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以前,济南城里有个名叫鲍全的青年樵夫,天天手不离斧的砍柴,可是仍养活不了年迈的双亲。 有一天,双亲突然得了重病,没有钱请医生,鲍全只好求亲告友,凑了几个钱。大夫一看钱太少,推说没工夫。没有办法的鲍全只好眼看着父母相继去世。鲍全心想,自己是一个堂堂的男子汉,连父母有病都治不起,还有何面目见人?可是,再看看周围像自己一样的穷人太多了,谁去拯救他们那生病的父母呢? 思来想去,鲍全也没想出来办法。猛然间,他想起南山上有一位和尚师傅医道很高,便打定主意向他学医。从此,他每天上山打柴时,就顺便向和尚师傅请教医道。和尚见他心诚,又加他每天帮寺里砍柴、挑水,很受感动,便毫不保留的把医术传授给他。 鲍全很用心,不到一年时间,便能开处方下药了。一听说哪个穷人生了病,不用请,他就去医治。不管大病小病,他都妙手回春,几年中救活了许多穷苦老百姓。他的心地善良远近闻名。 那时,济南城里没有泉水,老百姓就把夏天的雨水蓄在一个大坑里冬天用。水很脏,要是遇上旱年,连这脏水也没有。老百姓只好到财主家去买井水喝。有一年,济南一带一滴雨未下,庄稼全部枯死。人们本来就饿得面黄肌瘦,又赶上瘟疫流行,这可忙坏了鲍全大夫,一天到晚脚不着地。有时开了药方,病人家里连煎药的水也买不起,鲍全便每天早起到离家二三十里的大清河里担水,为那些买不起不的穷人煎药。 这天,鲍全正满头大汗地担着一担水,低头往回走,忽听有人呻吟,四下一看,原来道旁躺着个清瘦的白胡子老头,口吐白沫,眼看就要断气了。鲍全一看这情景,忙放下水桶,取出随身带着的一些药面,用清水给他灌下去。不到一袋烟的工夫,就见老头眼睛慢慢睁开。鲍全轻轻扶他坐了起来。 老头上下打量着他,说:“是你给我吃的药?” 鲍全点了点头。 老头忽然问:“小伙子,是谁让你给我治病的?” 鲍全说:“是我的良心!哪有见死不救的道理啊?” 老头叹口气说:“你这不是救我,是害我呀!” “老大爷,我好心好意给你治病,怎么是害你?” 老头说:“我两眼一闭,就什么痛苦也不知道啦!如今你把我治好了,我一家人全都病死饿死了,只剩我这个孤老头子,无依无靠,这不是活活受罪吗?” 鲍全想了想,便对老头说:“老大爷,我父母都因为没钱治病,先后去世了,我也是一个人孤苦令仃的过日子。你如果不嫌弃,我就拜你做干爹养活你一辈子!” 老头重新抬起头,打量着眼前这个朴实的小伙子,一丝笑意浮上脸颊,他点头同意了。鲍全担着水,扶着干爹,回到家中。干爹看到鲍全一天到晚为穷哥哥们治病,忙得饭也没工夫吃,很是心疼,便说:“全儿,你想治好所有穷人的病可不容易啊!我倒有个办法,可就是不容易办到!” “爹,只要能治好大伙的病,就是截止赴汤蹈火我也不怕。是怎么个办法?你快快说吧!” “泰山上有个黑龙潭,潭里的水,专治瘟疫。你要能挑一担潭水回来,每个病人只要滴到鼻子里一滴,就能消除百病。可就是山高路远,崎岖难行,山上有狼虫虎豹,潭水可不易取啊!” 鲍全高兴地笑着说:“爹,我成天上山砍柴,这点苦算不了什么!你老人家在家看门,有找我看病的,就说我采药去了。我明天鸡叫就走。”第二天鸡叫头遍,天还不亮,鲍全挑起担子就要赶路。干爹拿出自己的拐杖说:“给你这根拐杖,上山爬岭它能省你不少力气!”鲍全接过来,头也不回地向泰山奔去。 鲍全恨不得一下子飞上泰山,担回潭水,为大伙治病。他每天天不亮就上路天大黑才找地方住下,仅用两天工夫便到了泰山脚下。