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最早有文字记载的村——不夜村,位于伟德山北麓,市区驻地的西北角,属埠柳镇。村子依山傍海,风景秀美。
不夜古村原坐落于古城遗址北,故世代村民习称村前遗址为“南城”。由于不夜村逐渐向南迁建,所以古城遗址现今大致被压在新迁建的不夜村下及以南地区。村民俗称今村中南北大街以东叫“东城泊”,以西叫“西城泊”。旧村整体南移,原旧村南街已变成北街,南街旧址尚存“烧锅胡同”等历史旧痕,古村旧址已变成良田。
不夜村为不夜古城旧址。不夜城原为古邑名,历史悠久,《齐地记》《太平寰宇记》诸书都认为始建于春秋时期,是古莱子国所筑的城邑。境内不断出土西周时期的青铜器,虽然考古工作根据这些器物的形制,对殷周时期莱子国的统治范围是否达到这里尚有异议,但对当时这里已出现较大城邑却无分歧。西汉时期,东莱郡不夜县于此设治。王莽改“不夜”为“夙夜”。东汉初年,裁不夜县并入昌阳县。此后,这里成为普通村落。据清道光《荣成县志》所记,至清后期,不夜古城“遗址尚可识”。
不夜村是近代学者孙葆田故里。孙葆田(1840—1911)字佩南,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进士。因生平三事而享誉后世。一是不畏强权。孙葆田任合肥知县时。有合肥县县民因欠李鸿章侄子李经楞的田租,被其唆使侍从殴打致死。孙葆田闻后大怒,立即赶到现场验尸。当时,围观的人成千上万,都担心县令为豪强胁迫而验尸不公。为了保证检查准确,孙葆田喝令仵作说:“敢欺罔者论如律。”遂依法验得系殴伤致命,最终将凶手绳之以法。民众无不拍手称快,皆谓“包龙图复出”。至今在安徽合肥一带,流传着“包公虽清,不如老孙”这句民谣。二是重视教育。孙葆田“引疾”回乡后,山东巡抚张曜聘他为济南泺源书院主讲。孙葆田以“敦本务实,毋空谈经书”为教育宗旨。1891年(光绪辛卯)乡试,泺源书院一炮打响,多人考中举人士人,“咸以为教泽所致也”,孙葆田从此名震齐鲁,“一时学者奉为大师”。三是著作等身。孙葆田在老友柯邵文协助下编成《孟志编略》六卷。孙葆田古文主要收集在《校经室文集》内,清宣统年间的《山东通志》和民国时期山东各市地县志多取材于此。孙葆田最大的学术贡献是总编了《山东通志》。《山东通志》长达200卷、约600万字。该志卷帙浩繁,体例完备,它的刊印受到当时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极高评价,被认为是历代《山东通志》的集大成者,对研究山东地方史有着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