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魏东 报道 承载着村民美好记忆的“五村遗址森林公园”,现已树木成林,绿荫浓郁,成为附近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
□记者 魏东 李明 通讯员 马庆亮 报道
大众报广饶讯 4月14日一大早,55岁的何宗群来到公园打起太极拳,一招一式,有模有样。在这个并不算大的公园,树绿草青,百花齐放。“我每天早上来一趟,下午来一趟,打打太极拳,散散步,呼吸下新鲜空气,只要来到这里,心情就放松许多,也跑顺腿了。”何宗群说的这个公园原来是他们村边的耕地,2007年村里搬迁,住进了楼房,政府在这里建起了这座“五村遗址森林公园”。
“这里就是我家原来种田的地方,当时这片土地四周低、中间高,我们都叫它‘顶盖子’。”正带着小孙子在公园散步的陈怀青向记者介绍着,虽然在新小区周边还有更近更大的公园,但是他还是坚持每天走1.5公里来这里。
公园为啥取名“五村遗址森林公园”呢?原五村支部书记孙桂山给记者解开了答案。
“这里是我们所有五村村民的骄傲。”孙桂山卖了个关子,接着介绍起来。“1985年,东营市考古工作者对这里进行了发掘,当时共清理出墓葬106座,居住址、烧土面等十余处,出土各类文物160多件,其中大汶口文化时期陶鼓是目前我国发现最早的陶鼓之一。”后来,该遗址被省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又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村遗址的发掘,将广饶县的文化向前推进了1000多年。”东营市历史博物馆工作人员张晓彬告诉记者,在五村遗址发掘之前,广饶县发现的最古老遗址是李鹊镇西辛张村的“龙山文化”,距今约4000年,而五村遗址的历史可追溯到5700多年前。
所以,对于五村村民来说,“五村遗址”并不仅仅是自己曾经耕耘的土地,更是作为一个五村人引以为豪的资本。2007年村子统一搬迁到了距此1.5公里远的东民社区,“五村遗址”怎么办?成了村民们心中悬着的石头。
“在五村整体搬迁之前,广饶县政府就确定了在‘五村遗址’基础上建造一处保护性生态园林遗址公园。”广饶县园林绿化处主任王秀海说,五村遗址森林公园的建设也遵循了保留原有地貌特征、体现传统文化的理念,打造了“锦仿怀古”、“历史记忆”、“古韵遗风”等景点。
“在公园还在建造时,很多村民就去转悠,他们不是去看热闹,而是看遗址怎样保护的。”孙桂山回忆起当时的情景,最后,公园建起来了,地形地貌基本没变,而且原来的庄稼地重新披上了绿装,成了生态宜人的优美景观。在重要遗址的上方公园还专门填土一米多高筑台进行保护,村民们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了地。
如今,这座南北长650米,东西长470米,占地24万平方米的公园已成为五村村民及周边市民健身、娱乐的场所,年长者可在此回忆过去,享受现在悠然生活;年轻人可以在这了解历史,感受一个村庄曾经的文化。“五村遗址森林公园”这八个字也为900多名五村村民留住了“骄傲”。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