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齐鲁风韵

2014

05/21

10:30:3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沂蒙人家”引领临沂乡村游转型升级

  江北第一悬崖栈道—蒙山悬崖栈道
  游客采摘山杏
  沂蒙生态旅游大道
  莒南天马岛风景区
 

  临沂地处沂蒙山区,田园风光秀美,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民俗独特,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良好条件。近年来,临沂市围绕“绿色沂蒙”主题,开发了山岳观光、古村古镇、休闲农业、度假酒店、规模化农家乐等一大批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不少经验和模式对全省乡村旅游创新发展具有示范意义。2013年,全市乡村游接待国内外游客1904.3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5.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8%和9.3%,被命名为山东省乡村旅游示范市。
  标准化、品牌化是乡村旅游升级完善的必由之路。从去年开始,临沂市积极探寻乡村旅游差异发展之路,以打造“沂蒙人家”品牌为载体,开启了乡村旅游发展新征程。全市旅游工作会议提出,在巩固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实施“沂蒙人家”乡村旅游标准化工程,丰富产品体系,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服务水平,广泛开展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加强示范带动,以更多特色产品和精品线路打造个性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饱满的“沂蒙人家”地区旅游新名片。目前,全市乡村旅游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妍”之势。
    攥指成拳 发展环境全面优化
  2014年,临沂市将“建设国内著名乡村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乡村旅游被纳入全市“10+6”产业计划,并提出用3-5年时间打造10000家不同类型的“沂蒙人家”的目标,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以此为新起点,临沂市正从管理体制、财政政策、空间营造、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为乡村旅游发展注入新鲜活力。
  统筹协调下的资源有效配置是乡村旅游健康有序较快发展的需要。临沂市政府现已成立全市乡村旅游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在全市推行市、县、乡三级领导班子成员包乡村旅游联系点制度,并在旅游强乡镇安排专人负责乡村旅游工作,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的乡村旅游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市政府明确每年省政府拨付的“一圈一带”专项资金中,拿出30%以上比例用于发展乡村旅游,去年这个数字已达到4500万元。
  今年起,各县区也纷纷设立乡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其中沂水县达到1000万元,沂南县达到700万元。很多县区出台了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对乡村旅游给予大力扶持。以沂南县为例,新建的规模化乡村旅游项目将能够享受一定程度的所得税减免;行政性、服务性收费予以部分减免,以此降低农家乐经营和改造成本。乡村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中最为突出的用地问题已在当地取得突破,乡村旅游和农家乐项目被明确为建设用地优先供应对象,并在土地手续办理等方面享受一条龙服务,出让土地的政府收益也将全部返还用于配套设施建设;农家乐停车场、厕所等公共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将按照公益性土地进行审批。乡村旅游发展还被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考核,有关乡镇年底获得加分奖励外,对严格按照评定标准新评的五星级、四星级、三星级、二星级农家乐,一次性分别获得2万元、1万元、0.5万元、0.2万元奖励,以此鼓励农民按照相关标准建设高品质、上档次的农家乐。由于扶持到位,沂南县目前已发展旅游型小城镇2个,培育农家乐特色村30余个,经营户556户,接待餐位25500个,客房230间,年可接待游客20万人次,成为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佼佼者,竹泉村更是获评五星级好客山东农家乐。
  让居民和游客“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乡村旅游必须注重保持现有山水脉络的独特风光,为乡风民俗的积淀传承留一席净土。为维护好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优势,营造后续发展的广阔空间,临沂市大力实施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在全市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美丽乡村评选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等活动,保护了一大批原生态自然景观、地质地貌、古村古镇,成功打造了沂河、沭河、汶河、祊河四条滨河生态旅游长廊,80多个具有观光休闲功能的特色小流域得到整治。
  政府主导的乡村旅游教育培训和学习考察,能有效解决乡村旅游人才要素市场不健全,从业者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2013年,临沂市先后举办了两期全市乡村旅游培训班;今年2至3月,100余名带头人分期分批赴台湾考察学习当地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经验,眼界的开阔和理念的提升使本地乡村旅游资源得以重新梳理,一些乡村旅游点打造的特色旅游新项目成为推动当地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强力引擎。其中,沂水县泉庄镇元宝山村负责人参照台湾区域化协同发展乡村旅游的经验,整合规划了“泉乡人家”农家乐民俗休闲养生区、核桃主题公园农业休闲观光区、马连河水利风景区、泉庄公社文化体验区、八十八医院红色文化纪念馆、影视文化拍摄基地等特色乡村旅游产品,元宝山村有望在三年内被打造成为集餐饮、住宿、采摘、影视、娱乐、购物、休闲于一体的4A级旅游景区。
    品牌领舞 发展标准全面升级
