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命名工作是城市现代化建设和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代表着一个地域的文化品位,与一个地区居民日常生活密不可分。近年来,随着城乡建设和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新建住宅区、建筑物的大量涌现,一些城市住宅区和建筑物名称在命名上有先建后命名的,有边建边命名的,也有谁建谁命名的。纵观各地,地名命名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些普遍问题,如:有的道路命名与设置地名标志不同步,有的有楼无号,有号无牌;还有的道路名称公布后,由于规划建设等多方原因多年未能设置标志,甚至有的地名标志设置错位,书写指向、拼音注音不规范,地名标志残缺不全,维护、更新不及时;有的地名命名程序不规范,地名使用的随意性较大,造成部分地名重复、混淆。另外,在地名的命名和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中还存在着民政、公安、城建等多部门管理的现象,管理体制不顺,工作相互掣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地名工作的开展。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给城市管理、经济建设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而且与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很不协调。
为了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地名工作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预防和解决好当前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地名命名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就此,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就如何做好地名命名工作,浅谈一点认识。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近年来,我区凝心聚力,积极倡导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推动农村向城市、居民向市民、城市向城市现代化的转变步伐。随着大开发、大发展,特别是2002年扩区以来,我区的许多优惠政策,吸引了更多更强的国内外企业巨头投资兴业,特别是开发区西区的经济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区内企业数量和规模双增及城市人口和外来人口的激增,城市建设面积不断扩大,新的住宅区、道路、街巷规划建设此起彼伏,由此给我区的地名规划、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等地名工作带来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对此,针对地名工作的不断变化,必须进行系统的研究,加大宣传力度,不断规范完善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地名命名知名度。
一是要加强开发区西区办事处对标准地名使用的推广工作,以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公布和公开标准地名的申报程序,为标准地名的推广提供方便、快捷的政策指引和服务指南。二是要加强对建设单位使用标准地名的宣传,做到建成一处,申报一处,不漏报、不错用、不迟报、不瞒报。三是要积极协调公安部门,监督配合做好标准地名的批准使用工作,方便企业和居民及时申报楼门牌的编号。四是要及时对批准使用的标准地名设置路牌、交通指示牌,门牌号等地名标志。坚决杜绝有路无牌,有户无号和有建筑物无建筑物名称的问题。
二、完善机制,健全网络
地名管理工作牵涉部门多,需要多方协调联动。包括政府和企业的协调,部门与部门的协调,部门与居民的协调等。因此在做好地名申报、标志设置等分内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各相关部门之间的协调互应,建立地名负责制,由管委分管领导亲自挂帅督导审定,形成工作合力。
一是要完善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地名信息管理网络,建立健全规划建设单位、城市管理督察和地名审批网络,尤其在地名规划、认定以及地名标志维护设置等方面做好沟通,形成一整套程序链接,防止出现政策性和程序上的脱节。二是完善落实机制。加强对非标准地名以及未命名的道路和建筑物的排查登记,发现违规命名及时予以纠正办理,进一步扩大标准地名的推广和使用率。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培训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地名工作人员进行定期业务培训,对成绩突出的相关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和精神奖励。
三、注重规划,提升功效
地名命名,规划在先,功效为重。应该以对现状地名的深入调研为基础,找出地名产生、衍化和使用的内在规律,按照既定的命名原则为未来地名的规划和命名作出适当的指引。
一是要把握好地名规划要点。城市规划是保证地名规划实施的基础。从近年来开发区地名审批总体情况来看,重点审批集中在新建住宅小区和新修道路层面,特别是道路规划,要充分协调规划部门,根据建成区周围已经形成或即将形成有规划的路网,及时考虑匹配道路命名,以方便居民生产生活需求。二是着重提升地名的社会功效。在符合命名原则和加强地名审美、文化品位的同时,首先要提升地名命名的品味功效,尤其在住宅小区命名上要着重考虑。一个城市的地名,应充分体现该地区的品味形象、历史地理和风土人情等各个方面,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保持城市地名的实用性、独特性和多样性,形成体现城市内在气质和特点的地名体系。其次还要提升历史功效,尤其在适当的道路命名上要着重考虑。在地名规划工作中,要从文化遗产的高度去认识,有些地名既要有历史的深厚积淀,又要能为大众所熟悉和纪念。要尽量避免在城市化进程中忽视对历史地理信息的挖掘,保持地名的历史延续性,在满足地名美学要求和相关管理法规的前提下,不随意更改地名,尊重地名历史。
四、明确思路,强化管理
针对地名管理服务的现状,从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出发,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地名工作的总体思路和要求是:以提高地名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为目标,重点加强城市地名的管理与服务工作,使地名工作更好地为国际国内经济文化活动和人们的交往交流服务;通过遵照执行地名管理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理顺地名管理体制,形成科学完善的地名工作运行机制;通过规范地名命名、更名、译写和用字读音,设置标准的地名标志,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通过建设地名数据库,创建地名网站,设置地名触摸屏,加快地名信息化建设步伐。为实现这一目标,在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一是减少命名规划“两层皮”问题。按照有关规定,通过部门协调,要求开发建设单位在向建设规划部门办理项目规划审批的同时,办理建筑物名称登记审核手续,以审核批准的名称作为该建筑物正式启用时的标准名称,杜绝命名滞后。二是加强城市建筑物名称管理,建立命名注册登记制度。近年来各类城市建筑物名称名不副实问题较多,已给社会交往带来了不便。有的建筑物名曰“广场”实则无场,名曰“花园”实则无花无园,还有的建筑物名称追风赶潮,极易混淆。三是清理整顿地名书写不规则的问题,规范地名拼写译写形式。关于我国地名的书写规范,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都做了明确规定。但现实生活中的地名书写不规范问题仍很突出,如使用繁体字、自造字书写地名的情况屡见不鲜,特别是使用英语拼写我国地名的事例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并美其名曰“与国际接轨”。实际上,《汉语拼音方案》是使用罗马字母拼写中国地名的统一规范。这不仅是我国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而且是经联合国批准而成为国际通用的中国地名拼写规则。我们应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国际通用规则拼写译写地名,这才是真正与“国际接轨”。四是切实抓好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城市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具有地名数量多,密度大,变化快,使用频率高的特点。当前做好新时期的地名工作,应重点抓好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地名标志作为传播标准地名的载体,对于向社会推广标准地名,提高城市地名管理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历史原因,我区尚有一些城市地名标志设置不尽人意,有路无名、有名无牌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加快地名标志设置步伐,加强地名标志设置规范管理,及时更新维护各类地名标志,使地名标志真正成为人们出行的无声向导,是推进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总之,要不断深化我区地名命名改革,探索完善专家咨询制度、审批制度、备案制度、协调制度和听证制度等民主决策制度,切实保证城市地名命名的科学性、规范性和有效性,真正达到人与自然、地名与生活和谐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