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郝怀友 |
 |
◥《虎口拔牙》 连环画 |
□ 大众报记者 陈巨慧
通讯员 张学东
焦桥镇东平村位于邹平县东北乡。清朝时,山东巨富袁家在这里建有富丽堂皇的亭台楼阁,是名噪一时的“小北京”。抗战时,这里则流传着“出焦桥往东行,宁转十五里,不把东平行”的说法,是令敌人“闻名丧胆”绕道走的英雄村。“全国民兵英雄”郝怀友,就是东平村人。
4月23日,记者在明媚春光中走进东平村。
“我老爷爷到袁家打长工,带着我爷爷来到东平村住了下来。我父亲在这里出生长大,也在这里战斗工作。”说起父亲郝怀友,从县城专程赶回老家的郝支军颇为自豪。“我是家里最小的儿子,关于父亲的故事,咱们东平村的支部书记何晋远知道得更详细。”
68岁的何晋远,17岁起就跟着郝怀友一起工作。“在我们村,郝怀友的英雄故事大伙儿都知道,以前学校的课本上还有呢!”
弓箭送报 小铺锄奸
因早年丧父,郝怀友的性格格外坚强、果断。1939年,刚满17岁的他参加了革命工作,起初担任儿童团团长,后来又任青年会长。
1940年,日军的铁蹄踏进了渤海平原,处处安据点,建炮楼,筑碉堡,杀人放火,奸淫掳掠,与东平村一路之隔的焦桥镇,也安上了日军的据点。
对日军暴行愤恨已久的郝怀友加入了抗日游击小组,并在194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负起东平村民兵的领导工作。
“当时,我家距离焦桥据点的炮楼只有一百米的距离,可以说就在敌人的眼皮底下。可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我们家既是党的地下交通站,又是《清西日报》(清河行政区清西分区机关报)的秘密印刷所。”郝支军说,为掩护来往的工作人员,保障印刷所的安全,父亲根据上级指示,在家开了个烟酒小铺,经常把油印小报通过往来的顾客,秘密散发给四方的群众。“我父亲不认字,但脑子好使,点子特别多,他想了个办法,天黑的时候,把小报和传单用弓箭射进敌人的据点,搞得日军、汉奸惶惶不安。”
1942年,日军实行所谓的强化治安,焦桥镇据点又增派了一个宪兵队。宪兵队长的副官高麻子,是个满肚子坏水的铁杆汉奸。他常常在日军队长谷川面前大献殷勤,并以清剿八路为名,带着日、伪军到老百姓家里翻箱倒柜,敲诈勒索。
郝怀友常有任务外出,家中的小铺多由妻子徐芳英照看。一天,高麻子贼头贼脑地闯进小铺,硬说郝怀友家藏有八路,里里外外翻个不停。他从抽屉里翻出一张解放区用的北海币,认为逮住了把柄,就龇牙咧嘴地威胁徐芳英:“你家有八路票,就是私通八路,报告了皇军,统统枪毙!”并趁机敲诈说:“要想没事,明天给我准备好二百块钱。不然的话,叫你吃不了兜着走!”顺手从柜台上抓了一条香烟,扬长而去。
高麻子走后,徐芳英急忙找郝怀友商量对策。上级决定由民兵孙茂德配合他行动,除掉高麻子。可郝怀友的家离日军据点太近,想锄奸还得把事情做得不露痕迹才行。郝怀友看到家里墙上挂的绳子,心里拿定了主意。
第二天吃过早饭,郝怀友叮嘱了母亲和妻子几句,随手把绳子搭在门上,就到后院藏了起来。母亲把“危险”的信号插在大门上,给来小铺“买东西”的人发出警报。
上午九点多,高麻子果然来了。他腰里别着枪,一进门便恶狼似的质问:“钱备齐了吗?”“备齐了!”徐芳英故意提高了嗓门,好让郝怀友听到。
“高麻子叼着烟卷,正洋洋得意地点着票子呢,郝怀友箭步飞来,劈头就给了他一耳光。高麻子见势不好,拔腿就跑。孙茂德赶过来和郝怀友一起把高麻子按倒在地,徐芳英拿来绳子往高麻子脖子上一套,三个人用力一拉,这个血债累累的汉奸立马伸腿瞪眼。”何晋远说得痛快。
虎口拔牙 护粮驱敌
高麻子失踪了,焦桥据点的日军队长谷川大伤脑筋。在高麻子失踪之前,东平村维持会头子、恶霸地主陈光志、袁振儒,高级特务郑立洪,也不见了踪影。狗急跳墙的他,下令要把周围各村可疑的人都抓起来,彻底破坏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谷川有个心腹翻译,外号叫蒋阎王,是个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他带着日军、汉奸闯进东平村,一次就抓去了70多个老百姓。当地百姓都对这个家伙恨之入骨,要求将他铲除。上级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郝怀友和区中队长赵玉华。”何晋远说。
郝怀友他们得到情报:7月26日,是伪区长的生日,蒋阎王将去赴宴。郝怀友和赵玉华立即制定出行动计划,决定虎穴锄奸。
7月26日,焦桥镇恰好逢集。郝怀友和赵玉华备好枪弹,随着赶集的人群混进街里,选定蒋阎王必经的南北大街上,分别隐蔽好。可一直等到日头偏西,赶集的人渐渐散去,还是不见蒋阎王的踪影。“莫非他没到伪区公所去?莫非他察觉了什么,躲在鳖窝里没出来?”郝怀友作了很多猜测,又纷纷否定,继续等待。
“要一包大方!”郝怀友知道,这是赵玉华发来的暗号,蒋阎王出现了!只见,喝得醉醺醺的蒋阎王,被赵玉华一追,撒腿就往北边据点里跑,没命地喊着:“八路,有八路!”
