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市沾化区探索“1+3+3”新机制促进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
近年来,滨州市沾化区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业发展,以满足老年人服务需要、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为目标,创新发展模式,强化工作措施,完善体制机制,探索构建了以数字化养老服务系统为纽带,以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乡镇敬老院和农村幸福院3级政府养老机构为主体,以益寿德老年公寓、子梅养护院和养老康复中心3种“私人订制”模式为辅助的“1+3+
一、创新数字化养老服务系统平台,实现全区养老服务信息全覆盖
坚持“民建公助、政府引导、社会运作、专业人员与社会志愿者相结合”的工作思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按照“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助”的要求,投资360万元,运用现代化电子网络技术,开通了 “8192199”居家服务一键呼叫网络平台,建成覆盖城乡、高效便捷的居家养老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为全区7万多名60岁以上老年人尤其是低保、分散五保、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困难群众,及时提供集家政服务、医疗服务、行动定位服务等项目于一体的社会养老信息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资源共享信息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养老服务系统共受理养老服务呼叫6000人次,提供医疗信息服务2800人次、家政服务2500人次、其他服务700人次,收到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二、健全区、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实现政府养老服务闭合式发展
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推行政府购买养老服务方式,为孤寡老年人、半自理和不能自理的困难老年人提供低偿居家养老服务,初步构建了区、乡(镇)、村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有效推动了政府养老服务闭合式发展。
一是城区7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有效解决了城市老年人日托养老服务的问题。按照“因地制宜、实际实用,多策并举、方式多样”的思路,充分整合和利用现有设施及闲置资源,通过置换或转变用途等形式,盘活存量资产,计划总投资1800万元,在城区建设7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覆盖所有城市社区,为各社区生活不能完全自理、日常生活需要一定照料的半失能老年人提供膳食供应、个人照顾、保健康复、休闲娱乐等日间托养服务,从根本上解决城区老年人的日托养老服务问题。截至目前,共投资1500万元,先后建成富国、城西、城中、明珠、大王等5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并已全部投入使用,全区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总床位达到350张以上;今年还将建成富源、城北2处城市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基本解决城区老年人的日托服务需求。
二是乡镇11处敬老院从根本上破解了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的难题。抢抓上级扶持敬老院建设的机遇,持续加大敬老院建设力度,共投资1.5亿元,新建冯家镇、下洼镇、富国街道、富源街道和大高镇5处高标准敬老院,并对泊头镇、黄升镇、利国乡、下河乡、古城镇、滨海镇6处敬老院进行升级改造,全区敬老院床位达到970张,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86%以上。泊头镇敬老院创新“以园养院”模式,通过开发院内及院外老洼地块,建起占地20多亩的经营发展基地,划分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区、生态养殖区和百果园种植区三个功能区,在确保入住老人“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依靠基地销售收入改善敬老院生活,实现用经营的理念办好养老公益事业,成功破解基层敬老院经费不足的难题。
三是农村50处幸福院成为互助养老的新乐园。为满足农村空巢老人、孤寡老人和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和生活需要,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多方参与,多策并举、实际实用”的思路,投资2000万元,进一步盘活村级闲置的办公、学校等场所,通过置换、购买等形式进行改扩建,全力打造农村互助养老的新乐园。去年以来,先后建成农村幸福院28处,为农村65周岁以上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散居的五保老人等提供白天相聚交流、共同娱乐消遣、互相帮助照料、可以就餐临休、随时回家自便、提供精神慰藉的场所,设有餐厅、厨房、休息室、室内活动室、室外健身场地,建筑面积均在
三、推行3种“私人订制”模式,实现社会养老服务方式多元化发展
随着养老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村养老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理念逐渐被更多人所接受,沾化区探索了亲情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五位一体”康复疗养和医养结合服务等3种“私人订制”模式,以社会养老服务方式多元化,推动养老服务水平的大提升。
一是亲情化服务与人性化管理模式。益寿德老年公寓是一家集养老、康复、护理、日间照料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养老服务机构。多年来,该公寓始终秉承“一切为老人着想、视老人为亲人、竭诚为老人热情服务”的宗旨,采用“平房小院”建设方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吸引周边58位老年人入住,努力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个性化服务,倾力打造政府关心、老人舒心、儿女放心的温馨家园。
二是“五位一体”康复疗养模式。子梅养护院依托子梅诊所成熟的医疗资源,利用其培养出的一批临床经验丰富的中、西医专家和护理人员,将养老服务与康复疗养有机结合起来。探索出医疗卫生、康复理疗、养老保健、文化娱乐、临终关怀“五位一体”养老服务模式,主要设置康复疗养区、体能锻炼区、文化娱乐区、医疗保健区、工疗区、农疗区,还设置具有特色的《回味屋》、《生日屋》等,服务形式多样化,服务方式人性化,实现“大病提前预防,小病不出院内,病中床前养护”。
三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正在建设的区养老康复中心,占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