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创新“互联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
2014年以来,青岛市市北区针对社区居民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和各类社区治理难题,以社区(或居民小区)为基本单位,全面推动“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在服务保障民生、加强社区协商、畅通诉求渠道、促进社会和谐方面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区情实际的新路径,推动“互联网+”与社区建设深度融合,实现了社区治理水平和居民满意度的双提升。
一是创新建设理念,增强平台活力。将“互联社区”定位为社区居民自己的信息化平台,集电脑网站、手机微信、12349民生电话热线多种终端于一体,整合政府公共服务、社区志愿服务、便民综合服务等各类资源,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互动,在社区治理多元参与主体之间搭建一个沟通交流的公共平台,实现“三个联动”,即由居委会牵头建立起各利益主体间协商议事的社区治理联动;由社会组织整合社区和社会资源,满足居民多元化服务需求的社区服务联动;由专业社工培育各类组织,引导陌生邻里变熟人,形成组织化社区行为的邻里联动。 二是创新治理模式,推动深度融合。依托“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建立社区治理服务“O2O”新模式。社区居民、社会组织、社会资源与政府之间的互联互通、深度融合,形成了社区事务多方参与、协商共治的新格局;居民在线上提出服务需求和个人诉求,区、街、居、格信息员、物业及各类组织提供咨询服务;针对诉求和问题,由格、居、街、区自下而上实现由线上到线下的完美融合;诉求和问题办理的结果和处理意见,统一在线上反馈答复,居民对服务的评价及时在线上体现,便于居委会监督和服务组织的整改;居委会、社会组织运用“互联社区”经常性地开展邻居节、友邻互助等公益活动,吸纳大批志愿者和居民参与,进一步增强了线上线下的互动性。 三是创新保障机制,确保高效运行。建立问题需求快速响应机制,对“互联社区”受理的问题和需求,能够明确答复和办理的,由格、居、街层面第一时间处置;不能马上解决的问题,经线下协商后限期给予群众答复和办理;在街道范围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平台信息端口分流至相关职能部门具体办理,办理情况按流程反馈至社区居民。建立社情民意提前研判机制,对受理问题梳理归类,明确基层群众所想所盼,提高工作针对性,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之中。建立社区事务共同决策机制,对社区要办的民生实事、拟开设的服务项目和各类社区治理难题,听取民声、汇聚民意,通过线上线下沟通协商,科学确定工作事项和方案,确保把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建立工作成效监督评价机制,通过网站和微信平台公布服务项目实施过程、实际成效以及问题、建议的处置情况,12349民生热线及时跟踪回访,居委会全程参与监督和评估。建立长效运行服务保障机制,“互联社区”的功能完善、日常维护由政府购买服务的社会组织负责,配套的线下服务项目由区、街、居根据居民需求定向购买或由社会组织开设运营,“互联社区”发送的每条信息均由专、兼职人员共同审核把关,并对一些负面内容进行技术屏蔽,确保发出“正能量”。 2014年,市北区启动“互联社区”研发运行和试点推进工作,2015年,在135个社区全部建成“互联社区”网站和微信平台,一批配套综合服务站点投入使用,满足居民的多元化服务需求。通过实际运行,“互联社区”现已取得初步成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一是民主化的协商形式更加拓展。依托“互联社区”,135个社区每年开展一次“居委会主任在线访谈”活动,居委会主任与辖区居民面对面交流、探讨、协商,消除了误解、融洽了关系、解决了问题。在2015年开展的在线访谈活动中,共收集各类问题2万余条,为居民办实事200余件。针对居民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街道社区定期组织居民网上讨论和在线投票,社区事务网上共享、共议、共治,平台上线运行以来,各社区共对399个热点问题进行了在线投票。二是多元化的治理参与更加广泛。通过关注“互联社区”信息平台,将居委会与辖区居民联通起来,台东街道8086户辖区居民关注了“互联台东”微信平台,占该街道总户数的45%;洛阳路街道海琴社区每天有2000余人活跃在“天天我都在”微社区上;将“公益月”、“邻居节”、“便民大集”等公益活动与“互联社区”有效衔接,将更多的居民联动起来,居民回归社区生活、参与社区管理的积极性明显提升。三是普惠化的社区服务更加精准。“互联社区”将专业化的服务团队和项目引进社区、送进家庭,有效解决了社区服务能力有限、资源不多的问题,并对服务质量全程监控。在社区养老服务方面,社区e家养老院通过手机终端,对服务人员何时到位,服务的时长、质量和态度等做到时时掌控;在便民服务方面,针对中青年人购物习惯和老年人中午就餐需求,引进了专业公司提供配餐、代购、洗衣等服务。据统计,目前活跃在社区的各类社会组织已达500余家,为居民提供了20余大类、100余小项的专业化服务。四是亲民化的管理决策更加高效。在社区宣传发动上,“互联社区”通过使用各类终端传播,既高效又透明。截至目前,推送各类资讯1.5万余条,每条信息的关注度均在500人次以上。居民在“互联社区”上反映问题,物业、居委会、街道以及职能部门在第一时间同步响应,互动性强,居民满意度大幅提升,街道社区的信访投诉同比下降30%以上。在公共事务决策上,通过“互联社区”的大数据应用,为居、街、区要办的实事和各级领导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去年年底在筛选全区2016年为民要办实事时,通过“互联社区”征集社区居民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1200余条。在今年开展的“民生补短板”行动计划中,通过“互联社区”征集居民意见建议2万余条,在此基础上梳理出了“市北居民十大类不满意问题”,并列入市北区2016年重点督办事项,目前已全部分解落实到部门、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