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14

06/27

10:54:2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镇住贪欲的茶山

茶 山
 
  □ 大众报记者 卢昱
    通讯员 臧德三 王伟勋

  临沂城北20多公里外有山,名“茶山”,山体由红杂石、石灰石构成。此山海拔虽不高,仅227.1米,四周绵亘1平方公里,却在沂河西岸的平地上孤峰秀出,南为桃花岭,孝河源出于此。
  沿茶山往西北纵横,是尖子山,它们共同组成茶山一脉,是蒙山山脉的最南端一环。茶山东麓为诸葛城,是汉时临沂城所在地。南面是一望无垠的平川,十里地外的孝友村是王祥故里。茶山自古有“临沂镇山”之称,保一城安宁,还镇住了贪欲。
    二郎神鞋中两堆土
  “日下众烟横,晚风诸葛城。客怀因乱减,村径绕林成。断岸依山静,寒流抱郭明。天涯滞行役,莫问二疏名。”清代诗人、博山人赵执信从老家南下时,路过茶山一带,以景抒情,写就自己舟车劳顿中,怀才不遇的感慨。
  千古文人侠客梦,古来材大难为用。赵执信郁郁地从茶山下、沂河畔策驴而行,寻访江南友人,而当地百姓却日复一日地生活,在时间的洪流中衍生出另类的“文学”。
  就拿茶山、尖子山这一脉的得名来说,就颇具喜剧色彩。据无梁殿村82岁的老人胡玉生介绍,茶山一带自古就有传说:古时,天上有10个太阳,酷暑难耐,民不聊生。二郎神勇敢地担起拯救众生的重担,他神通广大,法力无边,用一根麻杆挑起两座大山,想把太阳压在大山底下。
  他一路担重若轻,行至茶山一带时,遇一洗衣农妇。那农妇见二郎神用一根麻杆便能挑起两座大山,甚是惊讶,脱口而出“麻杆这么细,还不给压折了?”话音刚落,麻杆果真从中间一折为二。二郎神无论如何使劲也挑不动,便骂那农妇为“毒舌妇”。
  骂累的二郎神,脱掉鞋子往地上一磕,倒掉鞋中土石。两只鞋倒出的土石,便是茶山和尖子山,两山上的石头甚是圆滑,据说是被二郎神的脚磨滑的。
  有着二郎神相似遭遇的,还有住在茶山之阴山洞里的王敖。王敖名头小,不为众人知,但他嫡亲兄弟王禅则誉满天下。王禅神通广大,道业宏深,还收了两个徒弟:孙膑和庞涓。
  兄弟二人性格不同,王敖生性好静,不喜武功,见茶山是个风水宝地,便在此修行。性情懒惰的王敖,身上生了很多虱子,痒得实在是受不了了他才捉。
  而恰恰是捉虱子这样的小事让他出走茶山。一日王敖正在捉虱子,忽闻一男童哭泣,其母一旁说:“再哭我就让王敖捉虱子来咬你。”王敖一想,连一个普通农妇都知道我的行踪,还有什么劲头一心修炼,便离开茶山,云游四海。
    贪得无厌一场空
  “茶山”得名自然离不开“茶”。相传,二郎神磕下的土石成山后,便有老和尚在山腰上建庙。老和尚养了一群鸡,却久久不见鸡蛋。后来发现,竟然有一条大蛇,经常来偷吃鸡蛋。老和尚遂在山上找了些鸡蛋模样的石头,放在鸡窝里。
  等蛇吃掉后,尾随其后,看它如何消化石头。惊异的事情随之发生,大蛇在一棵茶叶树上蹭来蹭去,竟然连石头都消化掉了。老和尚发现,这棵茶树所产茶叶有助消化,所以山由此得名“茶山”。
  还有一种说法,也可合理解释“茶山”一词的由来。山腰寺中僧侣众多,寺院门外有棵茶树。此树甚奇,叶碧如翠,凝绿欲滴。摘下炒干泡茶,香气弥漫整座寺庙。此茶还可生津止渴,饮后余香满口,冲泡数次其香不减。
  一次,夏天暴雨,沂河涨水,庙里僧人们皆逃往各处。一位老和尚忽然忆起寺中梁头上还遗有一包茶叶。望着涛涛咆哮的洪水,闻着洪水中散发出来的似曾相识的清香,僧人们才猛地忆起:那不是寺前茶叶的清香吗?
  “原来这是山洪冲倒了寺庙,那包梁头上的茶叶浸在洪水中,把无情的洪水变成茶水。山也因此得名啦!”胡玉生笑着解释道。
