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名
尚家院村的传说
时间:2016-12-19 14:01

尚家院村的传说有二,一是:尚家院村李性是泰安以南的老户,而不是从山西洪洞县来的。原名“商家院”在明朝时皇帝朱棣南巡时路过此处,当时正值正月看到百姓能够看上大戏,自己感到管理的天下不错,人们的生活不错很是高兴。而当他南巡回来时,已是麦收大忙季节却看到此处还有人大摆戏台在唱戏,便有疑问,向地方官员打听,时下正是大忙季节,人们不忙着夏收夏种,还有心情看戏是怎么一回事?地方官员便上前回答道:此处有员外(也就是富户)就有366户(原来我村有许多的上马台为证)村约每户请戏一天,如果赶上小年,还有一户轮不着的。朱棣听后大惊记在心里。回到京城便起疑心,此处富人太多恐对朝廷不利,边找借口对我庄进行驱散(当时因一户姓邢的犯了一点王法)。于是姓李的户有的迁到了周围的“孙家庙”、“石墙”、“东庄”、徂徕山脚下的“黑石埠”、汶河南边的“歇马亭”,而汶河对面的茶棚,也是当时有户人家为了打听驱散的两个兄弟而建的。茶棚免费为过路人提供喝茶歇脚的地方,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村庄。二是:据传说有位姓李的人看到此处土的肥沃,与大汶口接近不远,并且还有山西人开了个山西会馆,就认为此处可以久留造福万代子孙。于是搭起草棚,在此定居,定居后看到了大汶口人员流通广泛,买卖兴隆,经济确实发达,(汶河又有了刚建的石桥交通方便),于是打听做生意的来龙去脉,听说这里养马卖马生意很好做,于是便做起了这门生意,开始几匹、几十匹后发展到上百匹,不过就是不能超一百匹,如果超了就会自动消失,就是今天买上三批四匹的到第二天再数一数还是一百匹,多着自消,少者自补,真是太神奇了。话又说回来,开始是放养,后来是圈养,也就是让马都在院内喂养,这位养马人很和气,买卖又公平,日子过得很不错,万一有特殊情况也可赊,也可租,总之很讲义气和信用,渐渐地成了远近有名的大商人。一来二去,有的听说有这么好的一个人是哪里的,知情者就告诉他们,这人距大汶口西北方向有五、六里。以后买卖越来越大,三朋六友就提醒他应把这地方起个村名,于是他就说,我是在院子里养马卖马、租马的商人,那就叫“商马院”吧。后来他的为人处世传到了皇上耳朵里了,皇上南巡路过前来私访,通过天南地北高谈阔论的谈话,知道他养的马为穷人使用不收一份银两,不计报酬,皇上分外高兴,于是大喊一声,朕问你叫什么名字,这位商人一听皇上驾到,立刻跪倒在的不敢抬头面向皇上,贫民没有说出真姓,皇上马上说,你做的这些善事很有道理待人礼貌,是我对大汶口文化感动很深,你的“德”性很好,我很佩服,你做的一切事很符合我的心愿,那你就叫“李文德”吧。你是一个很“高尚”的人,那就把你的村名“商马院”改成“尚家院”吧。此后我村的祖先“李文德”就这样传下了我们一代又一代,原先的“商马院”就成了今天的“尚家院”了。(泰安市普查办)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