  品牌形象的成功塑造,离不开产品的开发与完善。经过近几年的积累,临沂已成功打造了五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以蒙山、沂水天上王城、莒南天马岛等景区为代表的山岳观光型,以沂南竹泉村旅游度假区、平邑九间棚旅游区等为代表的古村古镇型,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费县沂蒙百草园为代表的农业园区型,以蒙山旅游区养心园酒店、沂水县院东头镇怡然居酒店等为代表的度假酒店型,以蒙山旅游区的百泉峪、费县大田庄乡的周家庄、沂水县泉庄镇的元宝山村、莒南县涝坡镇的柿树园村等为代表的规模化农家乐型。这些景区景点,或依托独特的地形地貌,或借力周边景区,或发挥环境优美、物产丰富、乡风淳朴的天然优势,打造了观光、休闲、度假、美食、体验、科普、演艺等不同类型、不同业态的旅游产品,较好地满足了游客需求,森林浴、农家饭、农家屋、采摘游、农耕文化体验等项目尤其受游客喜爱。
  去年以来,临沂市按照省政府统一部署,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在全市开展了“沂蒙人家”创建评定活动,完成了“沂蒙人家”商标注册和标识设计,研究制定了“沂蒙人家”评定标准,在全市广泛开展创建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活动,乡村旅游步入品牌化、标准化发展的新阶段。
  在“沂蒙人家”的总品牌之下,结合游客乡村旅游主体消费内容,评选标准进一步明确细化,“乐居”、“乐食”、“乐游”、“乐购”四种类型分别对应有硬件设施、环境秩序、食品卫生、接待服务、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经过评选认定的“沂蒙人家”,实行统一挂牌,统一标准的规范化管理。各县区根据自身特色,又衍生出一系列“沂蒙人家”子品牌,如蒙山旅游区推出了“蒙山人家”,沂南县推出了“红嫂人家”,临沭县推出了“沭河人家”,兰陵县推出了“兰陵人家”,蒙阴县推出了“崮乡人家”,郯城县推出了“银杏人家”。据了解,今年临沂市拟在全市评选认定2000家左右“沂蒙人家”。
  临沂市还从“沂蒙人家”农家乐最为薄弱的环节入手,在全市开展了农家乐“改厨改厕”工作。2013年,共计完成10个县区41个村638户农家乐的“改厕改厨”任务,省、市、县三级1020万元补助资金全部到位。今年还将对1000余户农家乐进行“双改”。通过“双改”,农家乐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明显改观,全市乡村旅游发展质量和效益也得到提升。以兰陵国家农业公园的12户“兰陵人家”为例,去年完成“双改”后,今年菜博会期间12户农家乐迎来开门红,菜博会期间全部实现预订,社会和经济效益取得双丰收。
  目前,在“沂蒙人家”品牌引领下,临沂各县区形成了你追我赶、竞相发展乡村旅游的浓厚氛围,乡村旅游示范乡镇、示范村创建活动在全市如火如荼开展,该市拟在每个县区抓出1-2个市级乡村旅游示范乡镇、2-3个市级示范村,达到县县有示范乡镇、镇镇有示范村的目标。沂南县在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的乡镇率先按照“沂蒙人家”标准发展了竹泉村、香湖丽水、龙宿山庄、孟良家园、彩蒙家园等一批农家乐示范典型,带动了全县农家乐的提档升级。该县还组织竹泉峪村18户村民注册成立了临沂市首家乡村旅游合作社——铜井乡村旅游合作社,辐射带动竹泉村至沂蒙影视基地沿线十几个村发展农家乐200余户,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初步形成了要素比较齐全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
  旅游发展,规划先行。临沂市趁热打铁,制定了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三年计划,拟到2015年完成全市15县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任务,其中沂水、平邑、临沭、莒南、蒙山旅游区5县区已于去年启动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已基本完成。今年年底还将完成8个县区乡村旅游规划编制任务。沂南县铜井镇,沂水县院东头镇、泉庄镇,蒙阴县岱崮镇还率先编制完成了镇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在规划的科学指引下,临沂乡村旅游发展将迎来一片新的天地。
    “软硬”结合 发展基础全面夯实
  散客出游时代到来,对旅游“软”“硬”件服务设施提出更高要求,基础较为薄弱的乡村旅游更是面临严峻考验。为提升当地乡村旅游综合服务水平,临沂市从游客中心、旅游交通、标识系统等多方面入手,对乡村旅游发展基础进行了再夯实。
  大力推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目前,临沂市旅游集散中心规划建设工作已经启动,市政府将划拨150亩土地用于这一项目。蒙阴、平邑、莒南、沂南、费县5个省级旅游强县正在进行游客中心规划选址或总体设计,蒙山旅游区和沂水县游客中心已于去年建成并投入使用,今年,临沂市计划在临沂机场、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人流量集中的地方再设置约20家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道路建设打通乡村旅游“快捷通道”。由政府投入,临沂先后修建了沂南铜井镇竹泉村至马牧池乡常山庄村生态旅游大道和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至蒙阴县垛庄镇孟良崮旅游专线。这两条旅游专线将沂南、沂水、蒙阴、蒙山旅游区四县区乡村旅游景区、景点有机串联起来,形成了衔接紧密、换乘便捷的交通环线。
  标识建设主动推送旅游体验“兴奋点”。去年临沂市政府投资320多万元在全市通往重点乡村旅游景区、景点的道路沿线设置、安装旅游交通标识牌263块。位置合理、内容明晰的旅游标识为旅客在旅游进程中明白方位、调查景区状况,合理布置旅行线路,轻松完成旅行运动提供便利。沂水县安装的LED夜间行人导向系统更是全国首创,不仅成功提高了城市档次,对于沂水优秀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提升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将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旅游发展较快的乡镇、村庄在水、电、暖、气等基础设施方面享受优先配套权。去年年底,临沂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通天然气,已有一大批乡村旅游景区、农家乐经营业户从中受益。
  抓好“硬件”的同时,该市还在全市旅游企业大力推行“好客山东”旅游服务标准,定期举办旅游行业技能大赛,服务水平不断提高。该市还拟以“亲情沂蒙”为品牌,研究制定具有地域特色的旅游服务标准,打造个性化、品牌化旅游服务品牌,一个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正在构建当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