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6

12/30

09:10:4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山东古镇古村》——石横镇

  在巍巍泰山的西麓有一座历史重镇,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泰安市的西北处,她就是肥城市石横镇。

  据史书记载:石横自唐尧、虞舜、夏三代为青州之域,商代为海岱营州之地,西周为兖州之域、东周为鲁国之地。关于石横镇的由来,最初为石沟村,因该村村北邻近一条又深又长的大石沟而得名。宋朝以前为石沟村,所在的镇叫石沟镇。北宋时,天降陨石于石沟村北,硕大的陨石横卧在山坡前,当时的人们迷信,认为是天降祥瑞,是吉兆,一方能人便将石沟村名改为石横村。石沟镇改为石横镇,从此“天生石横”之说流传开来。

  石横镇历史悠久,上古时期的虞舜帝曾在其南部村落与百姓一起耕种、捕鱼、狩猎、建都,号令天下,繁荣了一方经济,百姓称他为都君。为纪念舜帝的功绩,百姓在此建起了都君祠,将村庄取名为都君庄,沿用至清朝。舜帝病逝后,这里的百姓又为其修了舜帝像,现仍存在坟冢的一角(在道口村北)。康熙《肥城县志》载:都君庄在城西四十里衡鱼,即舜帝成都之处。宋代学者王醇德在题《左丘明诗》中云:“荒草迷离一土堆,坟前古木已凋衰。传留千古其魂渺,每到都君一泪垂。”都君一词就指当时的都君庄,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就诞生在都君庄,祖孙三代均为史官,他身残志坚,著有《左传春秋》、《国语》两部不朽的著作,被称为“百家文字之祖、万世文字之宗”,史学界称左丘明为“史祖”。他德高望重、才识渊博,力荐孔子为鲁国司寇。孔子称:“与左丘明同好共恶”,史圣司马迁称他为“鲁君子”,唐太宗李世民称他为“先儒”,崇祯帝称他为“先贤”,乾隆帝称他为“经臣史祖”,其后人未“奉祀生员”。北大留的霸王墓,见证了西楚霸王项羽在此驰骋疆场、奋勇当先的英雄气概;隆庄关公“风雨竹”石刻,记载了武圣关羽的忠勇义气;后衡鱼的舜井唐槐铭刻着唐代文化烙印;前衡鱼宋代抗金英雄刘海东的墓志铭记述了他英勇御敌的英雄气概。徐向前元帅曾在这里指挥了著名的衡鱼战斗,肖华将军来此指导工作,指挥了赵庄战斗。

  石横村的四眼子井相传建于明朝初叶。当时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初封燕王,镇守北平(今北京),握有重兵,势力较大。1399年,惠帝朱允炆即位,燕王朱棣起兵一万南下,途经石横。石横是个缺水村,突然驻扎了庞大部队,吃水成为难题。朱棣一面派军士到临村去挑,一面考虑解决吃水问题。当时凿井不及,即将村中原井加粗加深,栅石开四口,口径60厘米,4个人可同时打水,互不干扰。现井旁有明隆庆年间李邦珍撰书“四眼子井”重修碑记和清嘉庆年间四眼子井重修碑。

  泰山显灵宫位于石横镇石横村西,为泰山老奶奶西行在此歇脚的地方。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三月,天启年间又重修加固,气势恢宏,成为人们祈福求安的圣地,每年的四月八传统庙会,前来上香赶会的人络绎不绝。泰山显灵宫俗称“西宫庙”或“行宫庙”,现正殿、东西配殿、前过殿保存完整,前过殿为穿堂式,硬山顶,黄色硫璃瓦。门上方横刻“泰山显灵宫”,落款“明万历肆拾贰年三月建”。正殿为“碧霞元君祠”,内塑碧霞元君像。后有穿堂直通后楼,有碧霞元君卧姿塑像,俗称“睡奶奶”。楼下花轿内塑有“马姑娘”像。正殿脊为彩陶蟠龙,并挂琉璃瓦。东西山墙外侧上部镶有彩色陶塑,西山墙上塑有“十八罗汉斗悟空”,悟空居中,滑稽有趣,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东山墙上为“八仙过海”“鹭鹚戏荷花”“鲤鱼跳龙门”等。东西墙上有拱门,两墙底部各镶有清代重修碑3通。前殿为过殿,塑有四大天王。门额横石条镌有“泰山显灵宫”五个大字。院内有钟楼一座,数尊龟驮石碑,俱已废。后院为玉皇大帝阁楼,后楼为石砌弧顶建筑。东西配房为对称式建筑,东配殿南有灵官殿。庙前原有古戏楼,创建于清初,坐南朝北,砌垒精致,挂瓦楼顶,有清乾隆时东衡鱼进士胡翘楚所书楹联“不大地面有家有国有天下,平常人物能文能武能鬼神”,横批“镜花水月”。

  圣佛寺位于石横镇北部圣佛寺村与八道岭村之间的高阜处,今仅存石佛一尊。圣佛寺始建于宋崇宁二年(1103年),元延祐四年(1317年)落成。明清两代多次修葺,为肥城境内较大寺院。原寺院内有古井一口,旱时不涸,雨季甘泉自溢,除供僧人饮用外,亦引流灌田,为当地奇景。寺北有墓塔林。寺东西青山对峙,遍山披翠,秀丽异常。清末民初,该寺住持热心办学,免费为群众治病,曾获民国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法门读秀”“热心教育”巨匾褒奖。

  正觉寺位于石横镇大寺村西,始建于唐代,旧名三教堂。金大定十年(1170年),邳州僧人宗明买寺院,改名正觉寺。寺后张智纯墓前,有金明昌元年(1190年)佛顶尊胜神咒经幢,上刻佛像八尊。后有元大德二年(1298年)重修碑。明、清两代皆有修葺记载。寺西游和尚碑林,向西为左丘明墓。

  福山寺位于石横村西北一公里福山(俗称石庙山)近顶东侧,相传为七佛传灯处。寺始建于唐代,多次重修。建筑物有正殿,原有七佛传灯神像,另建有春秋阁、魁星楼等,现仅存断壁残垣遗迹。寺前原有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李邦珍撰碑,现已湮没,仅存清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肥城知县陶淑己所立石碑。其西石壁有明崇祯九年(1636年)肥城知县郑位题七佛传灯石刻。“七佛传灯”为肥城十六景之一,历代文人墨客多有临寺游览赋诗者。

  石横是道德文化的发源地,中华武术之乡。明清时达到鼎盛,习武练拳的人数多达千余人,历史上一直有“枪不扎石横”之说,流传着“徐家枪、梅家棍、邹家皮锤不用问”的歌谣。

  为进一步弘扬和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石横镇同清华大学和泰山学院编制完成了《石横镇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成为全市第一个完成乡镇旅游规划的乡镇,一个更加美丽富饶的历史古镇正在悄然崛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