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构建“三位一体”养老护理员队伍培养模式
近年来,滨州市把养老护理员队伍建设作为提升养老护理水平、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举措,坚持“政策扶持、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社会参与”的工作理念,通过整合民政政策扶持与资格鉴定、院校职业培训、家政养老服务三方资源,探索建立具有滨州特色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培养模式。一是突出民政部门政策扶持和资格鉴定导向功能。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从事养老服务工作力争年内培训养老服务从业人员600人,并全部实现持证上岗。2014年,滨州市设立了民政行业养老护理员技能鉴定点,作为养老护理员培训、鉴定能力“一站式”服务基地。今年5月11日,具有国家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鉴定能力和鉴定资质的民政部滨州鉴定站揭牌仪式在滨州市社会福利院举行。二是加强市技术学院养老护理员培训功能。滨州市技术学院作为民政部培训中心养老护理员鉴定培训基地,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面积2600平方米的国家级养老护理员培训示范基地,通过与民政部培训中心、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等单位签订养老护理员培训项目协议等方式,积极承接本地学员定向式岗前培训、订单式岗中轮训和外地市学员开放式自愿参训,现已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养老护理员306名。三是提升家政服务公司养老护理员就业管理和劳务输出服务功能。发挥家政公司等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和其他新增劳动力改变择业观念,参加养老护理员培训鉴定。经家政服务公司推荐并被国际劳务输出的,该公司可按照培训费5%的比例,从当地财政领取扶持基金。家政公司每鉴定考试合格200人,财政给予1万元市场营销宣传费。目前,“好大姐”家政服务等一大批养老服务品牌在滨州逐步叫响。
【打印此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