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会想,我的房子大了,开上车了,工资也高了,但是我的幸福感、幸福指数却没有同步增长。对个别人而言,反而更糟了,这是一个严峻的问题。现在每年有大量的抑郁症患者。经过调查,这些抑郁症患者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家、有钱人、成功者。他有钱了,成功了,怎么反而抑郁了呢?是因为他出现了心理危机,心理得不到平衡。因为他有钱,还有比他更有钱的;他成功,还有比他更成功的。欲望膨胀的速度超过了财富积累的速度。人的不满足、不知足,形成了这种失衡。失衡严重了、放大了,精神就容易崩溃。抑郁症患者,导致国内每年有25万人自杀成功。
大家奇怪,怎么还有自杀成功,不成功的?抑郁症走到极端,就很容易走到这条路上来。在中国,每隔两分钟,就有一个人自杀成功。有多少不成功的“大家知道吗?8个不成功的。大家想想看,25万成功的乘以8,一年想自杀的人有200万!很大一个数字。为什么选择这种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呢?一定是自己的心理纠结问题,无法排解了、失衡了、崩溃了。心理危机已经到达了难以逾越的程度,只好用这种方式解决。
我们的传统文化能不能解决呢?当然能!传统文化就是来修心、修身的,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我们就会发现,人应该活的平和、喜悦、开心、快乐。无论是人与自然,人与人,还是我们人自身,传统文化都是解决我们难题的最好途径。而且这一点已经不是我们中国人自己的认识了,现在全世界政治精英、科技精英、文化精英逐渐都在形成这样的共识。
既然我们的传统文化这么好,我们该怎么弘扬?传统文化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光那些古圣先贤的经典著作,你穷其一生也未必能读多少,知道多少!那么,最好的切入点是什么呢?就是孝道!孝道是我们中华文化共同的根基,是我们中国人共同的根基。
孝道该怎么学?怎么做?从三个层面,孝为何意?孝有何用?孝该怎么做?
我从自己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体会。孝这个字,是上面一个“老”、下面一个“子”的会意字,两部分合成一个字。孩子小的时候老人领着孩子走,当老人老了走不动的时候呢,孩子背着老人走,一个字一目了然,老祖宗创造的汉字、方块字了不起,有智慧。
大家看,“孝、效、笑”这三个字,一个是孝的本意,一个是孝的方式,一个是孝的结果。孝的方式就是效仿。孝不是用嘴说的,是一代代传下来的,身教重于言传。比如一家人坐在这里,爷爷奶奶在这坐着,爸爸妈妈两边坐着,边上还坐着一个心肝宝贝。这一个独苗,一个独生子,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爸爸就拿起筷子了,这爸爸的第一口菜,一个大虾,夹给谁呢?爸爸不说话,他把这个虾夹到他爸爸那里。儿子就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也会把他碗里的虾夹到爸爸碗里,这就叫教育,这就叫效法,这就是我们孝道的传承。
几千年来,我们的孝道就是用这样的方式一代代传承下来的。但是,我们现在很多父母不明白!认为我就一个家,我就要给我心爱的宝贝,就要给我这一个独苗。结果,这儿子就觉得这是理所应当的,因为家里就我一个小孩,是应该享受的。如果每个父母都懂得身教重于言传这个道理,用身教重于言传的方式让你家的孝道代代相传,你的结局一定是开心的、快乐的、是笑的。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古圣先贤在两千多年前就看到了人的基本关系五伦大道: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如果你处理好几个关系的话,你就是按道行驶,你的一生就会很顺畅,所以称之为人伦大道。到21世纪了,这个关系难道就没有变化吗?看看我们周边,看看我们的所有关系,基本关系还是没有变化。
可以用纵横两条线来概括我们的所有关系。纵的这条线,我们老祖宗称之天地君亲师。过去家里都摆天地君亲师排位,这是要敬的,是要供的。横的这条线是夫妇、兄弟、姐妹、朋友、同事、同学。纵的这条线和横的这条线有一个交集点,这个交集点就是孝!如果你把这个孝做好了,这两条线就能理顺。
明白五伦大道的道理,按照这个道去行使,你就是叫有德,这就是道和德的由来,得道之人谓之德。现在讲道德建设,首先我们要明白道。我们在这个社会上,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要有一个位置,比如一个男人,首先你是一个儿子,那长大一点,你可以成为一个父亲,再长大一点,你就可以成为一个爷爷。当你成为一个父亲的时候,你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工作以后你还可以成为一个员工,成为一个领导。一个人的一生的角色要变换很多次,但是你在本位的角色,做好你这个角色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种德!
