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彭辉 报道 荣成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过程中,保留独特的地域文化,让群众从本土文化和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图为俚岛镇大庄许家社区老祠堂成为文明新课堂。 |
7月8日,走进荣成市俚岛镇大庄许家社区,一边是传统古朴的海草房,一边是整齐漂亮的住宅楼,历史的记忆与现代的景观在这里完美交融。村中央有一栋特殊的海草房,高高的门头上书“大庄许家祠堂”,跨进祠堂大门,族谱匾额与墙壁上两整排的“二十四孝图”引人注目。
“住了新楼不能忘了本,我们多方筹资200多万元修缮了村里158座海草房和老祠堂。村民们带着子孙后代看看海草房,了解一下咱们的老民俗,到祠堂里转转,也能从老祖宗身上学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处事的准则。”社区党支部书记许青海说。
对世代海里谋生的荣成渔家人来说,渔家文化是最宝贵的优势。乡村文明不是大拆大建,不能把鲜明的地方特色改掉了,把优秀的文化传统弄丢了,因此,荣成在推进乡村文明行动的过程中,充分打造民俗村居、生态村落和文化名村,让独特的地域文化得以延续,让群众从本土文化和传统道德中汲取营养,提升文明素质。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荣成乡村一方面栋栋新楼房拔地而起,一方面老民居老物件也被保护修缮。“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东楮岛建立了海文化展览馆,斥山街道西寨村建立了乡村记忆馆,村民们纷纷把家里遗留的传统生活、生产工具集中安置在“新家”,以照片、实物的形式展示渔家悠久厚重的文化。据了解,荣成选择具有鲜明渔家特点的村庄进行保护性整治,财政每年拨付专款,先后修复海草房2.8万间。采取设置展览馆和统一安装标牌、刊板等形式,在千里岸线培植一批文化气息浓郁、滨海特征明显、历史传统深厚的特色村庄。目前, 该市已培育96个特色文化名村,吸引众多游客前来体验文化民俗旅游。
“同时,老物件不能都封存在展馆里,传统文化只有从静态传承向动态传承转变,才能重新焕发活力。”荣成市委宣传部部长张瑞英说。为此,该市深入保护挖掘面塑、剪纸等民间文化元素和修建海草房等技艺,打造了一批“花村”、“画村”、“戏村”等特色文化村,并不断开枝散叶。申报了开洋谢洋节、石岛渔家大鼓、渔民号子等10个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10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艺人”称号。在基层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单位建立了一对一的保护和传承关系,通过以传统优秀文化为内涵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满足农村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让传统文化在发扬中得到传承。来源:大众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