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6

12/30

09:30:35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东疏镇

  古镇东疏位于泰山南麓的宁阳县西部,地处黄河流域,傍依泰山,境内古河道纵横,土地肥沃,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是人类起源较早、较先进入文明史的地区之一。史学界认为大约距今二、三万年前的细石器时代是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一个主要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前,黄河流域能初步定为细石器时代的遗存仅陕西沙苑一处。1989年秋天,在东疏镇庞庄、前张庄、前学、西张庄、陈茂等村采集到细石器遗存,这些发现细石器的地点,都处在赵王河故道两侧的土岭或台地上。此前已在境内多处发现了距今四五千年前的大汶口古遗址,史前先人为创造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灿烂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

  东疏从远古走来,汉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始置宁阳县,东疏境内为其属地。太子太傅疏广为西汉名臣,精于《论语》《春秋》。太子少傅疏受为疏广兄长子,以贤良举为太子家令,叔侄二人先后施教于太子,史称“宁邑二疏”。清咸丰元年(1851年)重修《宁阳县志·古迹》记载:“两疏故里在县西南二十里,东疏、西疏二村是也。”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宁阳县乡土志》记载:“东疏、西疏二村,土人掘得石碣,云是两疏故里。”又据《泰山志》载“宁邑二疏”,东疏亦被称为“二疏故里”。

  汉宣帝地节年间,疏广、疏受叔侄二人以年老辞官归隐。据《汉书·两疏传》载,两疏回乡后广设学馆,敬业授教,不收学子分文,乡邻称颂。对于朝廷赏赐的养老金,昔日好友私下劝其为子孙买田宅,广曰:“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人之怨也。”“乐与乡党宗族共飨其赐,以尽吾余日。”族人悦服。后世宁阳地方官员为纪念这两位先贤,将其故里分别命名为“东疏”和“西疏”,距今已二千余载。

  东晋陶渊明路过宁邑时,曾赋《咏二疏》:“大象转四时,功成者自去。借问衰周来,几人得其趣?游睚汉庭中,二疏复此举。”高度评价了二疏功成身退、不贪图名利的高尚情操。北宋大文学家苏轼曾作《“二疏”国赞》,对“二疏”居高位急流勇退极尽称颂仰幕之情,清代宁阳举人周远昌亦盛赞宁阳为“大小夏侯传经之地,东西二疏脱驾之邦”,誉美之情,胜于言表。至明清时期,境内汶(上)宁(阳)官道,设有西疏公馆(为宁阳境内三个驿站公馆之一)。境内文化古迹丰富,仅汉代以前文化遗址就有20余处,还有潘茂汉墓、汉周仓墓、泰伯祠、关圣帝君庙碑、至圣炳灵王庙碑等。

  潘茂汉墓在东疏镇驻地西南潘家黄茂村北,封土高约6米,直径约30米,1954年村民在墓东北打井挖出两件精美的错金银铜车辔和3件错金银铜车饰,亦有铁器与大量子母砖,车辔及车饰现在北京历史博物馆珍藏。墓周围散布汉代砖瓦碎片及“千秋万岁”汉代瓦当。1979年潘茂汉墓被公布为首批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划定周围60米为重点保护区。

  距潘茂汉墓西约1公里,即为汉周仓墓,位于赵家黄茂村西北,卧牛山之阳的五龙口。史传周仓随汉寿亭侯关羽殉节麦城,此其为葬衣冠处,今封士无存,墓碑犹在,高约2米,墓前有周仓庙遗址。由此北望便是卧牛山,其西北一带士岗连亘数里,俗称“周仓寨”。可以想见当年关公寻兄由河北过此地收周仓成为千古佳话,并非虚言。

  卧牛山南麓寺头村,位于镇驻地西5公里处,村中有祠,又名至德庙,史传泰伯为周太王长子,不袭王位,与弟仲雍避居江南,断发文身,开发吴地建立吴国。周太王传位于三子季历,后武王即位,泰伯曾孙受封于闫乡,因以为氏。明朝初年,嫡裔国宝公来宁卜居,作庙祭祀泰伯。昔泰伯三以天下让,孔子以为至德。原泰伯祠高大宏伟,雕梁画柱,饰描金粉,巍然立于卧牛山之阳。祠为两进两出,大门两边为方形岗岩柱石,正面阴刻“隐隐孤忠荆蛮三让高千古,煌煌周礼端委一时留万年”。驻足祠前,仰观楹联,字里行间展露出泰伯那惊天动地的丰功伟业。

  镇驻地南约500米,马庙村中十字大街西北侧有一方形红墙围院,里面矗立着一高大石碑,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关圣帝君庙碑。该碑为龟负透雕龙首方柱形石碑,俗称“龟驮碑”。通高6.10米,碑身宽厚各为1.06米,明未清初修关帝庙时所立。此碑高大为宁阳县境内之最。该碑顶部是石雕荷叶托着宝葫芦,荷叶周围是镂空的二龙戏珠盘石。碑文之首为“关圣帝君碑记”,碑文字迹清晰可见。此院有专人看护,来往过客及特意造访者络绎不绝。

  镇驻地北6公里有远近闻名的大伯集村。大伯集出名在于它是近千年的古集、古会,优越的地理区位及交通优势,孕育了发达健全的市场体系,明清时期已成为宁阳乃至鲁西南地区重要的经济贸易和生活资料集散地。每逢会期,肥城、东平、汶上、济宁、兖州及江苏、河南、安徽等临省县的客商纷沓而至,交易频繁,逛会品名吃;大伯集出名还在于它还是革命纪念地。解放战争时期,它曾是华东野战军“攻济打援”指挥部所在地。栗裕将军为这次战役的总指挥,他将“攻济打援”指挥部设在大伯集。这里是一个绝好的指挥位置,向北可以指挥北兵团攻打济南,向南又可以指挥西兵团打援和阻援。如今,“攻济打援”指挥部旧址已成为革命教育纪念地。

  宁阳弦子戏距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唱腔突出“九腔、十八调、七十二哎嗨”,唱腔有时洪亮、有时圆润、有时柔美、旋律动人,并按剧情需要巧用“花腔”和“变调”,突出人物性格。发展了《娃娃》《锁南枝》《山坡羊》《道情》等140多个曲牌,演出剧目有《打登州》《双龙冠》《挂龙灯》《红嫂》《审椅子》等三百多个。弦子戏的演奏分文戏和武戏两种,一般由五人组成,主要以“笛、笙、三弦”等乐器为主,有“笛是骨、笙是肉、弦是筋”之说。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