做儿子的本分是什么?是孝!孝敬好我们的老人。兄弟的本分是什么呢?是悌,悌道!如果我们做好每一个本分、每一个角色,你的关系一定是顺畅的,你的人是一定是和谐的。
我们常说的“四德”是指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我们每个人在家庭、社会、国家、在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位置。干好你这个角色,干好你这个位置该干的事情,那就是敦伦尽分!那就是有道德的人!
道有几个属性,首先是它的不可变更性,第二的属性就叫大道至简。还有一种属性,只能发现,不能创造。因为道是规律、是本质、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联系。孔子说:“述而不作。”他们都是发现者,他们发现的都是规律。发现这些事物的必然联系,然后告诉后人一定要按道去行使。
孔子问曾参:“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就是说,周文王、周武王那个时代,有治国的良方妙药,使得国家上下无怨,民用和睦,和谐社会。你知道这个治国的良方是什么吗?
那曾参赶紧站起来答:“参不敏,何足以知之乎?”曾参说,学生我很愚钝,怎么能知道这么高深的道理呢?这时候,孔子就说了一句流传千古的至理名言:“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孝治天下”的第一个实验者是汉朝。汉朝统治者打下江山以后,就开始考虑了,怎么能让我们这个江山固若金汤、长治久安呢?找了很多高士参谋。有人就把孔子的这句话搬出来了。经过大家讨论以后决定以孝治国,以孝治天下。皇帝先开始带头行孝,皇帝的谥号的前面都要加一个“孝”字,如孝文帝、孝景帝、孝宣帝,皇帝亲自去孝敬父母。还有一种选拔领导干部的方式叫举孝廉。就是听说哪里有个孝子,怎么怎么孝敬父母。官府就派官员下去考察,考察如果是真的,好的,出来做官吧,小孝当小官;大孝当大官。
我们今天中华民族深受汉朝的影响。我们说的话叫汉语,写的字叫汉字,确实是很受汉朝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幸福这个概念提及的频率和强度正呈上升趋势。尤其是2011年两会期间,很多省的代表都提出,考察政绩,不看GDP,要考核幸福指数。大家开始更多关注幸福这个概念了,到底什么是幸福呢?
我相信每个人对幸福都有不同的理解。比方说,对于一个盲人而言,他觉得如果哪一天能够看到多彩的世界,一定是一种幸福;对于一个穷人而言,他就想那天成为一个百万富翁,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因为自己所处的情况不同,他的结局都不同。
无论哪个国家,哪个民族,哪种状态下,幸福都有一些共同的特性。《天下父母》这个节目是从2004年开始做的,采访了几百人,结果发现,在他们的身上有一个共同的轨迹,然后通过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古圣先贤的这些智慧的教诲,再结合古今中外大量的成功、幸福认识的人生经历,最后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这个公式我们称之为“幸福五段式”。人要最终幸福的话,要通过五个阶段:第一是孝,第二是感恩,第三是恭敬,第四是善良,第五是大爱。
我们的大爱境界为什么要从孝敬父母开始?想想看,为什么孝会如此重要?我们看古圣先贤的著作会发现我们的老祖宗在这么多的经典里头,不厌其烦,连篇累牍谈孝,甚至有本书就叫《孝经》,从头到尾就来给你阐述孝。我是搞孝道栏目的,全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弘扬孝道的电视节目,已经整整七年了,我始终在关注这个孝道的问题。一开始我也不理解,打开一本书就谈孝,打开一本书就谈孝,孝有这么重要吗?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经过大量的学习、感悟、体验、分享,突然有一天我顿悟了,原来孝是人类爱的起点!是一切爱的种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上学了,老师对你好,你爱老师,同学对你好,你爱同学。你长大了,工作了,老板对你好,爱老板;员工对你好,爱员工。所有人对你好,你爱所有人,一个人的爱就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这个参天大树是有根的、有源的。如果没有这个孝根,它是不可能长大的。
有个朋友就说了,我不指望我的孩子,我要是老了以后,就进养老院!老了是靠孩子还是靠养老院?现在社会化养老已经成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一个孩子很难承担几个老人的养老问题,只有社会化养老。但是我们的现状是未富先老,现在我们全国的养老院、安养院等各种养老机构床位数加起来占我们老年人总数的1.97%,仅能承担这么一点老人,也就意味着98%的老人没有养老院可以去!