他拄着干爹的拐杖,一点儿也不费力地爬到了半山腰,果然找到了黑龙潭。潭不很大,但深不见底碧绿碧绿的潭水跟琼浆玉液一般。鲍全捧起潭水喝了一口,甘甜清凉。他心想,济南要有这么一潭水该多好啊,又解渴又治病,还能浇地,天旱也不怕啦!赶忙放下担子,便拿起干爹的龙头拐杖,钩住桶系下潭里提水。谁知那杖一见了潭水,比牛劲还大,拼命向深水里钻,鲍全怕丢失了干爹的拐杖,紧攥住不放,可哪里攥的住,连人也被带到水里去啦!鲍全心里直打鼓,不会游水,这回定死无疑了,便便闭上眼等死。这时,就听耳边大水哗哗响,他自己像驾云一样,觉着身子漂漂荡荡。不多一会儿,两脚突然着了地。他偷偷睁眼一看,面前是一片琉璃宫殿,所有门窗墙壁都亮晶晶的耀人眼目。正在惊讶时,从门里走出一位龙颜鹤发的老人,嘴里嘟嘟囔囔地说:“什么人大胆,闯进我龙宫里来啦?”鲍全一听是龙宫,更害怕了,忙向龙王作揖,说:“我为到黑龙潭取水给人治病,谁知一不小心跌进龙宫,请龙王爷不要见罪。” 龙王笑笑说:“不要害怕,你的一片好心,早由我侄儿告诉我了。你既然来到这里,就请安心多住几天,等我送你回去就是。”鲍全这才放心了。可是又纳闷,自己的事龙王的侄子怎么会知道呢?仔细一想,才恍然大悟。干爹那拐杖一定是小龙变的,要不为什么见水它就往里钻呢?但他又不好意思问,只是恳求说:“龙王爷爷,我晚回去一天,不知要死多少人,还是早一天放我回家吧。”龙王说:“ 每年的二月二才能回东海去,顺便也带你回去。再过三天就到了,你就在这里玩几天吧!”鲍全没法,只好住了下来。龙宫里到处是珠宝玉器,绫罗绸缎,吃的更是人间少有的海味佳肴。可这一切都没有引起鲍全的留恋。 好不容易熬过三天,到了二月二,龙王把他请到客厅,亲切地告诉他:“不瞒你说,你救的那个老人,就是我的哥哥。他派侄儿来告诉我,让我送点儿东西报答你。不知你想要什么?”鲍全一听干爹不是凡人,胆子也就大了。他看到刚才龙王给他倒水的那把白玉壶,里面不住的向外鼓突突冒水,喝在嘴里清凉甘甜,便对龙王说:“我别的不要,能给我那把白玉壶吗?”龙王捋着胡须笑笑说:“我这里价值万贯的珠宝玉器多的是,你什么不好要,为什么偏偏要这把白玉壶呢?”鲍全说:“珠宝玉器虽说值钱,可我拿回去对治大伙的病没有用处。这壶里的水,我拿回去就能救活不少病人。”龙王有点儿为难地说:“说起来,这把白玉壶也是件宝物,是我祖上传下来的,里面的水永远也倒不干。难为你的一片好心,又救了我的亲人,你就把它带走吧!”鲍全高兴极了,小心翼翼地把壶揣在怀里,问龙王:“咱们怎么走法啊?”龙王说:“你好好拉住我的衣裳角,不管有什么动静也不要睁眼。几时你觉着两脚落地时,再睁眼。” 鲍全拉住龙王的衣角,闭上双眼,就听“咔嚓”一声霹雳,便觉得身子升到半空中,耳边全是风声,雨声,雷鸣。过了一个时辰,才觉出两脚落在地上。他慢慢睁开眼睛,发现已经站在自己的院子里了。鲍全又惊又喜,心想,这不是做梦吗?摸了摸怀里,那把白玉壶还好好的。他高兴地跑进屋内大声喊道:“爹!”可是屋内空无一人,看看墙上有几行字,原来是干爹留下的一首诗: 鲍全好心天下无, 龙王送给白玉壶。 金浆玉液医百病, 天旱不怕东海枯。 这时,邻人们见鲍全回来了,都跑来看他,挤满了一屋子。大家告诉鲍全:“你走后的第二天,忽然从天上飞来一只仙鹤,落在门前的石桥上。你干爹坐上鹤背向东飞去了。”鲍全这才明白,干爹已经回东海去了。 鲍全从怀里掏出白玉壶,给每人斟上一杯水,大家一喝,有病的顿觉病除,没病的更觉精神爽快。