  古老的传说一直在延续,有神秘,有荒诞,更多的是教人做人。这段传说的主角还是寺庙里的老和尚。山腰寺庙西有一泉:澄金泉。僧侣日常饮用之水皆汲于此,泉水顺坡而下,清澈甘冽,潺潺不绝。
  传说老和尚在泉边小憩时,无意中见泉口闪闪发光,用手去捞,竟是些豆粒大小的金子。老和尚欣喜若狂,隔几日去捞,所得完全可供众僧生活所需。
  可时间一久,老和尚定力不足,贪念忽起,便命人用锤钻把泉口凿得碗口大。孰料适得其反,金子不见增多,反而再也不澄。老和尚懊悔不已,抑郁多时,一命呜呼。
  据胡玉生介绍,澄金泉在十多年前,被开采矿山的人炸得荡然无存,“听说他们炸澄金泉时非常矛盾,既想炸出一座金库,又怕炸怒了山神爷。最后山上除了石头还是石头,他们的发财梦随着一声炮响也垮塌了。”
    三皇姑设计斩李小
  贪婪的传说仍在扩展。在尖子山南麓的李小寨遗址上,上艾崮村退休教授郑俊友讲述了一段似有却无的传说。
  唐朝时,李小在此筑寨为王,无恶不作。李小寨有一处深水汪,里面住着一只“泥鳅精”。“泥鳅精”附身于李小,取妻安家。因为练就本领,非常嚣张,还有很大的野心。
  一天,有位道士路经此地,正巧碰上李小。道士便对李小说:“你天生一副龙相,有转运当帝王的命数。如果机缘巧合,将来有可能会当上皇帝。但如果操之过急,可能招来灭顶之灾。”
  平日里就有野心的李小,听了道士的话,立刻两眼放光,来了精神,急着问:“你说的机缘是指什么,还请明示。”道士不慌不忙地说:“你看这汪溏边的垂柳,只要这棵垂柳的枝条自然往下生长,长到水面时,你就可招兵买马,一举称帝。”
  李小回寨后,将此事说与妻子听。妻子一心想当皇后,享不尽的荣华富贵,比这穷山沟简直是天上地下。一转眼两个月过去了,柳枝离水面越来越接近了,而李小妻子却心急如焚。
  着急想当皇后的她,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她从岸上找来一块小石头,用绳子拴住柳枝,硬把柳枝拽到了水中。回家后,告诉李小柳枝已经入水。李小急忙跑去察看,但见柳枝浸水,却没发现个中破绽。
  李小借此招兵买马,占山造反。恰逢薛仁贵跨海东征,班师回朝,路过沂州,他得知李小无恶不作,便派兵围剿,李小自然落败。李小寨一带的村民们则把这一段传说,当成了“欲速不达”“贪婪必失”的反面教材。
  而更让村民们引以为戒的是,“泥鳅精”因此受到了“千刀万剐”的严重惩罚。在村民的口口相传中,薛仁贵剿李小久战难胜,唐太宗李世民很着急,便派其三妹平阳公主前来助战。
  平阳公主经过暗中观察,发现李小隔一段时间就会跳进深水汪,便命人在水面上布满“刀阵”。刀阵既成,一场厮杀即将展开。“泥鳅精”连忙在水底作法助阵,不料刚浮出水面就被乱刀刺死。
  李小真身逃出水汪,纠结部下在今沙汀峪村与薛仁贵部发生激战,李小被斩杀。为纪念薛仁贵之功,村庄改称“杀停峪”,意即斩杀李小、官兵暂停驻扎之地。后人认为“杀停”二字不祥,遂改为“沙汀”。
  传说的结局很圆满,薛仁贵和三皇姑返回长安,至于归程的日期,当地百姓也给了一个圆满的解释。至今,在茶山一带的乡镇村落中,仍然有“三皇姑正月十六动身返京”一说,视之为“吉日”。每逢此日,已婚妇女皆回娘家省亲,相沿数百年不绝。
  当地百姓宁愿相信这个传说:在尖子山脚下有村,名为“上艾崮村”,原名“爱姑村”,是为纪念“三皇姑”曾到此村“化缘”,借机打探李小的情报而取。在上艾崮村东南方,有“东哨”、“西哨”两村,据传当年薛仁贵大军曾在此设立哨所。
  历史总在考证中得以恢复原状,薛仁贵东征是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那时平阳公主早已于武德六年(公元623年)病逝。可见,传说并不等于历史,但与历史本身一样,蕴含着各种素材,在后来者中延续。
来源: 大众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