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经纬

2014

05/12

10:20:59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苏禄缘未尽安温入中华

    苏禄东王客死他乡,长子都马含回到万里之遥的海外岛国继承王位,次子、三子及王妃留在德州生活。这一分别到如今有600年了,那里的王及后人并没有忘记这里的宗室子弟,这里的安温则已经融入了中国人的社会。若不是来自菲律宾的外宾年年到北营拜谒、提示着这里居民身份的特殊,人们已经看不出安温家与鲁西北的山东人有什么分别。

  “被迫的”融入

  苏禄东王安温两子留在了德州,明朝除去赐田、免租役之外,还按人口每月给廪粮一石、布、钞等。从此,苏禄东王的后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衣食无忧。但时移世易,一百多年之后的万历朝时,由于皇帝挥霍无度,引起吏治、社会、地方财政等一系列连锁反应,加上安温家族的繁衍壮大,德州的地方仓库已经难以支付安温家的俸粮,于是对其进行了大幅度削减,只保留原俸粮额度的百分之十多一点。为此,安温后人曾上书朝廷请求加俸,但没有得到回应。收入受到钳制,迫使苏禄东王后裔不得不开始自食其力,从事各种经营,从而逐步淡化了苏禄王后裔的王族特权地位,使苏禄王后裔从贵族向平民逐步过渡,促进其与当地人民的融合。除此之外,安温家族从文化上融入中华的另一个原因是其保持特权地位、跻身士大夫阶层的需要。“安温家族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起初,他们接受的都是穆斯林的经堂教育,而这种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宗教人员,很难进入中国社会的上层。为此,安温家需要走上科举出仕的道路。但是要科举就必须有户籍,安温家客居德州三百多年,一直到清初时还没有落户。于是,入籍中国、学习中华文化、像普通中国人一样自食其力,苏禄东王的后裔、安温家族就完成了‘华化’。”王守栋说。
  明清易代,苏禄国与中国断了“联系”,直到清雍正时,苏禄国才恢复了与中国的“藩属”关系,其国王正是苏禄东王后裔。国王应在德州守墓的东王后裔请求,上书雍正,希望给予这些人中国国籍,获得批准。

  东王后人逐溥仪出宫

  入籍中国后,清廷要求安温家各出一名奉祀生,用于祭祀苏禄东王并且世袭其职。“选奉祀生必须得粗通文墨,加上又走科举之路,安温家后来也出了不少秀才甚至举人,但是当很大的官并没有。”王守栋说,“乾隆年间,温家的温宪中了举人,但没有中进士,后来官至安徽凤阳知府。”
  进入民国之后,安家出了一个安树德。1912年春,北洋左路备补军前营营长冯玉祥、中营连长宋哲元从北京到冀南招兵,东王第十五代孙安树德,在景县投军入伍。当时同安一起投军的有佟麟阁等。1917年,安树德随冯玉祥讨伐复辟的张勋,平定后由士兵晋升为排长。1924年,安树德所部随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逊帝溥仪出宫。随着战功的积累,1927年冬,安树德升任冯玉祥第二集团军第四路军独立第十八师中将师长。中原大战之后,冯玉祥下野,安树德不事二主,拒不投靠蒋介石,毅然弃甲从商。安树德先后创办了美孚—德润昌、德士古—德润厚两家石油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济南卷烟厂等多家民族企业,并回馈家乡、修葺苏禄王墓等。“值得一提的是,弃甲之后,安树德的盟兄弟吉鸿昌曾邀他出山,加入抗日同盟军。由于该军编制上隶属蒋介石,安树德并没有答应,但仍然两次给吉鸿昌捐款,支持其抗战。”王守栋说。

  讲“别人的”故事

  曾经的北营村如今已改为北营社区,它在德州市区里并不显眼,甚至显得有些破旧。开车进去得拐两个弯才能走到社区居委会门口。记者来到的时节,60岁的社区书记安颜波快要退休了,从16岁当生产队长开始,安颜波在北营担任干部已经超过40年。
  安颜波告诉记者,总共1200多口人的北营,如今安温两家加起来也不过200多口,“姓马、姓夏的多,姓陈的都走了。”这三个姓氏,大多是当年明朝拨付的三户役使人家的后裔。“大家都知道自己是菲律宾那边一个国王的后裔,但从不以贵族自居,更不会对村里别的姓氏的人歧视,毕竟都过去那么多年了,早都已经忘了。说起那些历史,虽然熟悉,但总好像在讲别人的故事。”安颜波笑说。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菲律宾官方或者苏禄王室内部,都多次来到北营探访。安颜波也曾陪同这些外宾一起吃饭、聊天,虽然心理上有天然的亲近感,但实际上与普通的外来访客没有太大区别,并没有“建立长期联系”,一切事务要通过政府处理,并不像是一个家族的家事。

  落地生根互相浸润

  经过数百年的浸润,苏禄东王的后人、安温家族形成了以伊斯兰教为基本信仰、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传统儒学家法为门风、具有多元文化元素和南洋穆斯林血统的特殊家族。德州改造了安温家族,安温家族反过来也影响了德州当地的文化。“首先,居住在热带岛国上的东王后裔,从异域服装变成了中华服饰。改吃鱼虾习俗为主食面食。至于其他生活习俗方面,更是被改造成了鲁西北的回俗。”王守栋说。在德州本地的饮食方面,德州老字号的清真饭馆安家楼就是东王第十二代孙安德明(1787-1860)所创,安家楼包子更是闻名遐迩,其特点是面白皮薄,肉多馅肥,肥而不腻,不膻腥。一时来德州的旅客都以吃安家楼包子为享受。苏禄人尚武,西班牙殖民者花了数百年时间也没能征服苏禄。安温家族继承了先祖的传统,崇尚“忠义”、“气节”与“风骨”,清中期,回族遭到统治者的歧视与迫害,为护教保家,安、温子弟于清真寺开设武场,秘密传授流行于回族中的各种拳法。
  “安温家族既坚守伊斯兰教规,济贫救困、忠君顺主;又坚守儒家之道,重义诚信、崇文孝亲。他们不仅是德州正能量的代表者,也是中菲友好的使者。”王守栋说。

  苏禄国曾 拟并入中国

  乾隆十八年(1753)十月,苏禄国王派使臣来华,上表“请以户口、人丁编入中国图籍”。经过一番考虑,乾隆帝婉拒了此请求。
  实际情况是,这位苏禄国王于1749年发动政变,将他执行亲西班牙政策的哥哥、原国王驱逐出国,自己做了国王。接着,他又打败了企图让其哥哥复位的西班牙军。虽然暂时胜利,但形势并不有利,因此想要归附中华,以取得支持。但苏禄孤悬海外,资源匮乏,且乾隆此时奉行闭关锁国,多方考虑后只能拒绝。

  想破坏 得开证明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中国大地,各地红卫兵大串联打乱了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搞得人心惶惶。德州市内的红卫兵也不甘落后,为了显示他们革命的坚决性和彻底性,成群结队地来到苏禄东王墓前破“四旧”,贴上红色标语,推倒了墓前的石人、石虎和华表。刚从部队退伍,担任村民兵连长的马金贵闻讯后带领全村青壮年赶往王墓和清真寺前据理力争,让这帮“小闯将”先到中共德州市委开“破四旧的证明”,红卫兵才悻悻而去,终于保住了北营清真寺和王墓前的石雕。

转自:山东商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