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西北约20公里处,有一座小山,名叫稷山(又名孔夫子山),因山上有后稷祠,而得名。
相传古时有一后生叫弃,天生善种五谷,曾在尧舜时代做过分管农事生产的官,教民耕种,周族认为他是发现和种植农作物的先驱,因而被奉为“五谷之神”,又称后稷,商周时期,附近居民为纪念后稷,祈祷农业丰收,百姓幸福安康,在山上建起了后稷祠(东西周更替时期被毁)。
周分封齐国后,齐国定都临淄,因稷山离京城较近,风景又好,齐王经常登山游玩,并在山顶后稷祠的遗址上建起孔子庙,塑孔子和众弟子像,稷山成了历史上除曲阜以外,最早纪念孔子之所,因此稷山又名夫子山。
“稷”是“五谷之长”,又有江山社稷之意,因此稷山就成了齐国的吉祥标志,历代国君和黎民百姓,都对稷山爱戴有加,十分器重,怀有一种特殊的
情感。从齐国京城的稷门,到离稷门不远的“稷下学宫”的命名就是很好的见证。汉代大学者刘向在《别录》中记载:齐有稷门,谈说之士,期会于稷下也。
自齐宣王创立以来,迄今二千余载,其间之修葺难续,终因年久失缮,风雨摧残,墙垣圯毁,榛莽菀秽,圣像遗迹埋没殆尽,现只有一间红瓦石屋,并存有清宣统九年的残碑,已断成数截。
1983年秋,村民在采石时发现古墓, 1985年省考古研究所对此墓进行了发掘,发现了汉代小型车马残骸,经鉴定为汉墓,1992年稷山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王宗宝