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不多时传遍了全城,来找鲍全治病的人络绎不绝。大家都称鲍全为“神医”。没过几天,消息传到了州官的耳朵里。州官想,我要把这宝弄到手,送给皇帝,最低也要升官加爵,说不定皇上一高兴,封我个当朝一品,那时金银财宝,娇妻美妾,要啥有啥,该多好啊!想到这儿,他便叫来一个公差,说:“你拿十两银子,去鲍全家把他的白玉壶买来。他要不卖,就借来我看看!” 公差来来鲍全家里,说明来意。鲍全知道不卖不行,可是,天这么旱,瘟疫又流行,没有白玉壶,不就断了穷哥们的命根子吗?公差见他支支吾吾不愿卖,便说:“老爷说过,你不卖也行,但要把壶借给他看看。”鲍全知道有借无还,但不借又不行。他忽然急中生智,忙说:“差官大人,这把壶很平常,可它是祖辈上传下来的,实在不能卖。老爷要借去看看可以,但请早日送还!”说着便把他平时用的一把旧茶壶交给了公差。公差没见过宝壶什么样,更不知真假,拿起壶回去交差了。鲍全心里话:“公差是打发走了,可州官老爷认出是假,哪能甘心?一定还要派人来抢夺。”想到这里,他便从壶里倒出一缸清水,准备给人治病用。又挖了个深坑,把壶埋在院子里。 再说公差把壶交给州官,州官怎么也倒不出水来,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这不认货的奴才,这哪里是神壶!赶快把鲍全这刁民给我抓来!”鲍全刚把壶埋好,几个公差不由分说把他拉到了大堂上。州官狡猾地说:“我的白玉壶被你偷去了。藏在哪里啦?还不快说!”鲍全说:“ 我家有把祖传的白玉壶,也被人偷去了,你向我要,我向谁要啊?” 州官气急了,说了声:“给我打!”几下棍棒就把鲍全打得皮开肉绽,但他还是一品咬定壶被人偷去了。州官没法,只好吩咐公差:“去给我搜,挖地三尺也要找到神壶!”几个公差来到鲍全家里,翻箱倒柜,可连白玉壶的影子也没有。他们又找来镢头,逼着老百姓在院子里挖土找壶,挖呀,挖呀,一直挖到天黑,院子里挖成了一个七八丈见方的大坑,还是没有白玉壶。公差们急了,让百姓点上柴禾照明,他们亲自跳下坑去挖,这一挖,真挖到了一把白玉壶。百姓们一见,都急得跺脚,恨不得把壶抢过来。公差见了白玉壶,都喜欢得不得了,一个个去抢壶献功。可是白玉壶像长在那里一样,怎么也搬不动。几个公并有的扳壶嘴,有的扳壶把,有的用棍子撬。他们一起用力,只听“咕咚”一声响,像打了个闷雷,突然从平地下“呼”地窜出一役大水,一窜几丈高,把几个公差冲到半空又跌下来,淹死在坑里。 因这股水窜出的劲头太大,油起的水花撒满全城,水珠落落大方到哪里,哪里便出现了一眼水泉,从此济南变成了有名的泉城。人们喝着泉水,瘟疫没有了;把泉水引到地里,庄稼长的绿油油的。人们为纪念鲍全和他的干爹,就把这泉叫宝泉,把他干爹骑鹤飞去的石桥叫来鹤桥。年深日久,人们根据泉水咕嘟咕嘟向外冒的样子,又把它叫成“趵突泉”了。 黑虎泉 传说古时候,济南有个小村庄,几十户人家,百十来口人。村头有一个泉眼,有碗口粗,水清澈地像个明镜。“咕嘟咕嘟”地冒个不停。村里人洗衣淘米,煮粥做饭,全靠这眼泉子。日子过得太平祥和,大伙就给这泉取了个吉利的名字,叫太平泉。 可惜这太平日子并不长久。有一年早春二月,风和日丽,暖意融融,一派大好春光。正午时分,骤然间乌云满天,狂风大作,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突然,闪电划过,一道霹雳把天劈为两半,一条青龙张牙舞爪地从天而降,一头扎进了太平泉中。