山、三泰山、二郎山、驼山、青龙山……

  峰峦叠嶂,连绵起伏,嵯峨雄浑,陡峭壮观。

  山山都有它的特点,山山都有它的故事。诸山中尤以青龙山最美。

  这座横卧于泉河村东,海拔不足400米的小山,却以它的灵气、秀气而在诸山中卓尔不凡,引人入胜。

  一座座掩映于苍松古柏丛中白墙黑瓦、雕龙画栋的组群式建筑,把半个青山打扮得沉深古奥,灵动威严。

  观音菩萨、白衣大士、经石大夫、龙王爷爷、玉皇大帝……天上人间神袛仙家,都看中了这块宝地,到处定居或小憩。连那个不守安分的毛猴子—孙大圣,也屈居于后,在离登山口不远处的悬崖下,辟出一角,扎下立足之地。如果再追溯讲述那龙王幻化人形,到人家取药为龙子治病的神话故事,就更加活龙活现,深刻感人,且极富人情味。

  青龙山是一座圣山、仙山。登青龙山,会汲到一种自然之气——开元之气的熏陶,使人清醒感悟。

  故而,自古当地一些文人骚客,或有志之士,诸如在封建社会科举考试中考取进士第一名的邀兔崖村人郑光博,明末清初曾任刑部尚书兼兵部尚书、诰授资政大夫的夏庄村人任浚,清康熙年间曾任右春坊右赞善的现实主义诗人赵执信,近代知名的民主革命家、早期同盟会会员蒋洗凡……都曾到泉河游山玩水,吟诗作赋而兴致忘情,留下吟咏青龙山的名篇佳作。

  蒋洗凡的一首咏青龙山的诗就写得大气磅礴,又美丽动人:

  一山飞峙大江东,疑是蛟龙游太空;滚滚源泉流不尽,水光山色画图中。

  游泉河风景,不登青龙山,就像游桂林不泛舟漓江,登泰山不攀望日石,逛北京不攀登长城一样遗憾。

  登青龙山。确实能进入一种新的意境,获得一种全新的感受。

  蜿蜒曲折宽不盈三尺的石径,拾阶而上,过龙王庙,经三官殿,环顾左右的青龙洞、玉皇阁、观音殿之后,登上八柱亭,这便是青龙山观赏景观的最佳去处了。

  此处,四周林木森森,凉风习习,百鸟鸣啭,泉水淙淙,游人至此,无不顿觉汗消劲生,精神抖擞,给人的感觉,真如凉亭石柱上所镌刻的联语那样:炎天无暑气,清夜有泉声。往来无俗客,隐居成上仙。

  坐在凉亭的石凳上,凭栏俯瞰山下,颇象玲珑剔透盆景式的,泉河村全景顿收眼底。

  一条大河(淄河)奔腾澎湃由西南方向滚滚而来,绕村一周,留下一湾碧水后,奔腾向东北流去。

  泉河村的祖先们,建村于此,可谓慧眼识地。依山临河,既无灭顶之虞,又收渔水之利。

  冬季,泉河人因水就势,利用浅滩,养殖蒜苗,每年可获利百万元。

  夏秋春三季,筑堤拦水,放鸭养鱼。微风过处,清且涟漪,或垂钓水旁,或荡舟期间,或乘凉棚下,可啜茗岸边。其情也悠悠,意也悠悠。

  泉河,这方山水,这方土地,这般风光,称之为“小桂林”,应当说不虚此名。

  至此,你对游青龙山,领略泉河的风光之美,大概可以说已经进入一种境界了吧。

  泉河,这块有着古战场历史的文明而古老的土地,古青州通往泰安的必经之路,确曾有过辉煌灿烂的时期。历史的积淀,造就了她厚实而丰富的文化底蕴,这是天时、地利、更是人和的契机。

  与青龙山隔河相望,那座在地图上并不标注的山包,因其形双峰骆驼,故当地人称其为“驼山”。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驼山上没有仙,连座小庙也没有,可周围村庄的老百姓对驼山却有是着十分的敬意。因为驼山虽不算高,却极为陡峭,几乎是四面悬崖绝壁,只有一条小路可同山顶,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战乱年代,人们为躲避兵患匪乱,不得不在驼山上筑石为墙,挖池蓄水,一有匪警,即扶老携幼,进入围子,屯封寨门,握大刀长矛,滚木擂石,贼人怎敢靠近半步。驼山的围子,对当地老百姓有救命之恩,所以至今驼山上的围子包村完好。

  脚踏常熟川,仰望马鞍山,山东第一洞——开元溶洞,就抬脚可即了。

  天下溶洞,不尽相同,但是开元溶洞的奇妙壮观,足以和广西桂林的芦笛岩媲美。它不禁有着20万年前地下水的无穷力量铸造成的自然景观,更有人类文明时代以来,尤其是隋、唐、宋代钟乳石刻等珍贵文化遗存。全国著名岩溶专家赵俊芬游览开元洞后欣然命笔题下“山东第一洞”五个大字。

  源泉风景区,实在太美!

  它美德欣远和谐,文化底蕴深厚。它的美,还蕴藏着无穷的潜力,还有待开发,有待完善。

  源泉,明天会美的更好,美的灿烂,美的醉人。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