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地名
桃花石
时间:2016-11-23 11:11

在荣成的最西边,离大虎山不远的地方,有块奇怪的大石,粉红粉红的颜色,像头狮子斜卧在那里,人们都称它为桃花石。就在这桃花石上,曾发生过一个优美感人的故事。

传说,很多年以前,有户姓胡的老人,在北京西门外,挖了一口甜水井,靠卖水维持生活。他雇了一个伙计名叫高春,老家就是桃花石南边的小村子,村名“桃花屯“。这高春年约二十多岁,膀宽腰圆,虎头虎脑,两只憨厚明亮的大眼睛,见人就会笑笑,一身的腱子肉,有用不完的力气。他干活从来不挑不拣,更不偷懒耍滑,无论寒冬酷暑,不管雨天雪夜,他总是按时把水送到居民家里,从不误事,胡掌柜从心里喜欢他。

这天,正是端阳佳节,等高春送完水,中午已过多时,他赶忙把水桶放在院子里,准备进屋吃饭,不料,刚一进屋,就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只见炕上躺着一只老狐狸,旁边桌子上的酒菜,残缺不全。高春以为准是这只老狐狸偷吃了掌柜的酒菜,醉卧这里,不料,刚一转身,适才那只老狐狸魔术般地不见了,坐着的竟是自己的胡掌柜。这是怎么一回事?正当高春疑惑时,忽然胡掌柜问:“高春,刚才你看到什么没有?”高春是个精细人,他从胡掌柜那惶恐的神色中,一下子全明白过来,原来自己掌柜的是只狐狸精,今天酒醉现形,他怕自己识破,故而试探,如吐真情,恐有大祸临身。所以撒谎道:“我刚回来,什么也没有看见。”胡掌柜见他手里还拿着担杖,信以为真,也就不再追问,忙改口道:“天已过午时,快吃饭吧!以后要按时回来吃饭,我因有客,提前吃了,你别见怪。”说罢,晃晃荡荡走出门去。

转眼半月,一天,高春挑水走在街上,忽听有人喊他,回头一看,是个不相识的青年,忙问:“什么事儿?”青年压低声音问道:“听说你们掌柜的是狐狸精变的,不知是真是假?”高春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事怎么会被他知道了?再一想,胡掌柜从来没做坏事,对自己也不错,要是吐露真情,岂不害了他?他想到这里,决心为掌柜的遮挡一阵。于是,假装生气地说道:“小伙子,别胡说,这是谎言,是谁污蔑我们掌柜的!”说罢,扬长而去。刚走不远,又遇到一个中年妇女,怪声怪气地问道:“高春呀,听说端阳节那天,你们掌柜的变了只狐狸,这是真的吗?”高春一听,十分纳闷:她怎么知道这件事儿?于是,问道:“你听谁说的?”那个妇女不慌不忙答道:“我到关东听说的。”高春生气了,厉声吼道:“这是谣言,是糟蹋我们掌柜的。谁再这么说,小心我的铁拳!”说罢,头也不回地走了。

他边走边想:当初这事,只有我一人知道,如今,怎么这么多人知道?如果传到掌柜的耳朵里,他会疑心是自己在外边说的,事到如今,不如早早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忠厚的高春,万万没有想到,所遇之人,都是胡掌柜为了试探他而变的。高春越想越怕,于是,借口要回家探望老母,向掌柜提出了请假要求。

再说,胡掌柜经过一番试探,觉得高春确实忠厚,更加喜欢,他感到高春来京已经十多年,一次没有回家,也该回家看看了。临走时,他托高春带封家信,地址就在桃花石。高春听了,十分惊奇,忙问:“桃花石只是一块大石,没有住户呀!”话掌柜笑笑说:“你在大石前说三遍:‘石门开,石门开,北京有人捎信来!’石门就会自开,就会有人出来接你。”高春记住了掌柜的话,收拾好了行李,便急急登程赶路。

一路上,晓行夜宿,走了三十多天,终于回到家乡。他想起受人之托,便先到桃花石去,按照掌柜的吩咐,站在大石旁边说道:“石门开,石门开,北京有人捎信来!”说也奇怪,当说到第三遍时,果然两扇石门呼呼拉开。高春往里一瞧,阳光耀眼,红楼一片,莺歌燕舞,花木灿烂,好一座美丽的大庭院!不多时,出来一位小姐,只见他目如秋水,脸似桃花,身材窈窕,发如墨染,年龄不过十七八岁,天仙一般美丽。见了高春她施礼问道:“小哥哥,有什么事情?”高春赶忙从怀里掏出书信,低着头,羞答答地递给姑娘道:“给你们送信来了!”姑娘伸出细嫩洁白的素手,接过书信道:“多谢小哥哥,请屋里歇歇!”高春想,这么好的地方,理该进去看看,可是再一想,不能盲目进去,忙问:“小姐,你家里都有什么人?”姑娘答道:“只有我一人!”高春一听,心里“咯噔”一下,暗暗庆幸:多亏问了一句,要是盲目进去,一男一女多么不便,如果传扬出去,岂不惹人笑骂?想来想去,还是不去为好。他说:“家有老母,我得赶快回去看看,天色不早,我要走了。”小姑娘一把拉住,夺下钱褡,说道:“等等,我给你一点东西带回家。”说着跑回屋里,一会儿,她送出满满一钱褡黄豆芽儿。这一来,高春可着急啦,他想:捎封信还用破费人家,这太不应该了。他说什么也不拿,把豆芽儿全逃出来,拿着钱褡便跑,不多时,来到家里。

