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七,是为人日。
终于到我们的日子了。《占书》记载,由初一开始,上天创造万物的次序是“一鸡二狗、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所以初七就是人日,所有人类的生日。
这个排序有趣且耐人寻味。六畜占前,人居其后,古老中国的思维里,一直都没有因自己的强势而妄自称尊的哲学。“重天道,法自然”,知晓恭谦与融合,明白尊重万物,尊重自己的生存环境,这些基因不但显现在文史哲的典籍里,更流动在生活的细节里,流露在年节时分的民间俗情中。
从古而来,我们本性如此,本该如此,而那些年的掠夺式发展,是不是迷失了中国人的本性呢?
在山东,老黄县、招远等地按初七、十七、二十七分为“小人七”、“大人七”、“老人七”,中午吃面条以祝祷长寿。有的地方人日有祀神活动:沂南这天推磨压碾,送天地神;老邹县祭祀火神祝融,谓之“守驾”……人日是大日子,风俗相约:必须尊敬每一个人,官府也不能在这天处决罪犯,家长也不能在这天教训孩子——人日,充满桃花源般无为、无忧的美好。
在唐代,从庙堂到江湖,全国为此放假一天。杜甫在《人日诗》写道:“此时次日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早春重引江湖兴,直道无忧行路难。”
诗人的豪情是一种对“新”的欣喜。新的一年,人们簪花戴胜,寓意一个旧我离开,一个新我重生。这正是年节带给人的最大意义:开端和重生。不好的可以随旧日子沉淀,既往不咎,人们无需洗心革面,就可以借助“年”的时间仪式、文化仪式,更新自己。过去与未来之间,划分着一道奔涌的河流,过去是旧的,未来是新的,它自然地获得祝福、憧憬。
“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过去,描完这九个字的九九八十一划,春天就真的来了,年的更迭化身为万物的欣荣重生。你将如何完成自己的更新呢?
春节假日的最后一天,各位,生日快乐。
作者: 王文珏 来源: 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