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名是指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历史文化积淀的地名,包括人文建筑、街道、里巷和自然地理实体名称中的地名及有丰富文化内涵的现有地名。历史地名反映出一个城市、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历史演变过程、文化底蕴和文明程度,是对外展示的窗口,具有传承历史、延续文脉的重大意义。保护历史地名是我们当代人的责任与义务。今天,想与众位专家一起探讨历史地名的保护与社会发展的问题。
一、历史地名保护现状
历史地名保存着人们对特定自然、人文环境的特有认识,记录着先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价值观和审美理念。祖先为我们留下了众多内涵丰富的历史地名,但我们却没有善待它们,保护好它们。
1、文化遗产保护意识淡薄,使许多历史地名被更改,甚至消失。地名是随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与人们密切接触,息息相关。由于人们对历史地名习以为常,感觉不到它的重要,不像珍视实体文物那样去重视、爱护历史地名,把历史地名的保护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成一个对立,随意更改和废止老地名的现象相当普遍。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的变迁,很多具有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历史地名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拿济南来说吧。在2006年5月举行的济南地名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上,济南市地名协会曾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从1991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的飞跃发展,15年间,济南市新增地名700余条,而老济南原有的500多条老街老巷中,已消失了168条。2007年以来,随着大明湖、馆驿街、五里沟、舜井街、魏家庄、普利门等片区的拆迁改造,消失的历史街巷保守计算也有50多条了。
地名是城市发展中历史与现实的纽带,在济南被命名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过程中,地名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济南的每一个古老的地名都记载着一段历史,这一段段的历史连起来,就形成一个古老而又文明的济南。地名虽不会说话,但却陈述着城市历史,蕴藏着丰厚文化内涵。应该说,地名的消失无形中中断了历史的脉络。
与济南一样,全国其它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苏州、无锡、天津、荆州等,不管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都面临着历史地名大量消失的局面。例如,广州近20年来消失了2000多个历史地名。
2、为保护历史地名做出种种努力。近些年来,很多人逐渐意识到地域文化在地方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开始重视文化的建设。历史地名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历史文化重要体现者,越来越引起关注与重视,有些地方还出台专门的保护政策,保护“家底”越来越薄弱的历史地名。
为唤起社会保护地名文化意识,延续地名历史文脉,发展人类文明成果,联合国地名标准化会议提出:“地名是民族文化遗产”,“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和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针对各地存在的“更名热”问题,2007年9月在甘肃兰州召开的全国地名理论暨地名公共服务研讨会也提出,要正确处理保护地名文化与命名更名的关系,对历史悠久的老地名,应深入挖掘,加大保护力度,决不能轻易更改。
这些年来,济南市地名主管部门也在想方设法保护历史地名。2004年,济南市民政局开展的一项名为“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评选活动,呼吁对老街巷的保护。对于仍然存在的芙蓉街等街巷,挂上“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的铜牌;对于已经消失的道路,分别在原本存在的地方竖立文化石留念。消失了的地名,人们也不能忘记,这些都是很好的形式。2008年10月又举办了《我们的城市记忆》大型图片展,向市民展示济南独特的地名文化,引起巨大的社会反响,提高了人们保护历史地名的责任感,为保护历史地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氛围。
3、历史地名保护的紧迫性。虽然做出种种努力,但保护的脚步总赶不上历史地名消失的步伐。随着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城市中的大量历史地名快速消失,城乡结合部的大量村庄也在快速消失,这是全国的普遍现象,无论是大城市还是中小城市,大量的县城也步入历史地名快速消失的行列。究其原因,还是社会对历史地名的重视程度不够,人们对历史地名的社会价值认识不清。
二、历史地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地名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留住了地名,就留住了历史,留住了文化,留住了巨大财富。历史地名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无形财富,它不是历史的“负担”与“累赘”,而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可持续力。对历史地名加大保护力度,对社会发展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历史地名不只是对社会,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天天都在使用地名,很难想像,如果没有地名,社会将产生怎样的混乱局面。