回家后,母子诉罢久别之情,就要生火做饭。高春想起钱褡里还有半斤虾皮,赶紧取出,不料,带出几粒黄豆芽儿。他知道这是在桃花石漏掉的,也没在意,伸手放在锅台上,便忙着帮助母亲做饭。忽然金光四射,满屋生辉。娘儿俩十分惊奇,抬头一看,原来是金光来自那几颗黄豆芽身上。仔细一看,可了不得,豆芽儿全是金的,摸一把还铮铮作响。高春暗吃一惊,幸亏先前没有收拿,要是拿了人家这么多金子,怎么能对得起老掌柜的。

一会儿,饭菜做好,母子刚要吃饭,忽然一位美丽的姑娘闯进门来,高春一见,就是刚才那位姑娘。母子二人扫的扫,擦的擦,把炕收拾干净了,赶忙请姑娘坐下歇歇。姑娘也不嫌屋子脏乱,大大方方坐在炕沿上,说自己家住桃花石,名叫胡凤英,奉父命前来投亲。高春一听,这才明白,原来她是桃花石那位姑娘,她的父亲就是自己的胡掌柜。

高春想起自己家境贫穷,哪能叫这么漂亮的姑娘跟着受罪,所以说什么也不应允,急得姑娘快要哭出来,哀求道:“小哥哥,你不要信不过我吃糠咽菜我不怕,山上下地我能行,咱有一双手,还怕日子过不好?”可是,任凭姑娘怎么说,高春还是不答应。最后,姑娘只好退出门外。高春拾起锅台上的金豆芽儿,要送给姑娘,可是追到门外,姑娘不见了。

这事,高春惹得母亲一肚子不高兴,她埋怨高春太傻,不该把这么美丽的姑娘推出门去。后来这事传到本村大财主于田力耳朵里,他想:“有这么美的女人,有这么多的财富,瞪着眼不要,真是太傻了。”他秘密访问到石门的暗号儿,学着样子,也到桃花石旁叫道:“石门开,石门开,北京有人捎信来!”可是任凭他喊破嗓子,石门还是紧闭不开。财主发火了,他喊来家奴,带着铁钎、锤头,要劈开这个大石。说也奇怪,刚要动手,忽然家奴来报:“大事不好,家院起火了!”于是,家奴们一窝蜂似的跑回村子救火,可是赶到家里,已经烧得片瓦没剩。大财主于田力,气得瘫软在地,一口气没喘上来,就命归西天了。事后,人们都说,于田力的心不好,所以才招来这场大祸。

转眼,两个月过去了。这天,高春娘儿俩正在家里吃午饭,忽然走进一个讨饭的女子,衣服褴褛,面黄肌瘦,愁眉苦脸,十分可怜,看样子,年龄就在二十岁上下,一进门儿,还带着一股酸臭味儿。经高春盘问,这才知道她是外地人,家里只有她自己,去年,她的老母身患重病,家产买完,也没能治好,终于去世了。为了殡葬她的母亲,只好剪下自己的头发,换了几个钱,办完丧事。她家里什么也没有了,只得四处流浪,讨饭为生。

高春母子二人听了,连连称赞:“真是难得的一片孝心!”赶紧招呼姑娘坐下吃饭。姑娘说什么也不肯,她说:“我是一个讨饭的,但受不起这样的厚待,你们如果有残渣剩饭,赏给我一点儿,我就感恩不尽了。看样子,我也活不了几天,如果真有灵魂的话,等来世再报大恩大德。”

高春母亲听了,更加怜爱,赶紧安慰道:“姑娘放宽心,你的病会好的,你就在我们家里养病吧!”说着,硬把姑娘拉到饭桌旁坐下。高春端起饭碗逼着姑娘吃,姑娘一见,盛情难却,也只好坐下吃饭。

高春见她狼吞虎咽,知道一定是饿得很厉害了,于是,自己有意不吃,省下饭菜,好为姑娘充饥。高春又见她发乱衣脏,等她吃晚饭,赶紧请她洗刷干净,又找来衣服替她换上。姑娘十分感动,赶紧跪在地上,叩头谢恩。

这姑娘身勤手巧,白天跟高春上山干活,晚上回家绣花织布,一时也闲不着。说也奇怪,经她的手种出的庄稼,处处丰收;经她的手秀出的花衣,拿到市场出卖,价格高,主顾多。就这样,高春家的小日子,越过越红火,全家人脱去破衣烂衫,换上新衣新裤,吃上白米细面,修起新房新院。高春还特为姑娘买了一套好看的衣服,她穿上新衣新裤,显得更年轻了。

这天,姑娘提出要走,高春娘见她和儿子和睦团结,形影不离,心眼又好,想留她给儿子当个媳妇,于是,便试探了几句。姑娘一听,红着脸说:“谁知小哥哥愿意不愿意?”高春娘又赶紧去问儿子,高春说:“她是一个可怜的人,心眼儿好,手脚又很勤快,只要人家愿意,我没说的。”高春娘一见事情商量妥当,高兴得马上给他们办了喜事。说也奇怪,结婚后,姑娘突然变成二八佳人儿,美极了。高春看着看着觉得奇怪,忙问:“你怎么真像桃花石的那位姑娘?”姑娘抿嘴一笑“你真有眼力。”高春一下子明白了,感动得留下眼泪,想不到她为了爱我,费了这么多的心思,吃了这么多苦头儿,实感对不起。于是,握着妻子的手,难过地说:“当初没收你,是怕你跟我受罪呀!”姑娘原谅道:“你也是一片好心,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更爱你!”高春激动地说:“希望我们能像桃花石那样,不怕风吹雨淋,天长地久不变心。”姑娘点点头,紧紧贴在高春怀里。

 

                                    

    作者: 姜宗怀 联系电话:15662327176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