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位于我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 与浙江、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毗邻。江西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之美誉。江西的地名包含着丰富的自然地理信息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印记了赣鄱大地千百年来地理、政治、文化等变迁的历史足迹。在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宣传工作中,我们立足赣鄱文化,拓宽宣传载体、丰富宣传内容、创新宣传形式,使得地名普查工作家喻户晓、老少皆知。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优化宣传载体,突出一个“新” 以新媒体为载体。开通了“江西省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微信平台和QQ工作群,加强省、市、县区划地名网站管理,及时发布普查信息;与《江西民政》杂志合作,开设地名普查宣传专栏,从今年3月开始,每期刊登4-5篇地名故事,展示江西地名风采,挖掘、弘扬我省优秀地名文化。 以道路标牌为载体。在城区人流密集的街道设立地名普查宣传标牌,不定期向社会推送宣传信息。充分利用村居委会、学校宣传栏,电子触摸屏等资源设置地名普查宣传专栏,及时宣传地名普查知识。 以重大活动为载体。各级普查机构借助地名普查动员、试点等关键节点和地名普查主题宣传活动等有利契机,在电视、广播、报纸、微信等媒体刊发报道100多篇。 二、深化宣传内容,突出一个“广” 我省在认真完成国务院普查办部署的规定动作外,积极创新,搞好自选动作,丰富宣传内容,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制作了一批地名宣传资料。在国务院地名普查办下发的宣传资料的基础上,设计制作了一批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等红色地名,滕王阁、庐山等绿色地名为主题的海报、展板、宣传手册,使宣传内容更贴近群众生活。 展示了一批地名文化成果。在2014年12月31日全国地名普查集中宣传活动中,集中展示了近年来地名文化建设成果,如《南昌名典》、《吉安地名故事》等, 并向社会各界免费发放带有地名普查宣传简介的标准地名图5000份,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面向全社会开展省界地名文化图片、地名门联征集,地名优秀论文评选等活动,推动地名普查与地名文化建设同发展、共促进,丰富宣传内容。 三、强化宣传形式,突出一个“多” 开展集中宣传活动。2014年12月31日,全省各级普查机构在中心城区、人流密集的广场设立地名普查宣传点,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现场咨询解答等方式开展集中宣传。全省共出动宣传人员1000余人,发放宣传资料20余万份,接受群众咨询达50余万人。 地名普查进军营、进学校。我省各级普查机构深入军营、学校,设立普查宣传点,通过播放地名普查宣传片,召开座谈会,宣传地名普查目的、意义和工作内容,展示地名文化成果,使广大官兵、学生更为直观、形象地了解地名普查,提高支持、配合、参与地名普查的积极性。 张贴宣传海报到乡村。在交通要道、乡镇醒目位置等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设置地名普查宣传展板。全省共悬挂标语10000条,每个乡镇至少张贴了宣传海报6张,每个村(居)委会都设置了地名普查宣传栏。部分县区组织锣鼓队、宣传车到乡村主要街道流动宣传,起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我省在地名普查宣传方面做了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与民政部的要求和兄弟省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好经验、好做法,创新思路,强化措施,推动地名普查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为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今年我们着重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进一步拓宽宣传平台。在江西区划地名网开设地名普查专栏,设置地名普查工作动态、经验交流、地名风采、地名查询等栏目,进一步完善地名普查宣传平台。继续与《江西日报》、中国江西网等媒体合作,开辟专栏宣传地名普查工作,扩大地名工作影响力。 2.进一步开发地名普查宣传产品。设计制作一批反映江西地名特色的音像制品、宣传资料,结合我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拍摄地名普查工作记录短片,规范地名普查操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3.继续开展地名普查集中宣传活动。除认真完成国务院地名普查办部署的宣传工作外,结合我省地名普查试点工作,在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集中宣传普查先进经验和典型事迹,展示普查工作成果,掀起普查宣传新高潮。 4.开展“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落”等地名文化遗产推荐申报工作,推动历史地名普查工作,更好地挖掘、保护和弘扬地名文化,丰富江西地名文化内涵。 5.进一步加强地名普查宣传队伍建设。建立完善地名普查信息报送制度,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各地加大宣传工作力度,通过专题培训等方式,切实加强宣传人员写作水平,提高宣传质量。来源: 国家地名普查 时间:2015-05-08 16:4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