从此,这个小村庄就没了太平。 青龙霸占了太平泉,经常兴风作浪,扰得村民苦不堪言。有的年轻女子到泉边洗衣服,竟被青龙劫去!渐渐的,人们宁可多跑几里山路去山泉打水,也不敢再用那太平泉水了。 人们没有办法,只好屈从了青龙的淫威,时常备好牛羊果品,到泉边焚香祷告,央求青龙体恤民情,保一方平安。 村里有户姓李的人家。李家婆娘四十多岁生了个男孩。这孩子长得像黑炭似的,李老汉给他取名叫黑哥。黑哥从小力大无比,胆大心细。长大了以后膀大腰圆,身高八尺,人人见了都夸他是条好汉。李家有个邻居刘寡妇,她家有个独生闺女叫虎妹。这虎妹长得眉清目秀,心灵手巧。虎妹和黑哥同年同月同日生,从小青梅竹马,情投意合,形影不离,好得就跟一个人似的。 黑哥十二岁那年,村里人为了祭青龙,杀了他养的一头小黄牛。这牛是黑哥从小喂大的,杀了它无异于剜了黑哥的心头肉。他从此恨透了青龙,立志要把恶龙除掉。 这天又是一个祭日。黑哥来找虎妹,却看到虎妹正在院子里痛哭。原来这回的祭品是虎妹养的两只小山羊。黑哥一把抓住虎妹的手说:“虎妹,别哭了!等俺练好功夫,一定把恶龙杀掉,替小山羊报仇!“ 从此以后,黑哥就天天习武,虎妹总在一旁陪伴。有一天晚上,黑哥在睡梦中,突然眼前一片金光,只见一个白胡子老头走到他床前,说道:“小伙子,你真有决心杀死恶龙吗?”黑哥说道:“俺有决心!还望您老能指点迷津!”老人拈着白胡子,连连点头,说:“好!有决心就好!我就是千山佛祖……”“千山佛祖?啊,佛祖,请受弟子一拜!”说罢,黑哥连叩三个响头。“好,我就收了你这个徒弟。每天三更,你就上南山山腰找我,我授你武功!” 从那以后,黑哥天天三更上南山,五更才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从此黑哥练就了一身武功。这时,黑虎的父母和虎妹的娘也为他俩定下了终身,可黑哥和虎妹坚定地说:“恶龙不除,绝不成亲!”。 这天三更,黑哥又上了南山,佛祖突然解下身上的龙泉宝剑交与黑哥,说:“快回去救虎妹,今日就是你和恶龙决一死战的日子!”黑哥立即向村子奔去。刚到村头,便听见虎妹大喊:“黑哥快来救我!”恶龙抓了虎妹正要走,黑哥拔出宝剑就朝恶龙砍去。恶龙丢下虎妹,闪过宝剑,掉头就朝黑哥扑来。一时间,只杀得天昏地暗,飞沙走石。黑哥越战越勇,青龙也不示弱,口吐白雾,张牙舞爪,向黑哥头顶压来。虎妹眼看黑哥躲闲不及之时,急中生智,抓起身边的一块白石头就朝恶龙狠狠地砸去,不偏不斜正中恶龙的眼睛,恶龙疼痛难忍,一声怪吼,扎进了池底。那块白石坠地,化作了一股清泉。 黑哥这时赶到泉池边,一个猛子扎了进去,与恶龙进行殊死决斗。这时,只见泉池里水花四溅,波浪翻天。大约战了三百回合,恶龙因伤体力不支,战不过黑哥,妄想逃窜,就“呲”的一声窜出水面。说时迟那时快,黑哥飞起龙泉宝剑“嗖”的一声插进了青龙的咽喉。青龙哪顾疼痛,没命地向南飞去。逃了没多远,就一头栽了下去,立即化作一座青山,就是今天济南的青龙山。 虎妹站在泉边,看到黑哥一直没有浮出水面,但见鲜血染红了泉水。“黑哥啊,你等着俺,你等等俺呀!”随着一声撕心裂肺的哭喊声,虎妹纵身跳进泉中!接着,只听“轰轰”两声巨响,立刻又冒出了两股泉眼,哗哗的泉水喷薄而出。 人们为了纪念黑哥和虎妹,就把太平泉改名为黑虎泉。而那块白石化成的泉,就是今天与黑虎泉隔河相望的白石泉。(红玉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