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梅生被一群“老顽童”“欺负”了,可他看到老人们这么开心,刘梅生说:“比挣多少钱都强!” |
 |
刘梅生和老人们在荒地上建起了大棚,收获的不仅仅是瓜果蔬菜,更是一种喜悦与幸福。 |
 |
李召风(右)有一个患重度风湿的妻子和一个智障儿子,刘梅生给了他们一家更多的关照。 |
 |
对工作人员,刘梅生要求很严。他说:“我每天都检查。老人的头发、身上不能有异味。” |
 |
和老人们打扑克,有人会耍赖,刘梅生有时也爱跟他们“较真儿”。 |
 |
刘梅生购置了锣鼓等文体用品,丰富老人们的精神生活。 |
□记者 房贤刚 通讯员 陈方明 王金成 报道
7月27日,在沾化县泊头镇敬老院的餐厅里,欢笑声、喧闹声此起彼伏,院长刘梅生组织大伙为几位老人集体过生日,他还自掏腰包,为每位老人送上一个蛋糕、一只烧鸡。
“刘院长,别光你给俺这些老人们过生日,俺们也得给你过个生日!”说着,几位老人争抢着给刘梅生戴上了生日王冠,并学着电视上的样子,把蛋糕抹到刘梅生的脸上,表达他们对这位院长的爱戴。
这一幕是55岁的刘梅生没想到的,他感到无比欣慰。
刘梅生年轻时担任过原泊头乡政府水利站站长。1994年,借着政府鼓励“下海”大潮,他毅然办理了停薪留职,干起了建筑和水利工程。经过近20年的打拼,他有了丰厚的积蓄,成了当地的致富能人。然而,善良厚道的刘梅生一直有一个孝老敬老情节,以前每年中秋、重阳、春节等节日,他都要到镇上的敬老院慰问老人,捐钱送物不计其数。
201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刘梅生听说镇敬老院的老院长退休了,刘梅生就主动请缨当院长。镇领导一开始以为他是说着玩的:他能放着一年赚几十万的工程不干,去当一个月工资仅有1千多元的院长?可是刘梅生说:“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这是孝敬老人的好机会。工程让别人去干,我专心全职伺候老人,要干不好可以立即辞退我。”镇领导这才相信了他,泊头镇党委书记崔清连说:“大家早就了解刘梅生,其实他真想干,就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了!”
家人不理解,朋友们也不理解,甚至敬老院的老人们一开始也不接纳这个“大老板”,怀疑他是不是另有所图。
然而,刘梅生到任后,老人们的生活巨变令人印象深刻,“俺们现在的生活真好!星期二和星期五吃包子,星期三炖鱼,星期四吃丸子,每顿菜里都有肉,比在家里的生活还好,俺都盼着多活几年,好好享享福。”来自南徐村的老人万里兰说。
刘梅生从细节抓起,要求护理人员每周至少给老人们洗两次头,他会不定期抽查,如果闻到哪位老人头发上有异味,就直接找负责护理的人员问责。
“刘院长每个月都为老人们过生日,带老人去看病,过年过节为老人们添置新衣服,这些都是刘院长自己掏钱。”敬老院副院长刘冠青说,“现在老人们对刘院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亲。”
刘梅生说:“只要你拿这些老人当自己的父母伺候,老人们肯定会信任你,他们更会拿你当亲人。”去年,刘梅生本来在自己家过生日,可是老人们不知怎么知道了,自发凑了5000多元钱,要给院长过生日,这真让老刘始料不及,不禁热泪盈眶。他立即把钱退给了老人们,还自己掏钱给全体老人买了排骨,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
刘梅生不但与护理人员悉心照顾老人们的生活起居,他更注意观察每位老人的情绪变化,竭力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老人们老家有啥事儿,他就塞给老人几百块钱,让他们体体面面地回家当长辈,对此,老人们更加感激。可是这也让老刘陷入了思考:政府拨款也只能保证老人的基本生活,但要让老人们手里都有点钱,日子过得更好,光靠他自己掏钱也不是长法,钱从哪里来呢?
他开始琢磨敬老院外的那片荒地。“在荒地上建一座生态园,利用自己多年的经营经验干起来,将获得的收入用于补贴老人生活,岂不是长久之计?”去年,在县民政局和泊头镇政府的支持下,刘梅生出资20万元,在敬老院南侧流转了20多亩荒地,建了4个蔬菜大棚、1个养殖场、1个百果园,生态园有了雏形,不但为敬老院带来了效益,也为院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提供了赚外快的机会。“老人的生活更加丰富了。”泊头镇民政办主任陈俊青说。
来源: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