看看我们的儿女能不能养老。人民网和中青报对全国几个大城市80后90后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调查。调查的题目是“你能赡养你的父母吗?”大范围调查得出的结论,说不能赡养父母的占到了92%,甚至有48%的要靠父母赡养,我们称之为倒孝,老子孝儿子,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严峻的现实!
即使条件再好,我们也不想一个人孤独地坐在养老院里。如何从根本上解决我们的养老问题,李宝库部长有一句话说得特别的好:“弘扬孝道是我们这个社会成本最低、效果最好的养老途径。”为了今天的老人,也为了明天我们自己,我们一起好好力行践行孝道吧!
说完老人,该说孩子了!现在孩子是大问题。我有一次做节目,台下坐了几百名观众,我就做一个调查,问问这些观众、这些家长、这些孩子一个问题,让你感到最头痛的问题时什么?第一,工资收入;第二,职务升迁;第三,住房条件;第四,子女教育。四个选项,调查的结果,93%填的是子女教育。
现在孩子教育已经成为我们这个社会的大问题。普遍问题,不是个别现象。很多家长都说现在的孩子难教、难带、难管,动不动就离家出走了,动不动就跳楼了。父母话说的稍微不注意,就容易把矛盾激化,做一些想象不到的事情来。现在的父母很难当,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有一个字,“教”,这是两千多年前由篆书转隶书,隶书转楷书那个时候就形成了,至今没有变化。这个字是一个会意字。这个汉字一目了然,把教育的本质一语道破了。什么是教?孝的教育、做人的教育,这是教育的本质!我们看看今天的教育,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三种教育:第一,我们小的时候家庭教育;第二,到了上学年龄,学校教育;第三,毕业了进入社会,社会教育。
每个人都离不开这三种教育,首先说我们的家庭教育。父母有一天发现孩子会说话的时候,会走路的时候,会行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很多人一定会说,赶紧去学英语、学弹钢琴、学舞蹈、学体操。都想怎么能让我们孩子在小的时候增长一种技能,增长一种本领,一种技巧,一种能力。可是有多少父母让孩子首先成为一个有孝心的人,来作为他人生的一个根基呢?就刚才我给大家举的例子,有没有想到吃饭的时候,第一口饭给谁的问题?这就是最好的教育!当孩子有一天出问题了,不听话了,早恋了,离家出走了,厌学了,上网成瘾了。急了!有没有想到孩子是谁啊?我站在灯光下,很自然就投射一个影子。孩子就是我们每一个父母的一个影子!
孩子怎不受教,父母先要检讨。
有一天你突然发现你的影子歪了、斜了,你着急了。拼命地打影子、砍影子,有什么用?你自己没有站正,你的影子一定是歪的。我们做了大量的家庭教育节目,发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所有孩子问题都能在他的父母身上找到影子,找到根源。我们孩子出问题的时候,我们父母首先要反省的就是自己:我们有没有做到位?有没有做好?我们有没有找到教育的本质?不听话,调皮,上学去吧,让学校里管,老师管!可是我们的学校教育,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有哪一门课程是教我们孩子孝的?教我们孩子怎么做人的?成天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分数分数!一路走来都是如此!改革开放30年过去了,我们没有解决教育的本质问题。我们今天学习传统文化就是让教育正本清源,还教育的本来面目!