郝怀友腾地蹿出来,挡在前面,刚好把蒋阎王夹在中间。郝怀友刚想开枪,蒋阎王一扭身,跑进一个狭窄的胡同里。胡同北边是一堵矮墙,墙北不远处就是日军的炮楼。情急之下,郝怀友和赵玉华一齐赶上来,叭叭两枪,击毙了刚刚爬上矮墙的蒋阎王,在恶虎的口中拔下了毒牙。等日军听到枪声,拥出据点时,郝怀友和赵玉华早已穿街越巷,隐没在一望无际的青纱帐里。
粮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物资,被敌人抢去,则等同于给敌人增加了力量。护粮也是民兵队重要的任务。1944年夏季,麦收刚过,东平村民兵就经历了一场反抢粮战斗。何晋远介绍:“郝怀友经验很丰富,他分析敌情,将民兵分为两组,一组利用村北围墙,正面阻击敌军,一组绕到敌军背后,截击敌军的后路。在这场战斗中,民兵队消灭了20多个敌人,把焦桥的日军紧紧地围困在炮楼里。饿急了的敌人,连晚上出来抢东西吃也被打了回去,迫不得已只好撤到周村去了。”
智炸火车 机械生产
1945年,抗日战争的最后一年,解放区军民越战越勇,日军被赶到了铁路沿线,像秋后的蚂蚱,做着垂死的挣扎。
初秋,东平民兵队接到上级指示,配合部队拔掉胶济线上的涯庄据点。郝怀友带领20多名民兵,跨过孝妇河,飞奔到五十里外的马尚站。民兵们在郝怀友的指挥下,迅速破坏掉一节铁路,埋上地雷,就隐蔽在路旁的玉米地里,等候敌人坐“飞机”。
涯庄的战斗打响,炮火映红了西天,日军的一列火车开了过来。可是,火车行至马尚站突然停住了,并不断地用机枪向四周扫射。郝怀友识破了敌军火力侦察的把戏,命令民兵们隐蔽好,不要轻举妄动。
机枪扫射了一阵,没有发现异常,继续向前开去。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火车跌到沟里,翻了车。郝怀友带领民兵冲上去,把手榴弹扔进车厢。撞得头破血流的日军、汉奸,还没弄清楚发生了什么情况,就丧了命。
抗日战争期间,郝怀友带领民兵配合区中队消灭日军30名,镇压敌特、恶霸、汉奸40名,先后活捉7名日军和汉奸。解放战争时期,他数次率领民兵配合部队作战,又屡立战功。
1951年9月,郝怀友当选为全国英模大会代表,出席了全国英模会议,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1960年,再次被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民兵英雄”称号。先后四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
解放后,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郝怀友,还是生产模范。“我们村很早就开办了木器加工厂、板金厂、修配厂,农业生产也很早就实现了机械化,是当时出了名的富裕村。1978年,村里就买上了21英寸的彩色电视机,是惠民地区第一台。一到晚上,大家都聚到村委会看电视,可热闹了。”何晋远满脸兴奋。
1973年,郝怀友主动退居二线,担任副书记,把有文化的何晋远推到书记岗位上。1983年,郝怀友离职,后随儿子郝支军在邹平县城生活,2000年病逝。
郝支军递给记者一本泛黄的“小人书”《虎口拔牙》,他说,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东民兵故事”连环画,第一本就是《民兵英雄郝怀友》,可惜现在还没有搜集到。《虎口拔牙》是滨州创作的第一本连环画,前段时间从网上买到了一本。“父亲生前所获的奖章被借出去展览没人归还,最后一枚都没留下。我希望能够找到更多与父亲有关的物品,留作纪念。”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