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聚焦
加强地名文化保护 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
时间:2016-12-20 16:04

 按察司街、县西巷、涌泉胡同……一条条耳熟能详的街道名称见证了济南市历下区的人文和历史。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记录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最能体现一个地方人文底蕴的地理信息,特别是一些老地名,有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有事过境迁的烟雨沧桑,是一个地方变迁的刻痕印记。

  为进一步规范地名管理,加强地名文化建设,济南市历下区高度重视地名普查以及加强地名文化保护、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确保地名普查和不规范地名整治工作的开展。

  全区地名普查工作利国利民

  地名是基础地理信息,地名普查是一项公益性、基础性的国情调查。开展地名普查,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巩固国防建设,有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社会交流交往、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对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正在进行的是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记者从济南市历下区民政局了解到,为了解决国外地名一名多译、音译不准与国内地名复杂多变的问题,1979年,我国展开了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一直持续到1986年基本结束。这次的全国第二次地名普查,将充分利用已有的地名档案资料,对原有地名进行相关信息的修正完善、对新生地名按普查内容逐项采集收录、对已消失地名登记存档。

  据了解,通过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民政部门获得了丰富的地名资料,对普查的地名进行了标准化处理,有效提升了我国地名管理和服务水平。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的建设推进,我国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仅就历下区来说,自1929年建市以来,大大小小经过了十余次拆分与合并,辖区面积由不足5平方公里发展为108.66平方公里。同时,随着一些项目的开展,比如中央商务区建设、明府城保护改造建设、绿色城区建设等,许多老地名逐渐消亡,地名信息不全、不新、不准的问题十分严重,严重影响到社会的需求,使地名文化的发展和传承受到严重损害和威胁。另外,现在很多地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一些地方地名命名更名管理不规范,任性乱改地名问题突出,亟需进行清理整治。

  当前,我国正在推进人口、法人单位、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息四大数据库的建设,对于数据库建设来说,地名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要素,地名的情况会严重影响到数据库的建设质量。拿济南市历下区为例,1994年前后,历下区地名不足500个,但据目前保守统计,这些地名已消失了80多个。因此,做好新一轮地名普查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迫在眉睫。

  传承历史 组织地名文化资源调查

  20154月,历下区成立了由区民政局牵头,41个相关部门和街道组成的普查领导小组,今年,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制定了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和清理整治不规范地名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区地名普查办和其他相关部门开展了普查摸底,基本掌握了本区地名文化资源及不规范地名底数详情,分类梳理了地名文化遗产和不规范地名情况,初步形成本区地名现状分析报告(包括存量地名的分类数量、分布特点、历史文脉、地名文化建设与保护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等),并总结了地名文化保护和不规范地名初步名单,调查显示,全区共有标准地名1125条,非标地名1380条,包括陆地水系、陆地地形、行政区域、非行政区域、自治组织、居民点、交通运输、水利电力、纪念基地、旅游胜地、建筑物等,为开展保护和治理工作提供全面详实的资料。

  地名文化保护是对历史传承与呵护。就历下区而言,自公元前221年即有史可考,属济北郡,称历下邑,是济南古城所在地。在历下每一个老地名都记载着城市文化,陈述着动人的故事和历史的渊源,上了年纪的老历下人都很珍惜这些街巷的名称,可以说这些地名都是历下区历史的见证。比如原百年老校济南一中大门外,有一条运署街,街名起始于清朝,因山东盐运使署移设于此而得名;西侧的按察司街,取名于明朝初年,因街上曾设有提刑按察使司而得名。为了保护这些地名文化,在工作中,历下区注重传承发展和为民便民,坚持保护优先,遵循地名命名和演化规律,听取并尊重周围居民的意愿和习俗,避免地名文化遗产快速消失。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地名,完整记录地名的时代轨迹,历下区按照统筹规划、全面保护、突出重点、分类实施、逐步推进的要求,挖掘、整理、保护历史地名,通过组织地名专家论证、走访老居民等形式,逐步摸清辖区内老地名的前世今生,建立历史地名保护名录,先后组织编纂了《地名录》《历下区划地名图》《历下地名志》《政区大典·历下卷》等相关书籍和图册。2015年,新版《历下区地名志》开始编纂,目前已完成部分初稿,专家组正在审议。

  弘扬文化 清理整改不规范地名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系统逐步向外拓展,地块开发也逐步向郊区延伸,新地名大量出现。除了保护历史文化地名,历下区本着尊重历史、照顾习惯、体现规划、好找好记的基本原则,在考虑居民区、街(路)巷、桥梁、自然景观、标志性建筑物等基础上对新街道进行命名。新地名折射出城市的变化,在地名中有吉祥、纪念、变迁、文化等意义的地名最多。

  除了命名,清理整改不规范地名也是二次普查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其工作重点在于治理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现象。比较常见的不规范形式有名称在含义、类型和规模方面夸大,地名的专命或通名超出其指代地理实体实际,如明明是一个住宅区,却偏偏命名为庄园之类;有些开发商为吸引眼球搞噱头,明明是主城区,非要给小区取个外国名。而有的楼盘为了吸引眼球,进行所谓的地名创新,市民却都不明白这些地名要表达什么意思。还有就是一个区域内存在重名或同音的地方。

 

    有些地名并未按法定程序命名,但不少单位和企业,却在推广和广泛使用这些非标准地名。历下区民政局分管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发现的这类问题,目前已经向相关单位和企业发出通知书,并责令限期整改。分管负责人说:总的来说,命名不能太任性,改名不能太随意。记者了解到,在地名清理整顿工作中,凡是有歧义的、低俗的、不雅的、带有封建思想甚至对社会造成严重影响的城市地名,在必改之列。对于列入清理整治名单的不规范地名,历下区将根据管理权限由区民政局按照程序上报市局进行规范命名更名,并及时向全社会公布。(本报记者 张卫波 兰萃 通讯员 罗俊)  来源: 济南日报(济南)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