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文化

2014

04/17

10:32:4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分享

闵子身后遗迹遍全国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和人文理念。闵子骞的孝道传说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北宋时期便已经形成为一种文化现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中的孝义精神。
  这一传说深深扎根于民间,富有济南的地方特色。自产生以来,在传承过程中不断被人们增补修改,以口头文学、书面文学、乃至曲艺等各种方式流传。闵子骞的传说为我国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宝贵材料。同时,以闵子骞传说为主题的年画、石刻、砖雕也遍布全国各地。
  据目前所知,闵子墓在全国共有六处,一处在徐州的萧县,一处在山东的范县。据考证,萧县东南八十里处的闵子墓是汉代时期闵子仲叔的坟墓,并非闵子骞的真墓,而范县南十四里处是五代时期闵子塞的,亦非闵子骞墓。而济南闵子骞墓当是真正的闵子骞墓。另外三处,一处在范县东三十里的孟村,一处在曹州古乘氏县内,另一处在宿州北七十里骞山之阳(南坡),或为衣冠冢。
  闵子祠很多,仅在济南就曾有两处。外地的闵子祠有记载的至少有三处,一处在费县东北的五沟村;一处在沂水西北九十里处,是相传闵子骞避季氏处,祠旁有子路读书台,因并祀之,名为二贤祠;第三处在萧县(今属安徽)白茅山,那里闵子骞与子张、颜辛并为祀之,故名曰三贤祠。据史料载那里还有祭田四十顷。
  另外,山东鱼台武台乡大闵村曾有闵子六十四代孙闵煌所建的闵子祠,祠顶上全是琉璃瓦,为典雅高耸的宫殿式建筑;另一处在历城区龙山镇西沟头村,据闵氏后人讲那祠堂建得很有气魄,是村里闵姓家族共同祭拜的地方,以上两处祠堂均在“文革”中被毁。
  关于闵子骞的出生地,长期以来,一直是个谜,有鱼台、滕州、费县等说法,还有河南、安徽等说。
  实则从闵公六十五代孙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加一级闵兴汶撰写的《闵氏修建家嗣碑记》中已作说明,“先大贤闵子,字子骞,系出鲁公族闵马父家嗣,为余合族之始祖也。生于曲阜,死后葬于高元。”意为过世的大贤人闵子骞,是鲁公家族后裔闵马父的儿子,是我们闵氏全族人有世系可考的最初祖先,出生在曲阜,去世后葬在高元(历城洪家楼附近)。
  另外,从闵子骞父亲马父的地位上看,子骞也应生在曲阜。因为闵马父既是鲁国的大夫又监周史。据《闵氏家乘》载“闵马父,鲁大夫,昭公五年曾监周史有功”。既是鲁大夫又监周史,即掌管周朝的文物、历史、典籍等的高官。闵子骞出生时是其父官运亨通时期,其家不可能在外邑,必然居住在国都,所以闵子骞出生在曲阜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另外闵子骞是孔子的早期弟子,当时交通不发达,孔子早期弟子,都是随孔子在家乡曲阜办学就读的学生,接收外地的学生几乎是不可能的。以上三点足以说明闵子骞的出生地是在曲阜。
作者: 杨洪彬 卞文超 来源: 大众日报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