1、保护历史地名,不只是保护一条街一条巷一座老建筑,重要的是保护历史、保护传统文化,是一种文明,是一种传承。人的感情的传承与这种文化的传承,是相辅相依的。一个老地名的背后总是凝聚着几代人的记忆,因为它贴近人们的生活,倾注着人们的情感。在“市民喜爱的老街老巷”评选活动中,“五三街”和“东流水街”两条已经消失的道路就曾以较高得票入选。中国的历史是以文字记载和口传历史相结合的,有些地名已口传上千年,它是寄托感情的表现,是思想情怀的载体。
2、对城市来说,老地名便是它的记忆之一。作为一个济南人,不管在何地,一提起“济南”,就会感到很振奋,这是一种地名情怀的反映,触及到心灵最深处的记忆,是人们感情的寄托和承载。“中国”也是作为一个地名存在,世界华人不管是身处世界各地,一听到中国,都会有一种想家的情怀。这种情况下,“中国”不只是地名,而是血脉相连的家,更是一种感情的寄托。即使远离故土,也能体会到有根有家的感觉。
3、反映历史事件的地名对整个城市、整个民族、国家,甚至对世界、整个人类起到教育、震撼的作用。比如,一提起“圆明园”,我们想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残垣断壁的景象,而且还能想起八国联军的侵略和火烧圆明园的兽行,能激起我们爱国的民族情感。再如济南的五三街(1978年扩展趵突泉北路南段时拆除,现有五三纪念碑),它记录的是发生在1928年5月3日的济南惨案,日本帝国主义在济南大肆屠杀中国军民及外交官员的血腥事件,又称五三惨案。在这里,历史地名,不仅仅是个地名,与它有关的历史事件的影响力甚至远远超出一个地名所能涵盖的。历史地名本身对历史的记载与反映,比拍电影、出书立说、影像记载要强百倍。地名,它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坐标,能为我们保存和翻开民族的历史。以史为鉴,才能向前发展。它将时刻敲响人们的警钟,激励人们奋发向上,为祖国的强大的而奋斗。这不仅是爱地名,更是爱城市、爱国家,是最好的爱国主义教育的题材。
4、古老的地名体现的是一个地方的文化品味和古今风韵,它来源于历史,记述历史,传播历史,具有潜在的凝聚力和亲和力,可为一个地方或城市外塑形象,内铸精神增光添彩。好的地名,作为一种无形资产,独特的重要性越来越显示出来。地名作为精美的名片,或与优美的风景,或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结合,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极大的提升了地方的知名度、美誉度,提高发展潜力,为当地招商引资铺路,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滚滚财源,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可以说是四两拨千斤。
在我们身边就不乏这样的例子。近几年来,红色旅游成为旅游的新热点。如井岗山、西柏坡、韶山冲等红色革命圣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的革命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发展与之相关的旅游事业,对当地甚至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使当地人们的生活得到改善,也使人们对革命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有了新的认识,教育人,鼓舞人,极大地弘扬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特别是西柏破,堪称改变中国命名的历史地名,它的历史价值与社会价值,都是其它地名所无法替代、无法比拟的。
如平遥、丽江、周庄、凤凰城、成都宽窄巷、新疆吐鲁番和天池等风景名胜区,代表的不只是地名,还反映了当地的悠久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并深深地烙印在那些山水之间。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更是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旅游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例如平遥,据平遥县旅游部门统计数字显示,申遗前即1996年平遥古城门票收入仅为82万元, 而1997年申遗成功的当年既升为125万元,到2004年高达4760万元。2006年全县旅游总人数达到92万人,门票收入7347万元,旅游综合收入达到6.4亿元。而到2009年,实现门票收入8826.42万元。
再如周庄,2001年接待游客248万人次,旅游收入5亿元。而从2005年旅游收入达到10亿元开始,每年都在稳步增长。还有丽江,1995年接待游客84.5万人,旅游收入3.26亿元。2004年接待海内外游客360.1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1.76亿元。到2007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30.93万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58.24亿元。由此可见,地名的重要,如果发挥好了,潜力无穷。
再如西安,被称为“十三朝古都”或“十六朝古都”,是我国也是世界上作为都城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一提到西安,就会让人想到兵马俑、大雁塔、碑林,还有半坡遗址,那些丰厚的历史文化遗存,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不仅给西安市,甚至对整个陕西省的经济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再如以地名命名的西河遗址、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龙山文化等遗址,人们可能不知道所处的具体省市,但对“西河”、“仰韶”、 “河姆渡”、“龙山”等地名却不会忘记,因为它们已远远超出地区名字的影响力,这与它们的文化含量是有直接关系的。西河遗址证明了早在九千多年前,济南地区就人类活动。龙山文化的发现地城子崖遗址更被称为中国考古圣地。梁启超之子梁思永是中国近代田野考古学的奠基人之一,他评价龙山文化和龙山黑陶:“拥有这个文化的人民是世界上最为精巧的陶工,其形式的轻巧、精雅和轻纯之处,也只有宋代最优良的瓷器可以与之媲美,这类陶器中最占优势的是黑色,所以龙山文化也就有了’黑陶文化’的称号。”