这里有很多成功的例子,如吉林省松花江中学,5000人的一个初中学校。过去学生很难带,很难管,和很多学校面临的问题都是一样的。有一天,有一个班的班主任王琦老师,他是个语文老师,开始在班上推行《弟子规》教学。结果推行了一年以后,这个班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的成绩上升了,学生也个个彬彬有礼了,让全校的师生都刮目相看,很多父母都想把孩子塞到他的班里去。这个校长一看在他的班里有效,那在全校就应该是有效的,于是从2010年开始,在全校推行学习《弟子规》,整个学校的校风校貌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理解父母心思,重于供养物质。孝该怎么做呢?很多人举手说自己是孝子。但是有一个问题,你认识的孝是哪一个层面?孝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叫做孝养父母之身,第二个叫孝养父母之心,第三个叫孝养父母之志。很多人理解孝的含义,大多都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就是物质上满足我们父母的需求。就是父母想要什么吃的?买点!喜欢做什么?买点!喜欢好房子,买一个!很多子女都是这样理解孝的,以为这就是孝顺。
24孝里有一个“曾母啮指”的故事。曾子上山砍柴去了,有一个客人来找曾子。那时候也没手机、无线电话,怎么去通知?母亲想曾子和我心心相连,我就咬一下手指头,或许他能感觉到。曾母就狠狠地咬了一下自己的手指头,结果这时候正在山上砍柴的曾子立即觉得心里不舒服,他就想母亲是不是有什么事儿?赶紧放下砍刀,放下柴火,就下山回家了。回到家一看,家里果然有事。
在座的孝子朋友们,你们能做到吗?当然这个要求过高了。咱们再说李一冉老师在网上放了个片段叫《那是什么?》。那是一个外国片段,老父亲问儿子那是什么?问了三遍,儿子就受不了了。最后老父亲把日记本拿出来,儿子小时候问父亲这个问题,父亲耐心地回答了儿子22遍!这个视频在网上很火的,你们可以上网去搜《What is that?》,就是《那是什么?》。一百多个结果出来了。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眼泪就流出来了。
老来机能退化,最怕儿女嫌他。我们父母老了、眼花了、耳朵聋了、行动迟钝了、记忆力退化了,但是他们心里在想什么,我们儿女知道吗?你能满足吗?
有一次我出去参加论坛,市领导跑过来请我吃饭,大家一边吃一边谈孝道的问题。一个老领导一边说,一边感叹,说:“我就是一个不孝之子!”我们感到很惊讶,这么大的领导,守着这么多的人说他是不孝之子。为什么?他说:“我父亲去年已经过世了。五年前他得了一种病,叫做小脑萎缩。这个病老是重复做一个动作。有一次晚上看电视,他拿着遥控器,滴沥巴拉滴沥巴拉老停不下来。一开始没觉得是个事儿,后来时间一长,有一天,我终于受不了了,上去一把就把那个遥控器给夺了下来,说你以后不能这样了,你这样人家怎么看电视呀?说完就把遥控器啪一下摔到一边去了。这个事就这么过去了,谁也没把它当回事。可是,我怎么也没想到,从那一天开始,一直到父亲去世,整整五年,父亲再也没有碰过那个遥控器。”说到这里,这个老领导老泪纵横,我们也都不禁掉泪了。
有了孝养父母之心,那就是最高境界了吗?还不是!还有孝养父母之志。天下父母无不希望子女成才,望儿成龙,望女成凤的,都希望儿女能努力学习、勤奋工作,为祖国、为人民、为社会做出一番事业、一番成绩来,让做父母的为儿子、女儿感到骄傲自豪。你能以自己成功的努力、成功的实践来实现你父母的志向吗?如果能这叫孝养父母之志!
孝的终极目标,父母以你为傲。孝一定是广义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中国的孝为什么几千年来长盛不衰?就是他不是简简单单只是对自己的父母的,中于事君呀!我们今天理解君是什么?君是指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职责、事业、领导。我们是要把孝逐渐地延伸扩大的、发展的,我们说忠臣出孝门,忠是哪里来的?忠孝是一体的。终于立身,就是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就是这样来完善我们的一生。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