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舟山市紧紧抓住新区建设的契机,以服务新区经济建设、发展新区海洋文化为切入点,自觉融入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挖掘潜力,多措并举推进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建设。 一、以舟山新区建设为指引,积极传承和弘扬地名文化 在新区批复以后,舟山市筹集社会资金先后出版了政区地名图、城区地名图、重点岛屿图,领导决策参考图、交通旅游图、舟山群岛新区地图集等数十种纸质、丝绸质地图和地图集,扩大了地名工作的社会影响。通过政府拨款、省市社科联资助和作者个人出资等方式,舟山市分专题、分层级开展各种地名文化研究,出版了《舟山群岛地名文化坐标》、《舟山群岛史话》、《嵊泗岛屿图集》和《西方人眼中的近代舟山》等地名文化产品,打响了地名文化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地名工作的社会知名度。舟山市在地名文化专项经费不足的情况下,积极发挥地名委员会的作用,依托无居民海岛地名工作资料和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试点工作成果,整合旅游、文化、发展改革、国土资源、交通运输、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力量,努力推进地名文化建设。舟山市还在报纸上开辟“寻找身边的地名故事”专栏,通过电视台拍摄“下基层、海岛行”宣传片,多角度、全方位开展地名文化普及工作,强化社会大众关注地名、参与地名文化讨论的意识。 二、以“数字城市”建设为契机,致力于提升地名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 以地名网建设为先导,舟山市发布了内容完整、经济实用、查询方便的电子地图,并将其链接为当地政府门户网等重要网站的权威地图,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舟山地名网开通以来,网站点击量居全国各基层地名网站的前列。依托地名普查成果资料,舟山市以地图、卫星影像和地名信息为基础开发建设了海岛地理信息系统,形成了以地名管理为主体的民政地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地名数字化管理,为政府提供了准确的地名地址库,为申报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提供了丰富的基础地理信息。 三、以地名人才建设为龙头,努力建立高素质的地名工作队伍 在新区改革过程中,舟山市保持了地名工作机构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形成了厚实的人才队伍,为地名文化和地名信息化建设筑牢了人才基础。由于地名工作专业性强,舟山市积极争取组织部门支持,制定了地名管理工作干部可以不参加轮岗的特殊政策,保持了地名干部队伍稳定性。舟山市还通过编制外聘用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努力将地名专业学科带头人纳入高端人才建设体系,为地名工作人员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加强学术交流和评功评奖提供了机会,大力解决了地名人才的待遇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