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7

01/13

10:11:5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藏梓村

  从淄川城驱车沿张博公路北行,经立交桥再北行,过孟机村北至十里铺村东行3公里余,便到了人文景秀的千年古聚落——藏梓村了。

  据史料记载,该村建于宋末,原村名紫草窝,以村东梓橦山多紫草丛生而名,后又以山上多梓橦树改称藏梓窝,今统称藏梓,隶属淄川。

  位于藏梓村的梓橦山上有景点鬼谷洞、孝子王樵祠等,为了开发淄川旅游文化,突出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特色,当地政府根据史料记载又相继修建了梓橦湖、蟠龙门、鬼谷泉、鬼谷洞、步云桥、八棱碑,以及荣获世界吉尼斯记录的“鬼谷子”三卷二十三篇刻瓷长壁等景致。

  梓潼山可供观赏的景点颇多。梓橦山最有名的的景致,当数“鬼谷洞”。相传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师祖鬼谷子王诩曾隐居在此山一洞内,有徒弟苏秦、张仪、庞涓、孙膑辈五百余人。因此,后人称此洞为“鬼谷洞”。“鬼谷洞”又称后洞。据当地民间传说,从前在梓橦山脚下的村里,有一王姓富户,有女极美。桃月踏青之时,见旷地一青谷,已垂穗结籽。此女非常惊讶,忙回头招伴,再回头时,此谷已粒黄成熟(此即流传至今的良种谷——“回头黄”)。此女更加好奇了,随手掐下谷穗,搓出金色米粒,掩口咽下,一缕清香入腹,遂孕。无夫而孕,乃是家丑,女之父母于是将此女藏在黉山后洞中(亦后称的“鬼谷洞”),十个月之后,此女诞下一可爱男婴,因食谷而孕,故给婴儿取名“鬼谷子”。小鬼谷子渐长,极是聪颖,其母悉心教读。其读书一目十行,过目成诵。后游天下,交贤士,再蛰居洞中,博览群书,修身养性,专纵横捭阖之术。等到他学业大成,便聚徒讲学,苏秦、张仪、庞涓、孙膑都是鬼谷子的学生,后两者是战国著名的军事学家,如此之鬼谷洞,堪称华夏九州“第一军事学院”了。

  穿过鬼谷洞,来到孝子祠,我们会感受到北宋孝子王樵以忠孝流芳千古的遗韵。史载,宋时有邑人名为王樵,曾居梓橦山下洞中,习文论剑,博揽群书,宋咸平中(1000年前后),契丹人屡次渡黄河南侵。一次,契丹人游骑北来,王樵全家被掠,其父母被虏,王樵只身入契丹探访,但几年不果,失望而归。王樵回到梓潼山后洞中,“刻木招魂以葬”,又“立祠画像,事之如生,服丧六年,哀动行路。”王樵不仅是孝行楷模,也怀有强烈的爱国热情。王樵生活的年代,正值契丹南侵之际,宋朝百姓屡遭兵燹,苦不堪言。王樵自号“赘世翁”,常以论兵剑为事,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忧国忧民,最终抑郁而终。王樵一生,虽不为朝廷所用,但其孝行却备受朝廷的推崇。地方志上载入其事迹,神主也入乡贤祠,树为孝行楷模,备受后世推重。

  藏梓村不仅人文历史厚重,自然景色也美不胜收。藏梓村山上植有松、梓、柿、槐等树木,青翠苍郁,环境优越,所产柿子甜美可口,别有风味。如今藏梓村突出仿古特色,在旧村址上规划建设仿古式建筑,与风景区相得益彰,形成了具有浓郁文化氛围的旅游度假村。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