再如大辛庄商代遗址,重要的考古发现也使大辛庄这个历史地名大放异彩。特别是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出土,也使我们重新认识这个地名的历史地位和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因为研究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就必须研究文字的起源和金属器(工具)制作技术。大辛庄发现的甲骨文是继殷墟100年后全国第二次发现,对研究中国的文明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而出土的青铜器,圆形鼎和铜钺的体量均在全国排第二位。可想而知,大辛庄不仅是历史上重要地名,也是现在特别需要重视的历史地名。
在济南重要的考古发现,双乳山汉墓是其中之一,也是全国很少没有被盗的汉代王墓。像这种地名也应该利用好这种文化资源,发挥它历史地名的应有作用。还有章丘的洛庄汉墓,在全国的知名度很高,出土的编钟被称为“中国西汉第一编钟”,发现的六套编磬的数量,比之前全国发现的西汉编磬数量之和还要多。还发现了36座陪葬坑,陪葬坑的分期在中国考古界是第一次提出。利用好洛庄汉墓历史地名的影响力,它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人们所想像不到的。
在现代城市中,利用历史地名发挥经济作用和社会效益的代表是上海的新天地石库门、朱家角、成都的宽窄巷和天津的五大道,保护下来的历史建筑与街巷,所能起到的作用不只是对当地,对全国都是有影响的。
历史地名保护的越好,对社会的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反过来也会增加对历史地名的保护,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有些人可能会说,那些地方是得天独厚,老祖宗留下了那么多好东西,是沾了老祖宗光。其实,每个地方都有先人留下的宝贵的历史地名文化资源,就看如何去挖掘、去利用。
三、保护历史地名的具体措施
历史地名是了解历史的窗口,是城市“名片”的重要组成部份。任何一个有历史的城市,随着形成、发展、变迁,赋予了地名多元的历史文化内涵,那种独特的文化特色,是其它城市所不具备的!保护和挖掘历史地名文化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如何使它们能在我们手中传承下去,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一个十分紧迫的历史任务。
1、充分利用城市的自然、历史和文化资源,突出城市特色,展示城市的个性魅力,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每个地方都有各自的文化特色,保护好历史地名,也是保护好自己的地方特色和区域文化。如济南的地名和青岛的地名,差异就非常大。济南是古城,地名的命名历史都比较久远,而且有自己的地方特色。青岛是新兴城市,它的街巷多以城市名来命名,这是青岛的特色。所以,我们各个地区都应保护好自己的历史地名。
济南一直在宣传“泉城”的品牌,但力度还不够。打“泉城”的牌子要比“济南”影响大的多,这是济南的优势。要结合城市的文化特色和地理特色来宣传地名,要借名人文化宣传城市文化。首先让人知道这个城市,再让人了解城市,关心这个城市,以至来旅游来投资,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里,特别要说是老舍和他的名作《济南的冬天》,以名人提到的地名来宣传济南的地名,将会起到更好的宣传效果。如大辛庄遗址出土甲骨文和青铜器,洛庄汉墓发现青铜器和乐器,它们已得到全国乃至全世界的了解,使地名文化上升到世界知名度,如果利用的好,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用法律的形式保护历史地名,传承历史,延续文脉,增强老地名的活力,让老地名一代一代的传承下去。有些城市已开始了这项工作。我们应加强历史地名普查和资料收集、纪录、统计,建立历史地名档案,并建立、完善历史地名评价体系,在经过专家论证和广泛征求社会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历史地名保护名录。
在具体操作中,首先要保护现存的老地名相对稳定,在旧城改造中不要轻易更改。其次,对已经消失或即将消失、但文化价值高的历史地名移植使用,在保护专名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在适当的地区、以适当的形式加以使用,以传承地名文化。如用于小区的名称等。再次,将历史地名载入史册或在原址设立纪念性标识,如城市雕塑、牌碑等,详尽记述老地名的来历、含义和演变。
3、在命名新地名时,要以当地的地理、文化和历史等特色为主,要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能使人容易理解、易记上口,要对整个城市的发展有利。如济南是泉城,应多以泉来命名。商埠区是近现代工业发展的见证,可以用近现代工厂的产品或厂名来命名街巷。另外,也可以用考古的重要发现来命名一些地名,如甲骨文路、编钟路,或其它古乐器来命名的路。起名字还可以和历史名人和历史事件相结合来起名字。在济南的近现代历史上曾有以名人命名的道路,如以济南的大教育家鞠思敏先生名字命名的思敏路(已并入明湖路),以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命名的张自忠路(北京、天津、武汉等地还保留着)。只是后来撤消了,其实完全可以重新起用。还可以用当年中国四大藏书之一的海源阁来命名。
历史地名,不是可有可无的,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是有感知的。它和我们的生活相互依存,它在默默地为社会无私的贡献着。以历史地名文化来发展经济将是最环保、最科学、最进步的,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因而要善待历史地名,将城市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机结合起来,保持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营造集自然景观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和现代化气息一体的城市风貌。希望大家都能积极参与到历史地名的保护工作中来!
(作者:李 铭 济南市考古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