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青县民政局编著的《高青地名研究》一书,历时两年多时间,已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该书对高青地名文化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分析研究,在一定意义上拓展了我市地名文化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是我市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重要成果。拜读之后,深感该书集指导作用、文史价值、现实意义于一体,不仅为广大读者奉献了一份宝贵的精神食粮,更为全市地名工作者开展地名普查成果转化提供了有益借鉴,希望大家读好它、用好它、珍惜它。概括起来,该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内容丰富,逻辑清晰。在高青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淀积而成的数千个地名,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先民们的生存环境和奋斗历程,记载着他们对自然和人文景物的认识;同时,也记录了他们在改造环境、开发资源、建设高青生产实践中凝聚而成的智慧和力量。该书共6章71万多字,资料翔实,图文并茂,印装精美。该书以营丘为起点,沿着齐文化的源头,分别从高青历史地名探幽、乡镇区划地名概况、村庄地名通览、其他地名综述以及风景名胜、民间传说、特色物产等多个方面,引用了大量的地名文献、地名诗词、地名歌咏等地名文化研究成果,深刻阐述了高青数千年的历史沿革和时代变迁,其内容之丰富,不愧是研究高青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二是结构合理,概括准确。编写地名丛书有三难:框架设计难,内容概括难,材料取舍难。该书撰著者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他们从纵横两个维度,对高青地名文化进行梳理和概括,做到了全面、系统、准确,重点突出。在纵向上,注意把地名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充分反映地名文化与时俱进的历史进程和客观规律;在横向上,没有拘泥于民政部门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范围,而是按照地名分类,实现了与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结合融合。
三是文风简洁,独具特色。该书从编写体例到落笔行文,都注意把握好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和相对独立性,并尽量使用简洁的文字,同时兼顾操作性和工具性,比较详细地阐释了地名的来历、沿革以及地名命名的原则、标准、主要步骤和基本方法,使人一看就懂,易于掌握和运用。该书文字洗练流畅、严谨准确,内容叙述简洁、严谨、准确、规范,虽笔墨不多,但直指要点,融入了撰著者们大量的心血。正因为如此,该书才能在有限的篇幅内,以丰富翔实的资料和深入细致的阐述对地名文化进行了全景式展示。
四是突出创新,服务大局。从创新取向看,该书撰著者超前谋划工作的意识十分明显,不仅与国务院开展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的总体部署相呼应,而且比较注意总结本区域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中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并将其转化为制度规范。书中创新之处很多,特别在地名分类、地名命名原则以及地名文化综合展示等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从服务取向看,该书的终极追求不是画地为牢,而是充分体现地名文化的开放性、务实性、包容性特点,是一部研究区域地理、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的百科全书,也是供读者了解乡村民俗、风土人情的生动教材,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地名公共管理服务水平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